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寬尾石韋

    拼音注音Kuān Wěi Shí Wéi別名

    毛石韋、小石韋、舌鵝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水龍骨科植物越南石韋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yrrosia tonkinensis(Gies.)Ching[Niphobolus tonkinensis Gies.]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除去雜質,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林下溪邊樹干或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植株高15-20cm。根狀深褐色,橫生,被披針形鱗片,鱗片中部深棕色,邊緣淡棕色,先端長漸尖,基部盾狀著生,全緣。葉近生;近于無柄;葉片革質,狹線形,長10-20cm,寬4-10m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葉緣常向上強度反卷而使葉片呈波狀或螺旋狀卷曲,上面有水囊體,幼時疏被淡黃色的星芒狀毛或近光滑,下面密被細長黃色星狀毛外,還有一層極細的星狀絨毛,全緣;中脈上面稍下陷,下面略隆起。孢子囊群圓形,滿布于葉背面的上部,中脈兩側各有2-3行,幼時密被星芒狀毛。

    性狀

    性狀鑒別 根莖和葉柄基部生有鱗片,披針形,邊緣有鋸齒。葉一型,革質。葉呈螺旋狀卷曲,濕潤展開,葉片線狀披針形,基部長下延,葉緣向上反卷,下表面除有細長黃色分枝的星狀毛外,還有一層極細的星狀絨毛。孢子囊群在主脈兩側略向上各有2-3行,葉片革質,無柄或僅有短柄。氣微,味微苦。

    性味

    微苦;涼

    功能主治

    清肺熱;利尿通淋。主肺熱咳嗽;濕熱淋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Hè Jūn來源藥材基源:為多孔菌科真菌東方栓菌的子實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ametes orentalis (Yasuda)Imaz.[Polystictus orientalis Yasuda]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
  • 拼音注音Bái Hè Ténɡ別名白面水雞(《陸川本草》),白背絲綢(《生草藥手冊》),白底絲綢(《嶺南草藥志》),綢緞藤、銀背藤(《廣西藥植名錄》),一匹綢(《廣西中草藥》)。出處《本草求原》來源為旋花科植物白鶴藤的莖葉。秋季采收。生境分......
  • 《中藥大辭典》:白鶴藤根拼音注音Bái Hè Ténɡ Gēn別名白膏藥根。出處《本草求原》性味澀甘,平。功能主治寬筋壯骨,浸酒用。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白鶴藤根拼音注音Bái Hè Ténɡ Gēn別名白膏藥根英文名Root o......
  • 拼音注音Bái Lónɡ Tou出處《南京民間藥草》來源為菊科植物山萵苣的根。春、夏采。生境分布產江蘇、河南。原形態(tài)原植物詳“山萵苣“條。性狀幼苗時,根呈塊狀,簇生。卵圓形,肉質,表面黃褐色,平滑;老時伸延呈圓錐形而細長,側生支根。纖細,干......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龍穿彩別名白龍串彩、白龍蒼、白龍昌菜、白花益母草、膿瘡草來源唇形科盤澤草屬植物白龍穿彩Panzeria alashanica Kupr.,以全草入藥。夏季花未開或初開時割取全草,曬干。性味辛、微苦,平。注意孕婦及無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