查古籍
范愛萍 山西省太原市
因腦血管疾病或腫瘤所致的中樞性面癱患者,應針對原發(fā)病進行治療。周圍性面癱患者,除了手術和服用藥物外,可采取如下傳統(tǒng)中醫(yī)療法:
針刺療法 常用的針刺主穴為翳風、下關、頰車、陽白等穴,配穴可選四白、魚腰、地倉、合谷等穴。針刺宜用弱刺激手法,并可采用地倉透頰車、陽白透魚腰等手法,每天交替使用。針刺每日1次,每次留針20分鐘,連續(xù)治療10天為1個療程,一般需作2~3個療程的治療。此療法適合面癱患者在急性期過后采用。
按摩療法 用手掌和熱毛巾在頜面部自下而上地推揉患側肌肉,每日推揉3~4次,每次推揉10分鐘。可改善面癱患者面部的血液循環(huán),興奮其麻痹的面部表情肌,使其早日康復。
用民間驗方治療面癱也很有效。例如,取生蓖麻子仁7粒,將該藥去殼搗爛,敷在面部的牽正穴上。如左臉歪斜可貼在右臉的牽正穴上,如右臉歪斜可貼在左臉的牽正穴上。
需要注意的是,面癱患者在發(fā)病的初期應注意保暖,可用棉墊、大口罩或其他棉質物品保護患側面部。同時,面癱患者應注意休息、減少外出、避免風寒、保持室內空氣的新鮮和溫暖,要用溫水洗臉、洗澡?;颊哌€應經常對著鏡子練習各表情肌的動作,如皺眉、閉眼、鼓腮、撅嘴、露齒等。經常做這些動作,可以維持肌肉的緊張力,防止肌肉萎縮。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范愛萍 山西省太原市
因腦血管疾病或腫瘤所致的中樞性面癱患者,應針對原發(fā)病進行治療。周圍性面癱患者,除了手術和服用藥物外,可采取如下傳統(tǒng)中醫(yī)療法:
針刺療法 常用的針刺主穴為翳風、下關、頰車、陽白等穴,配穴可選四白、魚腰、地倉、合谷等穴。針刺宜用弱刺激手法,并可采用地倉透頰車、陽白透魚腰等手法,每天交替使用。針刺每日1次,每次留針20分鐘,連續(xù)治療10天為1個療程,一般需作2~3個療程的治療。此療法適合面癱患者在急性期過后采用。
按摩療法 用手掌和熱毛巾在頜面部自下而上地推揉患側肌肉,每日推揉3~4次,每次推揉10分鐘。可改善面癱患者面部的血液循環(huán),興奮其麻痹的面部表情肌,使其早日康復。
用民間驗方治療面癱也很有效。例如,取生蓖麻子仁7粒,將該藥去殼搗爛,敷在面部的牽正穴上。如左臉歪斜可貼在右臉的牽正穴上,如右臉歪斜可貼在左臉的牽正穴上。
需要注意的是,面癱患者在發(fā)病的初期應注意保暖,可用棉墊、大口罩或其他棉質物品保護患側面部。同時,面癱患者應注意休息、減少外出、避免風寒、保持室內空氣的新鮮和溫暖,要用溫水洗臉、洗澡?;颊哌€應經常對著鏡子練習各表情肌的動作,如皺眉、閉眼、鼓腮、撅嘴、露齒等。經常做這些動作,可以維持肌肉的緊張力,防止肌肉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