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胃腸功能紊亂分型治療

    洪文旭 陜西省中醫(yī)藥研究院

    胃腸功能紊亂又稱胃腸神經官能癥,是一種常見的以胃腸運動與分泌功能紊亂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多見于青壯年,以女性與腦力勞動者發(fā)病率較高。其臨床表現(xiàn)以胃腸道癥狀為主,胃部可見惡心、嘔吐、泛酸、燒心、噯氣、厭食、食后飽脹;腸道可見不規(guī)則的腹部脹痛、便秘或腹瀉等。伴有倦怠、健忘、失眠、多夢、焦慮、心悸、眩暈、胸悶、盜汗、咽部異物感等神經精神癥狀,其癥狀常隨情緒而變化。全消化道X線鋇劑檢查、胃鏡、腸鏡檢查及胃液分析無明顯異常,排除器質性疾病即可診斷。

    本病屬于中醫(yī)學“胃痛”、“泛酸”、“嘔吐”、“泄瀉”、“梅核氣”等范疇。本病的發(fā)生主要是七情內傷所致,亦與飲食失調、肝郁氣滯有關。辨證分以下4型治療:

    痰氣交阻:由于情志不遂,肝氣郁結,脾虛濕停,久則生痰,氣滯痰壅,交阻咽部而致。癥見咽部不適,似有物堵,進食無妨,惡心泛酸,胸脅悶脹。舌苔薄白,脈象弦細。

    治宜理氣開郁,化痰利咽。方選半夏厚樸湯化裁,藥用半夏、厚樸、茯苓、蘇梗、香櫞皮、桔梗、瓜蔞、枳殼等。

    肝氣犯胃:由于恚怒傷肝,疏泄失常,氣機阻滯,逆犯胃腑,胃失和降,沖逆而上而致。癥見嘔吐泛酸,噯氣頻作,胸脅脹痛,納食減少,煩躁易怒,失眠多夢。舌質紅、苔黃,脈象弦。

    治宜疏肝和胃,降逆止嘔。方選左金丸加味,藥用川楝子、元胡、吳萸、黃連、白芍、枳殼、竹茹、玫瑰花、佛手、厚樸等。

    氣逆痰阻:由于思慮傷脾,運化失職,水濕不化,聚而生痰,升降失調,胃氣逆亂而致。癥見噯氣聲響,呃逆時發(fā),嘔惡痰涎,納差食少,脘脅脹悶,郁怒時甚。舌苔白膩,脈象弦滑。

    治宜降氣化痰,和胃止呃。方選勻氣散化裁,藥用沉香、丁香、檀香、木香、砂仁、白蔻、藿香、半夏、代赭石、生姜等。

    肝氣乘脾:由于氣郁日久,化熱生火,乘脾犯胃,納化失常,清氣不升,濁氣不降而致。癥見腹痛陣作,腸鳴即瀉,瀉后痛減,遇怒加重,或與便秘交替出現(xiàn),脅脘脹悶,心悸失眠。舌質淡、苔薄白,脈象沉細。

    治宜抑肝扶脾,燥濕止痛。方選痛瀉要方加味,藥用炒白術、炒白芍、陳皮、防風、木瓜、炒扁豆、炒山藥、肉豆蔻、甘草等。

更多中藥材
  • 中醫(yī)是需要辨別一下,虛主要是氣血陰陽。氣虛呢?簡單跟大家說就是氣力不足,氣屬于功能,你在某些方面的功能不足,任何一方面中醫(yī)都叫做氣虛。血虛呢,跟氣血而言呢,就是是由于血虛導致的功能不足,或者說功能還可以,但是血液的營養(yǎng)不足,會導致你容易功能......
  • 大家在網上今天可能看到一個,有一個說的是大胃王,為了吸引人眼球啊,就表演這樣的節(jié)目,國家出這個政策了,禁止再表演這樣的節(jié)目了是吧?一個是作秀還是浪費糧食,那么今天我就從醫(yī)學這個角度啊,跟大家說這個暴飲暴食對我們人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中醫(yī)認為......
  • 然后這個患者肝氣郁滯呢,她也看了很多次,經常吃一些藥,有時有點兒效果,但是總是反反復復不太好,這個是為什么呢?咱們來看一下這個肝氣郁滯的一些特點啊,第一個就是病情變化多樣,癥狀今天是這樣明天是那樣,今天是胃疼,明天是頭疼,發(fā)脾氣,吃不下飯,......
  • 中醫(yī)認為這個濕邪是最難以祛除的,濕邪粘滯,這它的特點不容易祛除。我們在祛濕之前呢,一般都分辨是濕熱還是寒濕,目前在臨床上看是濕熱居多,寒濕特別少,因為你寒濕的治療雖然有濕,但是因為用溫陽化濕的治療還是比較單純一點,濕熱的治療呢,既要清熱又要......
  • 前段時間在門診接診的一個患者,是一個60多歲的一個女性,體態(tài)稍微偏胖一點,她自己說,平時啊就有清嗓子的習慣啊,總是感覺咽部有痰啊,咳嗽幾聲能咳出少量的痰,嗓子阻塞這個異物感呢,這個癥狀是非常明顯的。有時候吃完飯以后會更明顯,更嚴重一些。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