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少陽病提綱及汗吐下三禁

    陽明之熱,已入府者,不他傳矣。若猶在經(jīng),而未入于府者,仍可傳于少陽。而少陽確實之部位,又須詳為辨析也。夫太陽主外,陽明主里,而介于太陽、陽明之間者,少陽也。少陽外與太陽相并則寒,內(nèi)與陽明相并則熱,是以少陽有病而寒熱往來也。由此而論,則傳經(jīng)之次第,當由太陽而少陽,由少陽而陽明,而《內(nèi)經(jīng)》竟謂一日巨陽(即太陽)受之,二日陽明受之;三日少陽受之者何也?蓋他手、足同名之經(jīng)各有界限,獨少陽主膜,人身之膜無不相通。膜有連于太陽者,皮膚下腠理之白膜也。膜有連于陽明者,肥肉、瘦肉間之膜也。此為手少陽經(jīng)以三焦為府者也(三焦亦是膜,發(fā)源于命門,下焦為包腎絡腸之膜,中焦為包脾連胃之膜,上焦為心下膈膜及心肺一系相連之膜)。又兩脅之下皆板油,包其外者亦膜也,此為足少陽之膜以膽為府者也。由此知介于太陽、陽明之間者,手少陽也;傳經(jīng)在陽明之后者,足少陽也。太陽傳陽明原自手少陽經(jīng)過,而《傷寒論》未言及者,以其重足經(jīng),不重手經(jīng)也??傊?,手、足少陽之膜原相聯(lián)絡,即手、足少陽之氣化原相貫通,是以《內(nèi)經(jīng)》謂少陽為游部(游部者,謂其中氣化自手經(jīng)至足經(jīng),自足經(jīng)至手經(jīng)游行無定也),更由此知所謂與太陽相并者,為手少陽腠理之膜也,與陽明相并者,為足少陽板油之膜也,以其相近故能相并也。能明乎此,即可與論少陽篇之病矣。

    《傷寒論》原文︰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傷寒論》原文︰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傷寒論》原文︰傷寒脈弦細,頭痛發(fā)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fā)汗,發(fā)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煩而悸。

    此節(jié)所言之證,乃少陽病之偏于熱者也。弦細,固為少陽之脈,觀提綱中諄諄以胃和、胃不和為重要之點,想自陽明傳少陽時,其外感之熱仍有一半入府,而非盡傳于少陽。脈雖弦細,重按必然甚實,此原當為少陽、陽明合病也。愚遇此等證脈時,恒將柴胡湯方中藥味減半(惟人參與甘草不減),外加生石膏一兩,知母五錢(此為白虎加人參湯與小柴胡湯各用一半),則少陽之病可解,其胃中之熱亦可盡清,而不至有胃不和之虞矣。此節(jié)合上節(jié),為少陽病汗、吐、下三禁,凡治少陽病者當切記之。

更多中藥材
  • 地錦草,是一種非常有名的中醫(yī)藥材。地錦草,一般是一年兩熟,在夏天或者是秋天的時候人們就可以收獲了。地錦草的外貌并沒有多么出眾和好看,只是一般的普通的綠色的植株。地錦草的藥用價值是非常的高的,可是大家好像并不知道地錦草的藥用價值有什么。那么,......
  • 艾灸瘦身是目前比較流行的瘦身減肥方法,首先要說明,雖然艾灸操作起來星對簡單,看似對身體沒有什么副作用,其實艾灸有很多講究,如果不加以注意,則可帶來很多副作用。比如說艾灸的時候心情必須保持平靜,不要大悲大喜。在劇烈活動之后不可以馬上進行艾灸瘦......
  • 如果家里有病人的話,有時候大家可能會需要煎中藥,本身中藥就是從里到外的進行治療,所以說吃中藥肯定是第一步啦!即便現(xiàn)在有那種便攜式中藥,裝在塑料袋里比方便使用,但是還是覺得新鮮煎的藥比較安全比較有效,那么煎中藥就首先得用鍋,我們能用不銹鋼鍋來......
  • 咳嗽的情況在我們平時不注意了后時有發(fā)生,而且咳嗽的原因不同,出現(xiàn)的癥狀也是不同的,在有了咳嗽的情況后會嚴重的影響到我們的呼吸系統(tǒng),特別是在晚上咳嗽嚴重的時候也會影響到我們的睡眠,在有咳嗽的情況后,我們要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其中食......
  • 血管炎是我們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血管類疾病,這種疾病的主要癥狀為在患者的手指或者是腳趾,出現(xiàn)紅紫、麻木的癥狀,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會導致組織皮膚組織的潰爛和壞死,更為嚴重的還會導致手腳殘廢。這種病癥主要是由于患者元氣不足、氣血供不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