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雙葉金槍

    拼音注音Shuānɡ Yè Jīn Qiānɡ別名

    風(fēng)帽羊耳蘭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大唇羊耳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paris dunnii Rolfe[L.cucullata Chien]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和山西。

    原形態(tài)

    大唇羊耳蒜,多年生草本。假鱗莖聚生,卵圓形,粗達(dá)3cm。葉2枚,膜質(zhì),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15cm,寬2-6.5cm,先端銳尖或略鈍;基部驟然收窄為鞘狀葉柄,邊緣略波狀。花葶直立,遠(yuǎn)高出葉外;總狀花序疏生多數(shù)花,花葶具翅;花苞片很小,卵狀三角形,長約2mm;花大,淺紫色;萼片相似,狹長圓形,長8-17mm,寬2-3mm;花瓣絲狀,等長于萼片;唇瓣倒卵狀長圓形,直立,長10-20mm,寬7-12mm,先端圓形并具短尖,邊緣全緣,基部無胼胝體;合蕊柱彎曲,長約4mm,近端的蕊柱翅短而圓。

    性味

    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血。主癤腫;蝮蛇咬傷;小兒驚風(fēng);咯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Ní Shēn來源藥材基源:為海參科動物蛇目白尼參及圖紋白尼參的全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Bohadschia argus Jaeger2.Bohadschia marmorata Jaeger[B.bivittata(......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屈菜拼音注音Bái Qū Cài別名山黃連、土黃連、牛金花、八步緊、斷腸草[北京]來源為罌粟科白屈菜屬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以全草入藥?;ㄊ⑵诓墒?,割取地上部,曬干或鮮用。性味苦,涼。有毒......
  • 《中藥大辭典》:白屈菜根拼音注音Bái Qū Cài Gēn別名小人血七(《陜西中草藥》)。出處《陜西中草藥》來源罌粟科植物白屈菜的根。夏季采挖,陰干用。性味味苦澀,性溫。功能主治破瘀消腫,止血止痛。治勞傷瘀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消化性潰瘍病......
  • 《中藥大辭典》:白山苔拼音注音Bái Shān Tái出處《吉林中草藥》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細(xì)葉杜香的葉。全年可采,陰干,或采鮮葉熬膏。生境分布生長于苔蘚類水甸子內(nèi)或濕潤的山坡上。分布我國東北與內(nèi)蒙古等地。原形態(tài)常綠小喬木,高達(dá)50厘米。多分......
  • 拼音注音Bái Shān Liǎo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白山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 laxmanni Lepech.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晾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高山凍原下界草地上。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東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