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學用經(jīng)方須重視腹診

    毛進軍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腹診具有客觀性與重復性強的特點,可彌補舌診、脈診之不足。

    張仲景對腹證非常重視,在判斷病位、闡述病因、分辨病機,以及確定治療原則上多有對腹證的應用。

    根據(jù)《傷寒論》、《金匱要略》的論述,腹診并不局限于腹部,還應包括胸部。

    掌握腹診的部位、手法、患者體位等對經(jīng)方的學習和應用至關重要。

    腹診是切診法的一種,為切按診察患者胸腹部一定部位所表現(xiàn)出的某些病理性反應征,即“腹證”的一種診斷方法。正如清末醫(yī)家俞根初在《通俗傷寒論》中所謂:“胸腹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fā)源。若欲知其臟腑,則莫如按胸腹,名曰腹診?!?/p>

    參照腹診經(jīng)方辨證才準確

    秦漢以前醫(yī)生臨證時必診腹部,就像現(xiàn)在醫(yī)生臨證必診脈一樣。而后世的醫(yī)生受封建習俗的束縛,臨證切診只診脈而不切腹,對于腹證只是問問而已,這種做法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這樣就影響了臨證診斷的準確度。

    日本的漢方醫(yī)學習《傷寒論》很重視腹診這種獨特的診斷方法,特別是在內傷雜病及慢性疑難重證中尤為依賴腹診。日本湯本求真所著《皇漢醫(yī)學》中曾提到,日本漢方學家吉益東洞氏說:“腹者有生之本,百病根焉,故診病必先診,外證次之,脈又次之?!笔笖?shù)道明力倡外感證從脈診為主,內傷病以腹診為主。日本對腹診研究的系統(tǒng)、深入,并廣泛應用于臨床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腹診有客觀性、重復性強的特點,可彌補舌診、脈診之不足。不少病證的病理變化可以通過腹診較為直接、迅速、客觀、真實地反映出來,在辨別證候,分析病機和指導治療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實際上,不少經(jīng)方的準確辨證應用,應當參照相應的腹診才能完備。

    張仲景有關腹證的論述

    《傷寒論》397條中,論及腹證的就有114條;《傷寒論》、《金匱要略》的經(jīng)方中,有80多首方劑提到腹證,可見醫(yī)圣張仲景是非常重視腹證的。

    如在判斷病位上,《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篇中“水在心,心下堅筑”;“水在肝,脅下支滿”,就指出了哪一臟有病,就顯現(xiàn)出哪一臟的腹證。

    在辨別病性上,《傷寒論》第239條云:“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fā)作有時者,此有燥屎……”《金匱要略·腹?jié)M寒疝宿食病》篇說:“病者腹?jié)M,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這就是從腹部按之的痛與不痛來分辨病證的虛實寒熱。

    在闡述病因上,《傷寒論》125條說:“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硬。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第340條中“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結胸,小腹?jié)M,按之痛者,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等,都是以腹診所見的腹證來審證求因的。

    在分辨病機上,《傷寒論》第135條說:“……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边@是主要以腹診按之腹肌高度緊張,甚則堅硬如石,來反映有形之水與熱邪結于心下的大陷胸湯證?!秱摗返?51條說:“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里,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边@是以按之不痛不硬來判斷無形之邪結于心下,氣機痞塞不通的瀉心湯證等。

    在確定治療原則上,《金匱要略·腹?jié)M寒疝宿食病》篇云:“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脅下偏痛,發(fā)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這都是依據(jù)腹診按之痛否來辨虛實證,并確定應用寒下或溫下法。

    腹部劃分及腹診方法

    根據(jù)《傷寒論》、《金匱要略》的論述,腹診并不局限于腹部,還應包括胸部。腹診的部位劃分,主要包括胸脅、心下、胃脘、大腹、小腹、少腹等。胸脅部位,包括前胸、兩側的脅部、脅下,為胸廓肋骨所包之處,內含心肺肝膽。心下部位,為劍突下的中上腹部,即鳩尾至中脘部位,內含橫膈、脾胃、肝膽、腸道。胸下,即心下之部位。大腹部位,為兩肋下緣連線至兩髂上緣連線之間所屬部位,以臍為其中心,內含脾、胃、大腸、小腸。少腹部位,即小腹部位,為兩髂上緣連線以下至盆腔前緣以上部位,內含膀胱、大腸、小腸、女子胞等,腎肝沖任諸脈都循行于少腹,各臟腑之氣都匯聚于腹部,并通過經(jīng)絡溝通、氣血運行充養(yǎng)腹部內外,因此加強了腹部肌膚和內臟的聯(lián)系。臟腑經(jīng)絡發(fā)生病變,必然反映于腹外的一定部位,并因病因病機的不同,表現(xiàn)出不同的腹證。

    腹診時,患者仰臥,兩腿伸直,兩臂順沿兩脅伸展或在胸前交叉,體態(tài)自然,袒露胸腹,腹肌放松。醫(yī)生先觀察患者腹外有無異常變化,然后,用手指腹或手掌,自上而下,先左后右,由輕到重地開始觸、摸、按診。從胸部開始,先按胸部、兩側的脅部、脅下,隨即很輕柔地向下再撫按整個腹部。腹診手法宜輕柔徐緩,由淺入深,由輕到重,為探尋疾病的位置亦可用大指的指腹部,或輕或重地按壓于各重要部位進行仔細觸診,了解熱、涼、痞、脹滿、軟硬度、腫塊、拘急、壓痛、硬痛、動悸等情況,以作為應用經(jīng)方的辨證依據(jù)。如大柴胡湯的腹證為按壓心下、臍上的腹部或脅下部位,有壓痛感和滿硬感,即所謂“按之心下滿痛”,“心下痞硬”。桃核承氣湯的腹證為按壓臍下偏左有肌拘攣疼痛感,有時延及左腹股溝處等。

更多中藥材
  • 那么我再仔細問問,患者提到了她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同時還有心慌氣短,那么這個女性患者的面色是一個萎黃的,唇色是一個色淡的,脈象沉細弱,舌淡苔白。從這樣的這種描述來看,患者是以失眠為主訴來就診的,我們肯定要從心來入手了,但是我們還要看看原因所......
  •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病例,患者男,41歲,自述大便長期不成形,不敢吃油膩的東西,一吃油膩的東西就拉肚子,那么有時候大便還有不消化的食物,自己說這種情況已經(jīng)有三年多了,期間也服用過一些藥物,總是時好時壞,最近一段時間呢,患者因為工作忙,......
  • 其實也就是我們說到了男子到了五八四十歲的時候,就開始出現(xiàn)了腎氣不足的表現(xiàn),那么這種表現(xiàn)會在哪里呢?一個就是我們說的掉頭發(fā),那么再一個就是牙齒松動,那么這都是可以提示腎氣不足,腎精虧虛了。所以很多40歲以上的男性朋友都非常注重養(yǎng)生,如果你也到......
  • 其實剛才我們說的這種情況的患者有很多,在中醫(yī)臨床上也很常見,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病例患者,男,32歲,自述脖子疼,肩膀疼,后背也疼,總是感覺有些怕冷,肌肉的僵緊不適,尤其是在身體活動的時候,比如說扭頭,轉動身體,打噴嚏,彎腰,甚至咳嗽的時候,......
  • 那么在中醫(yī)看來,這種胸背的疼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中醫(yī)將其歸為胸痹的范疇。那么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就提出了胸痹的病名,和現(xiàn)代醫(yī)學所指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那么就包括像心絞痛啊,心肌梗死,關系是密切的。從中醫(yī)的病機來看胸痹,那我們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