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長筒馬先蒿

    《中藥大辭典》:長筒馬先蒿拼音注音Chánɡ Tǒnɡ Mǎ Xiān Hāo別名

    露茹色爾布(藏名)

    出處

    《西藏常用中草》

    來源

    為玄參科植物長筒馬先蒿。5~10月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草甸及溪流兩旁。分布云南、四川、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低矮草本,高10~20厘米。根束生,表皮深褐色。莖單生或叢生,直立,不分枝?;鋈~常成密叢,有長柄;莖葉互生;葉片羽狀淺裂至深裂。披針形至狹長圓形,裂片5~9對,有重鋸齒,齒常有胼胝而反卷。花均腋生;萼管狀,齒2枚,掌狀分裂,裂片有鋸齒;花冠2唇形,黃色,在下唇近喉處有棕紅色的斑點2個,花管細(xì)長,下唇3個裂片均有明顯的凹頭。蒴果披針形。種子狹卵圓形。花期5~10月。

    性味

    《西藏常用中草藥》:"性寒,味澀。"

    功能主治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利水,澀精。治水腫,遺精,耳鳴,口干舌燥,癰腫。"

    ②《陜甘寧青中草藥選》:"清熱除濕。治肝炎,膽囊炎,小便帶膿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長筒馬先蒿拼音注音Chánɡ Tǒnɡ Mǎ Xiān Hāo英文名flower of Punctatelip woodbetony出處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長筒馬先蒿的全草或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deicularis longiflor Rudolph var.tubiformis (Dlot.) Tsoong

    采收和儲藏:全草5-10月采收,曬干?;ㄏ募静墒?,除去雜質(zhì)、陰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高山、草甸及溪流兩旁。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長筒馬先蒿 一年生低矮草本,高7-15cm。根束生下端漸細(xì)成須狀。莖短,單位生下端漸細(xì)成須狀。莖短,單生或叢生,不分枝。葉基出或莖出常成密叢,有長柄,柄在基葉中長1-2cm,在莖葉中較短;葉片羽狀淺裂片常5-9對,有重鋸齒,齒常反卷,兩面無毛?;ň干卸坦?;萼管狀,長1-1.5cm,前方形裂至;花冠黃色,二唇形,在下唇近喉處有2個棕紅色斑點;花管細(xì)長,外面有毛,3裂,裂片先端均有明顯的凹頭;花絲均有密毛,花柱明顯伸出于喙端。蒴明披針形,長2-2.3cm,基部有梗。種子狹卵圓形,有明顯的黑色種阜,具縱條紋,長約2mm?;ㄆ?-9月。

    性狀

    性狀鑒別 全體少毛。根簇生,表面深褐色,莖短。完整葉片展平后呈披針形或狹長圓形,弱狀深裂,淺裂,裂片5-9對,有重鋸齒?;ㄝ嗤矤?;花冠黃色。蒴果披針狀。氣微,味澀。

    花皺縮,黃色。萼管狀,前方裂約至2/5,齒2枚,裂片有少許鋸齒;花冠長5-10cm,花冠及花冠管均被絨毛,上端稍膨,大部分的內(nèi)面著生雄蕊,先端為半環(huán)狀卷曲的細(xì)喙,喙端指向花喉,近喉處具2棕紅色斑點或無。氣微得,味淡,微苦。

    以色黃、氣微得、無雜質(zhì)者為佳。

    歸經(jīng)

    肝;腎經(jīng)

    性味

    味甘;澀;性平

    功能主治

    健脾利濕;澀精止遺。主小兒疳積;食積不化;脘腹脹滿;水腫;遺粉;耳鳴;口舌干燥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0g?;ㄑ心﹥?nèi)服,每次1-1.5g。

    各家論述

    1.《西藏常用中草藥》:利水,澀精。治水腫,遺精,耳鳴,口干舌燥,癰腫。

    2.《陜甘寧青中草藥選》:清熱除濕。治肝炎,膽囊炎,小便帶膿血。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楮頭紅拼音注音Chǔ Tóu Hónɡ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楮頭紅的全草。秋季采,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或溝邊陰濕處。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江西、湖北、貴州、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直立草本,高10~......
  • 《中藥大辭典》:楮實拼音注音Chǔ Shí別名谷實、谷子(《千金方》),楮實子(《素問病機保命集》),楮桃(《瀕湖集簡方》),角樹子、野楊梅子(《江蘇植藥志》),構(gòu)泡(《重慶草藥》),谷木子、谷樹子、谷樹卵子(《上海常用中草藥》)。出處《別......
  • 拼音注音Chǔ Shí Zǐ英文名FRUCTUS BROUSSONETIAE來源本品為??浦参飿?gòu)樹Broussoneria papyrifera (L.) Vent.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洗凈,曬干,除去灰白色膜狀宿萼及雜質(zhì)。......
  • 《中藥大辭典》:楮樹根拼音注音Chǔ Shù Gēn別名谷樹子根(《本經(jīng)逢原》),谷木蔃(《生草藥手冊》)。出處《分類草藥性》來源為??浦参飿?gòu)樹的嫩根或根皮。9~10月采。性味①《重慶草藥》:“味甘,性微寒,無毒。“②《廣西中草藥》:“味微......
  • 《中藥大辭典》:楮樹白皮拼音注音Chǔ Shù Bái Pí別名谷木皮(《吳普本草》),楮樹皮(《別錄》),谷白皮(《千金方》),楮白皮(《圣濟總錄》),構(gòu)皮(《草木便方》)。出處《綱目》來源為桑科植物構(gòu)樹樹皮的韌皮部。性味①《藥性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