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養(yǎng)生話茯苓

    蘇轍在文壇上享有盛譽,同時在用中藥養(yǎng)生方面也頗有造詣。據說蘇轍少年多病,夏則脾不勝食,秋則肺不勝寒。32歲那年,蘇轍學習氣功,食用茯苓,一年疾患竟愈。此后他便研究藥物養(yǎng)生。他認為,茯苓乃補腎脾之養(yǎng)生珍品,可“急難于俄頃,破奇邪于邂逅”,遂創(chuàng)作《服茯苓賦并引》寫道:“松脂流入地下為茯苓,茯苓千歲,舉則為琥珀。服茯苓,可以固形養(yǎng)氣,延年而祛老者”。茯苓性平,味淡甘,功能益脾、安神、利水滲濕,主治脾虛泄瀉、心悸失眠、小便不利、水腫之癥。1700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則把茯苓列為上品,指出“久服安魂養(yǎng)神,不饑延年”。

    慈禧太后的壽命長達74歲,慈禧長壽的因素之一,就是堅持服用藥膳,從已公布的13個補益藥膳看,其中茯苓的補益藥膳使用頻率最高,達78%以上,當時慈禧太后為了養(yǎng)生延年,采納了太醫(yī)的進言,命御膳房用精白面和茯苓粉制成“茯苓餅”。

    茯苓之所以得到醫(yī)家的格外垂青,是有科學道理的。據現代醫(yī)學檢測,茯苓還含有豐富的麥角甾醇、茯苓酸、卵磷脂之類。這些成分的檢出,證實了把茯苓用于長壽補益方面的正確性。茯苓多糖,不僅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 ,而且有較強的抗癌作用。(安徽 杜學峰)

更多中藥材
  • 很多人怕冷,手腳冰涼,在中醫(yī)體質學說上稱為陽虛體質。陽虛體質就是陽氣不足,體內產生的熱量不夠,陽氣不夠自然就會出現怕冷的狀態(tài)。這種體質的人,女性多于男性,年輕人更多一些。艾灸借助灸火的溫和熱力和藥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
  • 例如清淡飲食就是水煮青菜,葷腥不吃、油鹽不進等極端做法,非但不利于營養(yǎng)均衡,還會導致體質下降,讓人更容易被疾病侵擾。清淡飲食的一個標準是少油、少糖、少鹽忌重口味,以及盡可能多的采用蒸的方式烹飪。......
  • 夏天濕氣重,氣候是一個大因素,為什么很多人一直去濕,濕氣還源源不斷呢?甚至在干燥的秋季也是濕氣滿滿。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脾胃比較弱,運化能力不足,很多食物進入身體沒有變成氣血精液,而是變成痰濕。所以對于脾虛的人而言,在祛濕的同時還要健脾......
  • 預防濕氣加重,這三種食物一定要少吃。一、甘味的食物。干入脾,雖然能補脾益氣,但同時也會助濕。因此,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類多的食物要少吃,比如桔子、葡萄、菠蘿等,還有山藥、紅薯等健康食材也要注意吃法和適量使用。二、生冷的食物。天氣逐漸......
  • 日常飲食要根據體質掌握好大方向,比如寒性體質要多吃溫性和平性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虛寒體質都不能吃涼性的食材呢?不能這么絕對,可以適量吃一點應季的食材來調和氣候對于身體的影響。比如夏天吃點空心菜,冬瓜,絲瓜清熱解毒,可以加入生姜,蒜甚至胡椒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