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太陽病桃核承氣湯證

    以上所論傷寒太陽篇,諸方雖不一致,大抵皆治太陽在經(jīng)之病者也。至治太陽在府之病其方原無多,而治太陽府病之至劇者,則桃核承氣湯是也。試再進而詳論之。

    《傷寒論》原文︰太陽病不解,熱結(jié)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dāng)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jié)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桃核承氣湯方】桃仁五十個去皮尖,桂枝二兩去皮,大黃四兩去皮,芒硝二兩,甘草二兩炙。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dāng)微利。此證乃外感之熱,循三焦脂膜下降結(jié)于膀胱,膀胱上與胞室之脂膜相連,其熱上蒸,以致胞室亦蘊有實熱血蓄而不行,且其熱由任脈上竄,擾亂神明,是以其人如狂也。然病機之變化無窮,若其胞室之血蓄極而自下,其熱即可隨血而下,是以其病可愈。若其血蓄不能自下,且有欲下不下之勢,此非攻之使下不可。惟其外表未解,或因下后而外感之熱復(fù)內(nèi)陷,故又宜先解其外表而后可攻下也。

    大黃︰味苦、氣香、性涼,原能開氣破血,為攻下之品,然無專入血分之藥以引之,則其破血之力仍不專,方中用桃仁者,取其能引大黃之力專入血分以破血也。徐靈胎云︰桃花得三月春和之氣以生,而花色鮮明似血,故凡血郁、血結(jié)之疾,不能自調(diào)和暢達(dá)者,桃仁能入其中而和之散之,然其生血之功少,而去瘀之功多者何也?蓋桃核本非血類,故不能有所補益,若瘀血皆已敗之血,非生氣不能流通,桃之生氣在于仁,而味苦又能開泄,故能逐舊而不傷新也。至方中又用桂枝者,亦因其善引諸藥入血分,且能引諸藥上行以清上焦血分之熱,則神明自安而如狂者可愈也。

    特是,用桃核承氣湯時,又須細(xì)加斟酌,其人若素日少腹恒覺脹,至此因外感之激發(fā),而脹益甚者,當(dāng)防其素有瘀血,若誤用桃核承氣湯下之,則所下者,必紫色成塊之血,其人血下之后,十中難救一二。若臨證至不得已必須用桃核承氣湯時,須將此事說明以免病家之誤會也。熱結(jié)膀胱之證,不必皆累及胞室蓄血也。人有病在太陽旬余不解,午前稍輕,午后則肢體酸懶、頭目昏沉、身似灼熱、轉(zhuǎn)畏寒涼、舌苔純白、小便赤澀者,此但熱結(jié)膀胱而胞室未嘗蓄血也。此當(dāng)治以經(jīng)府雙解之劑,宜用鮮白茅根銼細(xì)二兩,滑石一兩,共煮五六沸取清湯一大盅,送服西藥阿斯匹林瓦許,周身得汗,小便必然通利,而太陽之表里俱清矣。

更多中藥材
  • 扁豆花富含蛋白質(zhì)。維生素B。維生素C和其他營養(yǎng)物質(zhì),其營養(yǎng)價值和飲食價值很高,適量的飲食對自己的健康有很好的補充作用,但扁豆花的效果和作用是什么?1.扁豆花的功效和作用。從扁豆花的性味歸經(jīng)來看,其性寒甘,可入脾、胃、大腸經(jīng),具有健脾、中暑、......
  • 姜,也被稱為生姜,姜,有獨特的辛辣香味,是一種常用的調(diào)味品,它可以使各種菜肴美味可口,味道香。吃幾片姜或放一點姜,可以改善食欲,增加食欲,所以俗話說:米飯不香,吃姜。姜的辛辣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醇和姜酚。它們具有一定的揮發(fā)性,能增強和加速血液......
  • 三黃,即黃芩、黃連、黃柏,是中醫(yī)臨床常用的清熱解毒燥濕藥。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熱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稱為三黃,因為它們都姓黃,但經(jīng)過仔細(xì)研究,還是有一些區(qū)別的。黃芩是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中醫(yī)......
  • 枸杞應(yīng)干燥、通風(fēng),避免高溫,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補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較合適;如果想到治療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過黃過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觀鮮紅,但對人體有害,購買時應(yīng)注意不要簡單地注意......
  • 山藥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虛勞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療脾胃不足和腎氣不足。但有濕熱實邪者(如大便粘滯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黃膩等)不宜多服;山藥有收澀作用,大便干結(jié)者不宜食用;山藥淀粉酶不耐高熱,不宜長時間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藥和甘遂,也不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