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分型辨治神經性嘔吐

    神經性嘔吐,屬中醫(yī)“郁證”“嘔吐”范疇,是由于情志抑郁,肝氣郁結,木氣橫逆,犯胃乘脾,導致脾胃納運失職,腐熟功能減退,水濕痰飲內停,終致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所致的以飲食、痰涎等胃內之物從胃中上涌,自口而出為臨床特征的一種病癥。筆者將神經性嘔吐按以下四型辨治,并配合心理疏導常能獲得滿意療效。

    肝氣犯胃型

    癥見嘔吐吞酸,噯氣頻作,胸脅脹滿,煩悶不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嘔吐吞酸更甚;舌邊紅,苔薄白,脈弦。治宜疏肝理氣,和胃止嘔。藥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樸湯,藥用柴胡、枳殼、白芍、厚樸、紫蘇、半夏、茯苓、生姜、甘草、橘皮、旋覆花、竹茹等。

    脾胃虛弱型

    癥見飲食稍有不慎,或稍有勞倦,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治宜益氣健脾,和胃降逆。屬脾氣不足者方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藥用人參、茯苓、白術、甘草、砂仁、木香、陳皮、半夏、丁香、吳茱萸等;屬脾陽不振者方用附子理中丸化裁,藥用制附子、黨參、炒白術、干姜、甘草等。

    痰飲內停型

    癥見嘔吐物多為清水痰涎,胸脘滿悶,不思飲食,頭眩心悸,或嘔而腸鳴;苔白膩,脈滑。治宜溫化痰飲,和胃降逆。屬痰濕內停者方用小半夏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藥用生姜、半夏、茯苓、桂枝、白術、甘草、吳茱萸、陳皮等;屬痰熱內停者方用黃連溫膽湯加減,藥用黃連、竹茹、枳實、半夏、桔紅、甘草、生姜、茯苓等。

    飲食停滯型

    癥見嘔吐物酸腐,脘腹脹滿拒按,噯氣厭食,得食更甚,吐后反快,大便或溏或結,氣味臭穢;苔厚膩,脈滑實。治宜消食化滯,和胃降逆。方用保和丸加減,藥用神曲、山楂、萊菔子、陳皮、半夏、茯苓、連翹、谷芽、麥芽、雞內金等。(伏新順)

更多中藥材
  • 很多人怕冷,手腳冰涼,在中醫(yī)體質學說上稱為陽虛體質。陽虛體質就是陽氣不足,體內產生的熱量不夠,陽氣不夠自然就會出現(xiàn)怕冷的狀態(tài)。這種體質的人,女性多于男性,年輕人更多一些。艾灸借助灸火的溫和熱力和藥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
  • 例如清淡飲食就是水煮青菜,葷腥不吃、油鹽不進等極端做法,非但不利于營養(yǎng)均衡,還會導致體質下降,讓人更容易被疾病侵擾。清淡飲食的一個標準是少油、少糖、少鹽忌重口味,以及盡可能多的采用蒸的方式烹飪。......
  • 夏天濕氣重,氣候是一個大因素,為什么很多人一直去濕,濕氣還源源不斷呢?甚至在干燥的秋季也是濕氣滿滿。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脾胃比較弱,運化能力不足,很多食物進入身體沒有變成氣血精液,而是變成痰濕。所以對于脾虛的人而言,在祛濕的同時還要健脾......
  • 預防濕氣加重,這三種食物一定要少吃。一、甘味的食物。干入脾,雖然能補脾益氣,但同時也會助濕。因此,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類多的食物要少吃,比如桔子、葡萄、菠蘿等,還有山藥、紅薯等健康食材也要注意吃法和適量使用。二、生冷的食物。天氣逐漸......
  • 日常飲食要根據體質掌握好大方向,比如寒性體質要多吃溫性和平性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虛寒體質都不能吃涼性的食材呢?不能這么絕對,可以適量吃一點應季的食材來調和氣候對于身體的影響。比如夏天吃點空心菜,冬瓜,絲瓜清熱解毒,可以加入生姜,蒜甚至胡椒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