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定喘湯

    《扶壽精方》:定喘湯別名

    千金定喘湯(《壽世保元》卷三)。

    處方

    白果21枚(去殼,炒黃色,分破)麻黃 款冬花 桑皮(蜜炙)各9克 蘇子6克,法制半夏(如無,甘草煎湯,泡七次)9克 杏仁(去皮、尖)黃芩(微炒)各4.5克 甘草3克

    制法

    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

    宜肺平喘,清熱化痰。主風(fēng)寒外束,痰熱壅肺,哮喘咳嗽,痰稠色黃,胸悶氣喘,喉中有哮鳴聲,或有惡寒發(fā)熱,舌苔薄黃,脈滑數(shù)?,F(xiàn)用于支氣管哮喘,哮喘性支氣管炎,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者。

    用法用量

    用水45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服150毫升,不拘時,徐徐服之。

    注意

    新感風(fēng)寒,無汗而喘,內(nèi)無痰熱者,或哮喘日久,氣虛脈弱者,均不宜用。白果有小毒,不宜過服和久服。

    備注

    方中麻黃宜肺平喘,白果斂肺定喘,一開一收為君;杏仁、蘇子、半夏、款冬花降氣化痰為臣;桑白皮、黃芩清泄肺熱為佐;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兼以潤肺為使。合而用之,共成宜肺平喘,化痰泄熱之功。

    摘錄《扶壽精方》《幼科金針》卷上:定喘湯處方

    款冬花、杏仁、熟半夏、枯芩、蘇子、甘草、桑白皮、麻黃(冬春帶節(jié),夏用根節(jié),秋季根多本少)。

    功能主治

    肺風(fēng)痰喘。

    用法用量

    加炒白果肉(去皮心)數(shù)個,河水煎服。

    注意

    忌生姜引。

    摘錄《幼科金針》卷上《婦人良方》卷六:定喘湯處方

    半夏曲(炒)1錢半,明阿膠(炒)1錢半,甘草1錢半,罌粟殼半兩(制),五味子1分,桑白皮1分,麻黃(去節(jié))1分,人參1分,上姜3片,烏梅半個。

    功能主治

    丈夫、婦女遠(yuǎn)年近日肺氣咳嗽,上氣喘息,喉中涎聲,胸滿氣逆,坐臥不安,飲食不下。及肺感寒邪,咳嗽聲重,語聲不出,鼻塞頭昏。

    用法用量

    每服3大錢,加生姜3片,烏梅半個,煎至7分,去滓,食后臨臥漸漸溫服。

    摘錄《婦人良方》卷六《攝生眾妙方》卷六:定喘湯別名

    千金定喘湯、白果定喘湯、千金湯

    處方

    白果21個(去殼,砸碎,炒黃色),麻黃3錢,蘇子2錢,甘草1錢,款冬花3錢,杏仁1錢5分(去皮尖),桑皮3錢(蜜炙),黃芩1錢5分(微炒),法制半夏3錢(如無,用甘草湯炮7次,去臍用)。

    藥理作用

    定喘湯中白果用量的實驗研究《浙江中醫(yī)雜志》(1989;3:123):用超聲霧化器噴霧0.4%磷酸組織胺10秒鐘,觀察豚鼠抽搐倒地時間,以測定定喘湯及其拆方之平喘作用。結(jié)果表明,定喘湯重用白果者比輕用者效果好,未用白果者較差。急性毒性實驗顯示,即使重用白果,也很安全。按150g/公斤體重給小白鼠灌胃,三天內(nèi)飲食,活動均正常,無毒性反應(yīng),無死亡。

    功能主治

    宣肺平喘降氣,清熱化痰。主風(fēng)寒外束,痰熱蘊肺,哮喘咳嗽,痰稠色黃,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F(xiàn)常用于支氣管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毛細(xì)支氣管肺炎等。

    臨床應(yīng)用

    1.喘息性支氣管炎:用定喘湯治療慢性喘息性氣管炎100例,其中合并肺氣腫者73例,合并肺原性心臟病者2例,合并高血壓者15例,合并陳舊性肺結(jié)核者11例,合并先天性心臟病者1例。患者均有反復(fù)咳嗽、氣喘、痰多而黃,胸悶或發(fā)熱等癥。每日1劑,連服10劑為1療程。除個別病例因繼發(fā)感染加用魚腥草、蒲公英外,其余未加任何藥物。結(jié)果:顯效以上占83%,好轉(zhuǎn)14%,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7%。本方經(jīng)臨床證實,確有較好的止咳、平喘、祛痰作用,且尚有滋養(yǎng)強壯功效。大多數(shù)患者服用后,胸悶消失,體重增加,神色精力均有明顯好轉(zhuǎn)。

    2.毛細(xì)支氣管炎:用定喘湯治療嬰兒急性毛細(xì)支氣管炎30例。其藥物組成以定喘湯為主,高熱加生石膏15g,地骨皮7g;腹瀉加茯苓、車前子各7g;無腹瀉者加竹瀝15毫升,分三次服。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可根據(jù)不同情況,補充水及電解質(zhì),靜脈給西地蘭。結(jié)果30例均獲痊愈,除2例喘憋稽延較長者外,余28例都在3天內(nèi)哮鳴音消失,喘憋緩解。住院2-5天,平均4天。

    3.哮喘:用加減定喘湯治療急性哮喘實證一年余,療效顯著。用藥以定喘湯為主,痰難咳出者加葶藶子5g,胸痛加白芥子5g,胸悶加瓜蔞仁10g,胃納差有瘀血者加生雞內(nèi)金6g。在應(yīng)用時,只須脈弦數(shù)有力,有舌苔即可。

    4.熱帶性嗜酸性白細(xì)胞增多癥:患者男,59歲,漸覺疲乏無力,出汗,全身關(guān)節(jié)酸軟,頭暈頭痛。半月后開始干咳、胸悶,伴惡寒發(fā)熱,咳嗽漸重而至陣發(fā)呼吸困難,狀如支氣管哮喘。經(jīng)多方治療無效。檢查:白細(xì)胞7200/立方毫米,分類嗜酸性細(xì)胞占36%,血沉42毫米/小時,嗜酸性白細(xì)胞計數(shù)2072/立方毫米,脈弦數(shù),舌紅苔微黃。辯證屬肺寒膈熱之喘證。連服定喘湯50余劑,癥狀消失,嗜酸性白細(xì)胞計數(shù)降至172/立方毫米,白細(xì)胞分類嗜酸性細(xì)胞降至4%,體力亦恢復(fù)。

    用法用量

    千金定喘湯(《壽世保元》卷三)、白果定喘湯(《李氏醫(yī)鑒》卷五)、千金湯(《雜病源流犀燭》卷一)。

    注意

    新感風(fēng)寒,無汗而喘,內(nèi)無痰熱者不宜用;哮喘日久,氣虛脈弱者不宜用。

    各家論述

    1.《醫(yī)方考》:聲粗者為哮,外感有余之疾也,宜用表藥;氣促者為喘,肺虛不足之證也,宜用里藥。寒束于表,陽氣不得泄越,故上逆;氣并于膈,為陽中之陽,故令熱。是方也,麻黃、杏仁、甘草辛甘發(fā)散之物也,可以疏表而定哮;白果、款冬花、桑皮清金保肺之物也,可以安里而定喘;蘇子能降氣,半夏能散逆,黃芩能去熱。

    2.《醫(yī)方集解》:此手太陰藥也。表寒宜散,麻黃、杏仁、桑皮、甘草辛甘發(fā)散,瀉肺而解表。里虛宜斂,款冬溫潤,白果收澀定喘而清金。蘇子降肺氣,黃芩清肺熱,半夏燥濕痰,相助為理,以成散寒疏壅之功。

    3.《成方便讀》:夫肺為嬌臟,畏寒畏熱,其間毫發(fā)不容,其性亦以下行為順,上行為逆。若為風(fēng)寒外束,則肺氣壅閉,失其下行之令,久則郁熱內(nèi)生,于是肺中之津液郁而為痰,哮咳等疾所由來也。然寒不去則郁不開,郁不開則熱不解,熱不解則痰亦不能遽除,哮咳等癥何由而止。故必以麻黃、杏仁、生姜開肺疏邪;半夏、白果、蘇子化痰降濁;黃芩、桑皮之苦寒,除郁熱而降肺;款冬、甘草之甘潤,養(yǎng)肺燥而益金,數(shù)者相助為理,以成其功。宜乎喘哮固疾,皆可愈也。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六《玉案》卷四:定喘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2錢,人參2錢,遼五味21個,麻黃5分,白術(shù)(土炒)1錢2分,杏仁(去皮尖)1錢2分,陳皮1錢2分,葶藶子1錢2分。

    功能主治

    胃虛作喘,脈氣無力,抬肩擷項,喘而不休。

    用法用量

    加黑棗2個,水煎,食遠(yuǎn)服。

    摘錄《玉案》卷四《麻癥集成》卷四:定喘湯處方

    炙麻黃、杏仁、桑皮、枯芩、蘇子、瓜蔞、葶藶。

    功能主治

    麻癥氣逆膈熱,肺熱咳嗽。

    摘錄《麻癥集成》卷四《片玉心書》卷四:定喘湯處方

    陳皮(去白)、南星(制)、梔子仁、軟石膏、杏仁泥、薄荷葉、赤茯苓。

    制法

    上銼細(xì)。

    功能主治

    小兒急驚風(fēng),痰氣喘急者。

    用法用量

    水煎,加竹瀝服之。

    摘錄《片玉心書》卷四《醫(yī)學(xué)集成》卷三:定喘湯處方

    北耆1兩,熟地8錢,人參2錢,當(dāng)歸3錢,阿膠3錢,附子1錢半。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喘促。

    摘錄《醫(yī)學(xué)集成》卷三明·《攝生眾妙方》:定喘湯出處

    定喘湯,出自明·《攝生眾妙方》。本方又名“白果定喘湯”。

    組成

    白果二十一個(9克)、麻黃三錢(9克)、蘇子二錢(6克)、甘草一錢(3克)、款冬花三錢(9克)、杏仁一錢五分(4.5克)、蜜炙桑白皮三錢(6克)、炒黃芩一錢五分(4 5克)、法半夏三錢(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

    宣肺降氣,祛痰平喘。

    主治

    主治痰熱內(nèi)蘊,肺氣上逆,癥見痰多氣急,痰稠色黃,哮喘咳嗽,或有惡寒發(fā)熱,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支氣管炎、毛細(xì)支氣管炎等病癥。

    1.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應(yīng)用加減定瑞湯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熱哮癥30例,與蠲哮片30例作對照,療程均為10日。以哮喘癥狀完全緩解,即使偶爾有輕度發(fā)作不需要用藥即可緩解,F(xiàn)EV1(或PEF)增加量>35%,或治廳后FEV1(或PEF)達(dá)到預(yù)計值80%,PEF日內(nèi)變異率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生地4兩,鱉甲4兩,香附4兩,當(dāng)歸2兩,茯苓2兩,元胡2兩,白薇2兩,藁本2兩,益母2兩,川芎2兩,炒艾2兩,煅赤石脂2兩,丹皮2兩,白術(shù)2兩,青蒿2兩,肉桂5錢,沒藥1兩5錢,五味1兩,炙草1兩,沉香6錢,人參2兩,黃柏4兩。制法白酒......
  • 處方當(dāng)歸7分,川芎7分,芍藥7分,熟地7分,半夏7分,茯苓7分,甘草7分,白術(shù)7分,黃耆7分,阿膠7分,艾葉7分,地榆7分。功能主治妊娠胎動不安,腹腸疼痛,或時下血,及惡阻一切等癥。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
  • 處方金釵石斛2錢,薏苡仁2錢,忍冬花2錢,山藥1錢,茯苓1錢,牡丹皮1錢,陳皮1錢,人參6分,甘草6分,木香6分。功能主治益其正氣。主楊梅瘡而有脾經(jīng)形癥者。用法用量上用水2大鐘,加大棗2枚,煎8分服,滓再煎服。兼服戊字化毒丸。摘錄《瘡瘍經(jīng)驗......
  • 處方當(dāng)歸1錢,山梔(炒黑)1錢,地榆1錢,牡蠣1錢,側(cè)柏葉1錢2分,川芎1錢2分,赤芍1錢2分,生地1錢2分。功能主治婦女月經(jīng)每次數(shù)日不能止,或隔幾日復(fù)見微紅。用法用量用燈心30莖,水煎,空心服。摘錄《玉案》卷五......
  • 《經(jīng)驗奇效良方》:保赤萬應(yīng)散別名萬應(yīng)散處方南星1兩,神曲1兩5錢,巴豆霜6錢(去凈毒油),辰砂2兩,硼砂5錢。制法上為極細(xì)末。功能主治寬胸膈,消乳癖,化積食。主小兒食水寒熱百病,初發(fā)寒熱往來,一時驚癇,或哭泣嘔吐,或急躁煩悶,不思飲食,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