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紫荊丫

    拼音注音Zǐ Jīnɡ Yā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忍冬科植物通花梗果實

    生境分布

    生長山坡叢林中。分布四川、湖北、陜西等地。

    原形態(tài)

    灌木,高達2米,幼枝有短柔毛。葉對生,卵形、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8厘米,先端尖銳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疏生小鋸齒,綠色有光澤,背脈上疏生白色微毛;葉柄短或近于無。花數(shù)朵,腋生或頂生于短側(cè)枝上;萼片2,長橢圓形;花冠玫瑰紅色,5裂,直徑1.5厘米,自下部至中部為筒狀,上部喇叭狀,基部一側(cè)膨大;雄蕊4,2強;子房下位,3室,花柱伸長。瘦果具1種子,頂部有膨大的宿存萼片?;ㄆ?~7月。

    性味

    性平,味苦澀,無毒。

    功能主治

    去風濕,解熱毒。治風濕筋骨疼痛,涂癰瘡紅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5~8錢。外用:搗敷。

    復方

    治癰瘡紅腫:紫荊丫、一支蒿、紅牛膝。共搗絨涂。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Línɡ Gēn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菱科植物野菱的根。功能主治利水通淋。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摘錄《中藥大辭典》......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萆薢拼音注音Cì Bì Xiè別名大菝葜、紅萆薢來源百合科菝葜屬植物刺萆薢Smilax ferox Wall. Ex Kunth,以根狀莖入藥。秋冬春采集,洗凈切片,曬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祛風利濕,解毒。用于風濕筋......
  • 拼音注音Cì è Xuán Gōu Zi別名黃瑣梅、小紅袍英文名Spinycalyx Raspberry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補編》。來源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刺萼懸鉤子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bus alexeterium F......
  • 拼音注音Cì Pú Tɑo別名山葡萄來源葡萄科刺葡萄Vitis davidii (Roman.)Foex,以根入藥。生境分布中南和西南地區(qū)。功能主治祛風濕,利小便。主治慢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用法用量鮮根4兩,水煎或泡酒服。摘錄《全國中草藥匯......
  • 拼音注音Cì Pú Tɑo Gēn來源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刺葡萄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tis davidii(Roman.)Foex.[Spinovitisdavidii Roman.;Vitisarmata Dielset 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