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匱玉函經》辨證新說

    編者按:《金匱玉函經》為東漢張仲景所撰,與《傷寒論》同體而別名。歷來從中醫(yī)學的角度精研細討、注釋、集注者有千余家之多,這是對《傷寒論》研究的重大貢獻。本文作者追溯了《金匱玉函經》的思維淵源、指導思想,以唯物辯證法的理念解讀《金匱玉函經》,既跳出了六經辨證、六經傳變的“圈子”,又與陰陽、臟象、氣血、津液等基礎理論緊密結合,提出《金匱玉函經》之辨證新說。

    吳忠文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醫(yī)院

    筆者讀、學、用《傷寒論》50年,從開始當學徒起,就練讀、記、背的硬工夫,對于其中難點一一存疑。直到現(xiàn)在始終循著仲師的系統(tǒng)思維,逐步在臨床實踐中邊學邊用,點滴積累,漸漸明了,將實踐上升為理論。

    現(xiàn)在要學好《金匱玉函經》存在三大問題:第一是課本問題,中醫(yī)院校都是統(tǒng)編教材,并且改名為《傷寒學》,其內容相當繁雜,加入了現(xiàn)代研究,套用西醫(yī)病名,已失去了經典原樣;第二,明代趙開美復刻本《金匱玉函經》因年代久遠,從竹簡到傳抄,加之從古至今社會的和人為的因素,其讀本與張仲景所撰次、王叔和收集整理、林億??陌姹鞠啾?,可能面目全非;其三:《金匱玉函經》由于文詞深奧難學難懂,還有所謂的疾病譜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已成了選修課。用張仲景的話來說:痛夫!哀乎!

    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

    中醫(yī)學的觀念、理論源自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易經》和《內經》對《金匱玉函經》來說有著相同的思維淵源。如《金匱玉函經》每篇篇首都以“辨××病形證治”開始,意在從辨入手,進行辨別、辨識、辯解,其內容具體到辨病、辨形、辨證,通過辨的手段,落實到治。由此可見《金匱玉函經》是運用古代的哲學觀對傷寒雜病指導辨證論治的,唯物辯證法為全書的指導思想,具體體現(xiàn)在68條原文之中。

    三因學說論病由

    《金匱玉函經》與《金匱》均由張仲景所著?!督饏T》的原文應為《傷寒雜病論》所共有的學術體系。據(jù)查,有相當部分條文應劃為《金匱玉函經》之中?!督饏T·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第一》曰:“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蜌庑帮L,中人多死。千般災難,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臟腑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以此詳之,病由都盡?!睆堉倬耙源苏f明三點:一是人與自然息息相關;二是人的身體素質與疾病的關系;三是將病因高度概括為內、外、不內外三個方面,成為中醫(yī)傳統(tǒng)的三因學說。

    六經非經 實為六病

    筆者認為六經辨證只是一個空架子,其理由:①從宋刻《傷寒論》序中,只有“王叔和撰次張仲景遺論甚精,皆可施用……惟王叔和能學之……校定張仲景《傷寒論》十卷,總二十二篇,證外合三百九十七法。”既沒有暗示,又沒有明指、更沒有論及六經的字跡;②所謂張仲景原序只有“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并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張仲景自己亦未提示六經;③《金匱玉函經》中歷代醫(yī)學家提出的屬六病提綱范疇的20條原文,只提××之為病,或命為××病及轉屬××病,并無六經之說;④《金匱玉函經》中共有論陰陽的214條原文,其中稱病者140條,并以太陽、陽明、少陽……等冠以原文之首,無××經之稱;⑤《金匱玉函經》之原文有“經”字者僅14條,其經之含義有四:六病有可能按預計日期、順序而傳;經過之意;經水時來時斷;附子有溫經作用;⑥《傷寒論》中有引《素問·熱論》之“傷寒一日,巨陽受之……六日,厥陰受之?!币陨狭c均可說明以“六經”命名辨證綱領,無文字依據(jù)。

    辨證求本別陰陽

    《金匱玉函經》中所提到的陰23條原文、陽42條原文。以65條原文中直接指明的有脈象、證名、病位之不同;加之太陽病75處、陽明病61處,少陽病12處,太陰病11處,少陰病55處,厥陰病5處和陰陽易,共計283處,可以說從文字上以陰陽貫穿全書,同樣可以稱為以陰陽學說統(tǒng)治著《金匱玉函經》的方方面面,為《金匱玉函經》之辨證論治奠定了基礎,具體運用陰陽學說的對立制約、依存互根、消長轉化、動態(tài)平衡為對立統(tǒng)一思維,包括了生理、病理、診斷、治療,構筑了一個中醫(yī)辨證邏輯體系。

    辨氣血病 形證并治

    氣血是人體生命的最基本物質,氣血充足則身體安康。傷寒雜病亦能導致氣血紊亂,而百病叢生?!督饏T玉函經》中涉及氣血病脈證者計104條原文,先后出現(xiàn)了31種各類不同的與氣血相關的病、形、證,占整個原文四分之一的篇幅。

    氣可分為正、邪兩個部分。張仲景十分重視脾胃之氣、營衛(wèi)之氣、陰陽之氣的強弱、和諧、順接、退還、拂郁、滯留和內陷等;邪氣等一切危害機體的致病因子,《金匱玉函經》中(太陽·46)條云:“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咳而發(fā)熱。”直指因水氣而致,還有火氣、客氣等,廣論其氣病之見證與病機。

    《金匱玉函經》中在47條原文中指出16種與血有關的病、形、證,主要分為失血性和非失血性兩大類病證。在失血病、形中,《金匱玉函經》再三告誡后人,有自愈和不可汗的禁忌,如(太陽·92)“瘡家雖身疼痛,不可攻其表,汗出則痙。”以及辨治不可吐、不可下、不可灸、不可治嘔的禁忌。非失血性中以蓄血、瘀血為重點,如(陽明·58)“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p>

    津液學說論存亡

    《金匱玉函經》中45條原文廣論津傷液耗病形證治,其導致津傷液耗不外乎三個方面:

    熱灼津傷:例:(陽明·1)“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是因里熱熾盛,致津傷液耗,或邪熱由表傳里,或邪熱與胃腸中宿食、糟粕相結。

    大汗耗液:例:(陽明·37)“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躁,大便必堅,堅則譫語?!边@樣里熱極盛,既灼津,又迫汗外出。

    火迫灼津:例:(陽明·25)、(太陽·118)、(太陽·12);誤治再汗、火劫大汗以及“重發(fā)其汗,而復下之”同時耗津的(太陽·148)條;汗、下、亡津液轉變?yōu)殛柮鞑〉模柮鳌?)條。由此,張仲景分別采取辛涼清熱、苦寒瀉熱、咸寒軟堅、急下存陰(津)、益氣補液(津)等救治法,以求得一分津液,獲得一分生機。

    水液代謝辨治貫徹始終

    水液在人世間是非常重要的生存物質,人之生理是“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津,上歸于肺……下輸膀胱,水津四布。”一旦發(fā)生障礙,可見咳喘、發(fā)熱、頭眩、水逆等癥?!督饏T玉函經》中有23條原文對水液所致病癥從五個方面辨證:

    例一:“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咳而發(fā)熱”(太陽·46)。此本為水飲內停,水寒相搏,邪無出路,上攻于肺,咳、熱、喘等癥,主以小青龍湯。

    其二:“太陽病。脈浮而動數(shù)……表未解也,醫(yī)反下之……但頭汗出,其余無汗……小便不利,身必發(fā)黃(太陽·145)。”此為表不解而誤下之,水(濕)熱不能從汗外解。又不能從溺而出,濕熱內蒸,勢必發(fā)黃。

    三是:脾腎陽虛,寒凝水停:例:(太陽·89)“太陽病,發(fā)其汗而不解,其人仍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瞤而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p>

    例四:“中風發(fā)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里證,渴欲飲水,水入即吐,此為水逆……”(太陽·79)。此乃水飲內蓄,并非津傷口渴而為水津不布之象,主以五苓散化氣行水。

    例五:“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shù),浮澀相博,大便則堅,其脾為約”(陽明·68)。今為脾失轉輸,約束其津不得四布所致。

更多中藥材
  • 糖尿病人可以吃昆布嗎?海帶又名昆布,被譽為長壽菜。昆布營養(yǎng)豐富,對人體有多重的保健作用,尤其含有豐富的碘,那么,糖尿病人可以吃昆布嗎?一、昆布的營養(yǎng)價值昆布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較少的蛋白質和脂肪。昆布與菠菜、油菜相比,除含維生素C外,其粗......
  • 昆布和海藻為常用的食物,這兩種食物可以做成昆布海藻湯,那么昆布海藻湯有什么功效呢?昆布海藻湯怎么做呢?昆布海藻湯原料:豬瘦肉250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生地黃30克,紅棗10枚,香油30毫升,精鹽、醬油、味精、姜蔥各適量。昆布海藻湯的......
  • 芥子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種子,前者習稱“白芥子”,后者習稱“黃芥子”。芥子是常用中藥材,性溫、味辛,有潤肺豁痰、消腫止痛之功效。但藥品中有有白芥子和黃芥子之分,在這里我們介紹一下二者的區(qū)別:1、性狀鑒別白芥子:種子近球形,直徑2......
  • 有些婦女懷孕之后,害怕流產而要吃一些保胎藥物,或者為了讓胎兒發(fā)育良好而吃一些藥物,殊不知這都是有害的。白芥子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功能溫肺豁痰,消腫止痛。主治咳嗽痰多氣急,胸脅痰涎停留,外瘍流注陰疽。白芥子泥可外敷能除腫毒,對寒痰哮喘、胸......
  • 中風這種疾病一般都是出現(xiàn)在中老年人身上,別看它叫中風,但是實際上和我們理解的被風吹到沒有多大的關系,它是一種腦血管疾病,出現(xiàn)中風的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失語的情況,這時候就可以使用白芥子這種藥材來治療中風失語了,效果非常不錯,那么到底白芥子炒后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