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崔應珉活用溫膽湯臨證經(jīng)驗

    車文生 徐羽 河南中醫(yī)學院

    崔應珉系河南中醫(yī)學院研究生導師,主任醫(yī)師。崔應珉教書育人、治病活人30余年。他善治各種常見病及疑難雜癥,論醫(yī)理能化繁為簡,談用藥清晰明了?,F(xiàn)謹錄崔應珉溫膽湯臨床用驗于此。

    刨根探底尋所出 加減化裁盡其途

    溫膽湯一方在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和王燾編撰的《外臺秘要》中均有記載,《外臺秘要》言其出于南北朝姚僧垣所撰的《集驗方》,由半夏、枳實、陳皮、竹茹、甘草、生姜六味藥組成,主治“膽寒之大病后虛煩不得眠”。其后溫膽湯又見于陳無擇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藥用即在《備急千金要方》原方基礎上加茯苓、大棗,而生姜則由原來的四兩減為五片,主治“氣郁生痰變生的諸癥”。

    明清醫(yī)家又總結出不少加減化裁之法,如煩熱者加黃連,名黃連溫膽湯;痰滯者去竹茹,加膽南星,名為導痰湯;加柴胡、黃芩,又名柴芩溫膽湯;加人參、菖蒲者名為滌痰湯?!蹲C治準繩》去竹茹,加棗仁、五味子、遠志、熟地黃、人參,名為十味溫膽湯。經(jīng)過加減化裁大大擴充了該方的臨床適應證。

    崔應珉將溫膽湯及其化裁方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的多種病證,如中風、胸痹、脅痛、失眠、胃痛、臟躁、閉經(jīng)、厭食、心痛、驚悸、神經(jīng)性嘔吐、癲癇、耳鳴、眩暈、癲狂等證,均獲滿意療效。

    腦虛痰瘀作中風 小小溫膽建奇功

    《刪減方》謂:“凡髓虛實之應,主于肝膽”、“熱則應臟,寒則應腑”、“髓虛者,腦痛不安;髓實者,勇悍”。腦為髓海,髓虛即為腦虛,即腦之正氣不足也,故應治腑,即膽也。不難看出膽、髓、腦之間的關系,故溫膽湯能治療腦之正氣不足。

    案例:腦梗后遺癥,康某,男,59歲,2009年6月2日來診。腦梗病史2年,現(xiàn)癥見右肢不遂,眠差,煩躁,語言不利,大便不成形,舌體胖,質(zhì)紫,苔白稍厚,脈沉細滑。中診:中風。西診:腦梗后遺癥。中風之病因病機為風、火、痰、瘀導致腦脈瘀阻或血溢于外。此處當辨為風痰瘀阻脈絡。處方:炒白術15g,姜黃15g,桑枝30g,天麻15g,桂枝15g,制香附15g,半夏30g,陳皮10g,茯苓30g,炒枳殼12g,竹茹12g,丹參15g,郁金10g,三七3g,膽南星15g,川樸12g,石菖蒲12g,豨薟草30g,夏枯草30g,甘草10g,桂枝10g,生龍牡各30g,地龍15g,白僵蠶15g,川牛膝15g,薏苡仁60g,焦梔子30g。7服。并用水蛭、全蟲各300g。分別裝膠囊,分別日三次,每次3粒。

    主方溫膽湯化痰解郁通絡。治療疾病先以辨主證為要,再對具體癥狀而用藥,如肢體不遂,加姜黃、桑枝、天麻、桂枝、雞血藤、豨薟草等活血通絡;眠差,用焦梔子、夏枯草、薏苡仁、川牛膝等以清痰火;腦萎縮,加全蟲、水蛭、蜈蚣、地龍或入煎劑或裝膠囊等以活血通竅;語言不利,苦笑失常,加遠志、蓮心、淡竹葉等以清心火;因中風后遺癥實乃瘀血阻絡,故需加大活血化瘀之力度,常加石菖蒲、郁金、丹參、三七等活血開竅之品。如此用藥,效如桴鼓。

    氣短眩暈心惶惶 黃連溫膽效如彰

    心悸臨床表現(xiàn)為氣短、心慌、眩暈等癥??捎命S連溫膽湯加減治療。崔應珉論其意有二:一者心與膽關系密切,《素問·六節(jié)臟象論》云:“凡十一臟皆取決于膽?!薄夺t(yī)學入門》載:“心與膽相通,心病怔忡,宜溫膽湯?!睆埦霸涝疲骸吧訇枌倌?,木以生火,故邪之盛者,其本在膽,其表在心,表者,標也。”二者痰瘀交阻于心。膽為清凈之府,心中有神明所藏,亦喜清凈,不能為痰瘀之濁相擾。

    案例:岳某,女,63歲,2008年11月5日初診。突發(fā)頭暈,肢體活動不遂2天,患者體胖,平素氣短,下肢乏力,面目浮腫,口干,納差,時嘔吐痰涎,夜間耳鳴,血壓150/90mmHg,,心率58次/分,ST-T段缺血樣改變,既往心肌缺血史,舌體大,有齒痕,質(zhì)紫暗,苔膩稍黃,脈略弦。中診:心悸,眩暈。此為痰瘀互阻。處方:黃連10g,半夏15g,陳皮10g,茯苓30g,杏仁10g,竹茹10g,石菖蒲12g,郁金10g,丹參30g,葛根15g,三七10g,天麻10g,炒白術10g,桂枝9g,川芎9g,甘草6g。7服。

    方以黃連溫膽湯清膽和胃,化痰通絡;丹參、郁金、葛根、三七活血化瘀;因痰涎上擾,蒙蔽清竅發(fā)頭暈耳鳴,故用半夏天麻白術湯燥濕化痰,理氣和胃;桂枝溫通心陽;川芎解郁?;颊咦栽V服上藥頭暈,耳鳴,納食明顯改善,以原方為主,視癥狀稍作調(diào)整,治療一月,諸癥狀消失。

    頑固失眠多惱人 柴芩溫膽情最真

    臨證頑固失眠頗為棘手,崔應珉認為情志抑郁或膽胃不和之失眠可用柴芩溫膽湯加減治療?!锻馀_秘要》明言溫膽湯用于“膽寒之大病后虛煩不得眠”,臨床多見膽胃不和之證,“胃不和則臥不安”,故和胃化痰,配上柴胡、黃芩,和解少陽,疏通三焦氣機之通道。膽胃和,氣機暢,眠自安。

    案例:孫某,女,26歲,2009年7月28號來診,平素脾氣急躁,兩周前因與其同父異母之弟打架,變得情緒易激動,不能自控,現(xiàn)苦于入睡困難,易醒,煩躁,記憶力減退,舌質(zhì)紫,苔白膩,脈弦滑。處以柴芩溫膽湯加上珍珠母、郁金、香附、炒柏棗仁等,另囑其愉悅心情,放寬心胸。一周后,患者復診自訴睡眠有明顯好轉(zhuǎn),但情緒仍易激動,按上方基礎上加減,依舊囑暢情志。如此調(diào)治月余而愈。

    癲癇多為痰瘀擾

    導痰加味用之妙

    崔應珉認為癲癇多屬痰瘀之證。腦為至清至粹至純之腑,為真氣所聚,維系經(jīng)絡,協(xié)調(diào)內(nèi)外,以主元神。腦清則神識清明,主持有度;腦為髓海,水谷精微及腎精所藏。清靈之臟腑喜靜謐而惡動擾,易虛易實,是故神傷竅閉為其病理基礎。清竅被擾,元神失控,神機散亂,則昏仆抽搐;髓海不充,元神失養(yǎng),腦神乏機,致恍惚不安,目光呆滯等。臨床可用溫膽湯去竹茹加膽南星、石菖蒲(即導痰湯)合上白金丸,再加上全蟲、蜈蚣、水蛭等蟲類藥以搜風剔絡止痙。每每起到良效。

    案例:某男,24歲,海南省文昌市人,2009年1月出診。患者自訴患癲癇10余年,面色萎黃,形瘦,大便泄瀉,疲乏無力,咯白色痰涎,舌體胖大,苔白膩。處方:黨參20g,炒白術15g,陳皮10g,半夏12g,茯苓30g,白芍30g,天麻10g,鉤藤10g,地龍15g,生龍牡各30g,蟬衣10g,生南星15g,白僵蠶15g,川芎30g,石菖蒲12g,郁金15g,甘草6g,當歸10g,生黃芪30g,另外全蟲、蜈蚣各200g,粉碎研末裝入空心膠囊,每天各三粒,每天各兩次,09年2月22號,電話來述癲癇發(fā)作已減少,但大便仍泄瀉,效不更方,但改炒白術30g,生南星25g,加炒山藥30g,白扁豆15g,天竺黃15g,以健脾益氣化痰,囑其堅持治療,前后三月余以上方加減而獲效。

    結語

    溫膽湯及其化裁方的主治病證十分廣泛,臨床上應用該方要牢牢抓住主證及其辨證要點,崔應珉認為,該方有三大主證:一是精神情志病證,如驚悸或膽怯、眩暈、頭痛、失眠、健忘等;二是脾胃病證,如納差、厭食、痰涎不化、脘腹脹滿、大便溏薄不爽或干結便秘等;三是脈象弦或滑或弦滑,舌苔膩滯。臨證時,若上述某一病證出見或諸證兼見,皆可采取“異病同治”的原則,選用該方。否則不宜用該方。

更多中藥材
  • 很多人特別是男性啊,經(jīng)常大便不成形,尤其是在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喝酒之后,癥狀會更嚴重,很多人第一反應呢是用止瀉的藥物,但是效果往往不理想,有這種癥狀大多和腸道的慢性炎癥,腸易激綜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等這些疾病有關系,所以說不能只是止瀉,......
  • 一些便秘的人用了很多的辦法都沒有效果,可以推薦一個《四消丸》給大家。這個藥呢出自于清代的《飼鶴亭集方》是由牽牛子、豬牙皂、大黃、檳榔等這些藥物組成,能消痰、消水、消食、通便,適用于大便干結嚴重,體質(zhì)壯實的便秘患者,對陰虛便秘和氣虛便秘的人不......
  • 冬蟲夏草呢是一種動植物復合體,它是目前中藥當中最昂貴的藥品之一,味甘性溫,可以補腎益肺,止血化痰。在過去呢,這個藥主要是用來治療肺結核,久咳不愈,咯痰咳血,現(xiàn)在呢,還經(jīng)常用于治療各種慢性的肺病,慢性腎衰以及男性遺精、虛勞、性能減退等疾病。......
  • 很多人大腿內(nèi)側腹股溝這個地方會有潮濕瘙癢、脫屑、紅斑、還可能會有糜爛、滲液等等。時間長了還會留下色素沉著,那么這種病叫股癬,和真菌感染有關系,可以用抗真菌的藥物去外用。糜爛滲液的,還可以用一些清熱燥濕殺蟲的中藥煎液啊熏洗涂擦。在男科當中呢,......
  • 遺精指的是在睡眠當中發(fā)生的不自主的射精,尤其是在青少年當中非常的多見,有人問這算不算一種病,正常人在婚后啊,一般是不會出現(xiàn)這個癥狀,在青壯年時期偶發(fā)的已經(jīng)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如果說發(fā)作的頻率非常的高,比如說每個月可能都會有好幾次,甚至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