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謹防陰暑傷人

    幾天前,老王睡覺時用風扇吹了一個晚上,第二天起床后就出現了頭痛、流清涕、咽喉紅腫、咳嗽等癥狀。開始以為是夏天體內“內火”太大,就隨意買些藥來吃。但用藥后病情并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了,還發(fā)起低燒。在醫(yī)院中醫(yī)科,醫(yī)生告訴老王,他其實是中了“陰暑”。

    中暑是夏令季節(jié)常見病,中醫(yī)學認為,傷暑有陰、陽之分,“動而得之者為陽暑”,我們平時所指的中暑大多指此。患者多因在烈日下勞作或長途行走,或長時間處在高溫、通風不良、濕度較高的環(huán)境下而引發(fā)。人們對“陽暑”的預防較為重視,但對“陰暑”往往認識不足,正如《時病論》所說:“暑熱逼人者,畏而可避,可避者犯之者少。陰寒襲人者,快而莫知。莫知則犯之者多,故病暑者,陰暑居其八九。”

    “陰暑”發(fā)病多是因為夏日過于避熱貪涼引起,即所謂“靜而得之者為陰暑”。如夜間露宿室外,或坐臥于陰寒潮濕之地,或乘涼時間過長,或運動勞作后立即用冷水澆頭沖身,或大量喝冷水或冰鎮(zhèn)飲料,或睡眠時被電扇強風對吹,均可導致風、寒、濕邪侵襲機體而引發(fā)“陰暑”。明代大醫(yī)張景岳指出:“陰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陰暑?!睋Q而言之,“陰暑”的致病原因不單純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濕。因濕邪黏滯,故“陰暑”病程比較長,不像“陽暑”那樣發(fā)病急驟且病勢重?,F代醫(yī)學認為,在炎熱的氣候條件下,人體新陳代謝旺盛,體力消耗大,抵抗力減弱,當遇到氣候突然轉涼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后,病原微生物就會乘虛而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嘔吐腹瀉,甚至造成口眼歪斜、誘發(fā)中風及半身癱瘓等“陰暑”病癥。

    預防“陰暑”要注意不能過于貪涼,不要露宿或通宵達旦地使用電扇、空調,節(jié)制生冷飲食,忌大汗之后冷水淋浴。一旦患陰暑,治療宜用辛溫解表之法,可選用中成藥六一散、藿香正氣丸(水)內服?;蛴弥兴幭戕浮⒔酃?、杏仁、陳皮、藿香、淡豆豉,水煎溫服,每日兩次。或選用香薷、厚樸、扁豆花、蘇葉、佩蘭、陳皮、茯苓,水煎溫服,每日兩次。頭重如裹者,可加羌活、蔓荊子;寒邪犯胃,致胃氣當降不降,癥見腹部脹滿、納食不香者,加草豆蔻、法半夏、神曲。(祝建材)

更多中藥材
  • 第一個久坐,久坐傷腎,就是天天坐在那兒,那么這個人最后的表現反映就是腰酸,腰疼,坐時間太長都把自己腰坐脫了,就是腰為腎之府,那么久坐一定會傷腎,所以說我們有一些工作,比如說就開車,那個司機本身就是長時間在那坐著,還有一些伏案工作的一些白領,......
  •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說一個癥狀,經常肚子響,而且有的時候就想完之后就想放屁,那么今天給大家講這么一個案例。李女士37歲,她的表現什么呢?腹脹肚,然后肚子里面就總是有氣兒,然后呢下午的時候腹脹特別重,腹脹重后就想排氣了,就是有時候能排出來,或者......
  • 那么肝郁氣滯首先肝的這種疏泄不及肝郁氣積在一起,所以氣機不通暢,這種情況叫做肝郁。那么他的表現是什么呢?是各種脹和不通的表現,就是胸悶啊,包括腹脹啊,無論肝郁和肝火表現都有易怒的情況,情緒抑郁郁悶啊等等。但是肝郁的表現就是郁更多一些,唉氣,......
  •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講一下關于手腳冰涼的問題。那么手腳冰涼我們一般來說認為它是脾虛,氣虛造成的,那么有沒有不是脾虛氣虛造成的手腳冰涼的?有!是什么情況呢?中醫(yī)講熱身厥一身,就是當外感熱癥非常重的時候,阻滯氣機,雖然這個身體里面內部非常熱,然后......
  • 大家好,今天呢跟大家分享一個關于腰腿涼的這么一個病啊。那么我們這個患者是一個男性, 50歲,他的腰腿比較涼,然后雙腿特別沉,腰酸而且沉重,怕冷,舌頭胖大,苔白膩,脈沉緩,尺脈比較弱,什么表現呢?表現為腰酸沉重,腰為腎之府,它和這個腎虛肯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