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白毛虎舌氈、老虎耳、石用、大虎耳草、山霸王
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錦香草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yllagathis caualeriei(Levl.et van.)Guill.[Allomorphia caualerieiLevl. Et van.]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全草,根全年均可采,均洗凈,鮮用或切碎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1500m的山谷、山坡疏、密林下陰濕地或水溝旁。
資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草本,高10-15cm。莖直立或匍匐,逐節(jié)生很,近肉質(zhì),密被長粗毛,四棱形,通常不分枝。葉對生;葉柄長1.5-9cm,密被長粗毛;葉片紙質(zhì),廣卵形、廣橢圓形或圓形,先端廣急尖至近圓形,基部心形,長6-16cm,寬4.5-14cm,兩面綠色或有時背面紫紅色,表面被疏糙伏毛狀長粗毛,背面僅基出脈及側(cè)脈被平展的長粗毛;基出脈7-9,表面脈平整,背面脈隆起。傘形花序,頂生,總花梗長4-17cm,被長粗毛,稀幾無毛;苞片倒卵形或近側(cè)披針形,被粗毛,通常僅有4枚,長約1cm,或更長;花梗與花萼均被糠秕;花萼漏斗狀四棱形,裂片廣卵形;花瓣粉紅色至紫色,上部略偏斜,先端急尖;雄蕊4,近等長,花藥基部具小瘤或不明顯,藥隔下延呈短距;子房杯形,先端具冠。蒴果,先端冠4裂,伸出宿存萼,宿存萼具8縱肋,果梗伸長,被糠秕?;ㄆ?-8月,果期7-9月。
味苦;辛;性寒
清熱涼血;利濕。主熱毒血??;濕熱帶下;月經(jīng)不調(diào);血熱崩漏;腸熱痔血;小兒陰囊腫大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白毛虎舌氈、老虎耳、石用、大虎耳草、山霸王
來源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錦香草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yllagathis caualeriei(Levl.et van.)Guill.[Allomorphia caualerieiLevl. Et van.]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全草,根全年均可采,均洗凈,鮮用或切碎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1500m的山谷、山坡疏、密林下陰濕地或水溝旁。
資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草本,高10-15cm。莖直立或匍匐,逐節(jié)生很,近肉質(zhì),密被長粗毛,四棱形,通常不分枝。葉對生;葉柄長1.5-9cm,密被長粗毛;葉片紙質(zhì),廣卵形、廣橢圓形或圓形,先端廣急尖至近圓形,基部心形,長6-16cm,寬4.5-14cm,兩面綠色或有時背面紫紅色,表面被疏糙伏毛狀長粗毛,背面僅基出脈及側(cè)脈被平展的長粗毛;基出脈7-9,表面脈平整,背面脈隆起。傘形花序,頂生,總花梗長4-17cm,被長粗毛,稀幾無毛;苞片倒卵形或近側(cè)披針形,被粗毛,通常僅有4枚,長約1cm,或更長;花梗與花萼均被糠秕;花萼漏斗狀四棱形,裂片廣卵形;花瓣粉紅色至紫色,上部略偏斜,先端急尖;雄蕊4,近等長,花藥基部具小瘤或不明顯,藥隔下延呈短距;子房杯形,先端具冠。蒴果,先端冠4裂,伸出宿存萼,宿存萼具8縱肋,果梗伸長,被糠秕?;ㄆ?-8月,果期7-9月。
性味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濕。主熱毒血??;濕熱帶下;月經(jīng)不調(diào);血熱崩漏;腸熱痔血;小兒陰囊腫大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