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健康百歲關鍵在中年

    每個人都想健健康康活過天年,健康長壽關鍵在中年,也就是在40~60歲這個階段的保養(yǎng)非常重要。如果六十歲以前沒有什么大毛病,除了感冒、小傷、不嚴重的皮膚病等外,沒有危害身體健康的重大疾病,60歲以后,注意養(yǎng)生,應該能度過百年。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慢性病的發(fā)病率是隨年齡增長而增高,但不同年齡段增高的幅度不同。25歲前正值青年,意氣風發(fā),精神狀態(tài)和機體機能狀態(tài)都很好,慢性病的發(fā)病率也很低,每個人的健康狀態(tài)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再過25年,到了50歲,每個人的身心狀態(tài)就會出現(xiàn)很大差異,事業(yè)有成者、經(jīng)濟條件好的、注意保養(yǎng)的,可能還保持著年輕人的身體和心理狀態(tài),不露“老相”。不注意保養(yǎng)的,疾病纏身,再加上一些事業(yè)、家庭的種種不如意,就很可能已經(jīng)多病纏身,面容憔悴。

    調(diào)查顯示,40歲人群慢性病患病率為9.9%,45歲人群患病率為20.9%,短短5年,患病率的增長速度之快讓人吃驚。以心血管病為例,動脈粥樣硬化以及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患病率增長最快是在40~60歲。然而過了這20年,也就是60歲以后,患病率開始不再增長,甚至開始下降。由此可見,60歲以前是人生能否健康的一關口。而要保證60歲時仍然有健康的體魄,則特別要注意,這是十分敏感的20年。這20年既是各種慢性病的快速增長期,生命的易損期,同時又是事業(yè)發(fā)展、家庭建設的黃金期,如何把握好兩者的平衡,成為每個人的一場最重要的人生考試。因此,一定要注意在中年期保健,不讓大病找上自己。

    60歲以后注意養(yǎng)生,方可保證80歲以前不露老態(tài)。80歲的健康老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活過百歲也就不難,而且還不是病病懨懨靠吃藥、吸氧、臥病在床挨到100歲,而是健健康康地活到100歲,這是一種理想的養(yǎng)生模式。(賈佩琰)

更多中藥材
  • 它分三種吧,一種是潰瘍性結腸炎,一種是克羅恩病,還有一種呢,腸鏡經(jīng)常打出這樣的報告的,慢性結腸炎,結腸炎癥改變,結腸表面不光滑啦,有充血,水腫啊,甚至有一點點滲血了,重的呢可能會有糜爛,這個就是結腸炎在腸鏡下的表現(xiàn)。對于患者來講呢,一般患者......
  • 就是這個濕啊,主要是從我們脾胃來的啊,因為中醫(yī)講究脾胃是來運化水濕的,脾胃的功能減弱啊,也就是脾胃氣虛了,運化水濕的功能下降,就會導致這個水濕之氣在人體內(nèi)積聚,積聚以后成為這個濕邪,我們一般就叫做寒濕。濕邪呢分為寒濕,也分為這個濕熱,就這兩......
  • 在我們脾胃病科,就失眠患者其實非常之多,由于失眠導致我們的胃腸功能紊亂患者也特別多,這個失眠的癥狀包括我們胃腸功能紊亂的癥狀,包括胃脹啊或咽干,口部粘痰啊,胸悶吶,這些癥狀每一個人都不一樣,這個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所以說我們的中醫(yī)就講究辨證治療......
  • 在我們脾胃病科有脾胃癥狀的病人比較多,也有許多患者有腰疼。到我們脾胃病科來看病的時候呢,他往往沒有注意這個腰痛,我們在問診的時候呢,就要注意,因為這個脾啊和腎呢,一個是先天之本,一個是后天之本。所以說這個腰痛啊,跟我們的胃痛,跟我們的胃脹,......
  • 我們在臨床上呢,常見的問題歸結一點就是兩個字代謝。往往患者會說我現(xiàn)在消化不好,光吃不拉,或者說吃得多拉得少,大便就有點費勁了。這個費勁呢,并不是干燥,只是大便呢,便條變細啊。上廁所待的時間比較長,患者的心理上就感覺這事特別不正常,是否問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