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張錫純應用石膏探微

    劉寶恒 張哲浩 吉林省汪清縣中醫(yī)院

    古今業(yè)醫(yī)而善用石膏者,莫過于鹽山張錫純氏,先生譽石膏“為藥品中第一良藥,真有起死回生之功”;“治外感實熱者,直如金丹”。就在其所著《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第六期,第四卷,瘟病門23個醫(yī)案中,計有處方38首,而用石膏組方用藥者,竟達27首之多,在倡導后世辨證應用石膏方面,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沖破四禁 獨尊石膏

    自漢代醫(yī)家張仲景首用石膏制方白虎湯以來,白虎湯被歷代醫(yī)家奉為圭臬,并廣泛應用于臨床。但石膏的使用也再沒有超越經(jīng)典白虎湯的窠臼。到清代,溫病大家吳鞠通在其所著《溫病條辯》一書中,竟然給白虎湯立下四禁。吳氏云:“白虎本為達熱出表,若其人脈浮弦而細者,不可與也;脈沉者,不可與也;不渴者,不可與也;汗不出者,不可與也。常需識此,勿令誤也。”吳氏此論,把白虎湯的應用局限在了一個狹小的范圍內(nèi)。

    張錫純對吳氏顯然于經(jīng)旨相背的白虎湯四禁,深感痛心疾首。云:“近世用石膏者,恒恪守吳氏四禁。”“遂視石膏為畏途。即有放膽用者亦不過七八錢而止。”使“此救顛扶危挽回人命之良方,幾將置之無用之地也”。他指出:“夫吳氏為清季名醫(yī),而對白虎湯竟誤設禁忌若此,彼蓋未知石膏之性也?!倍鴧鞘纤O四禁中,“至其第三條,謂不渴者不可與也。夫白虎湯之定例,渴者加人參,其不渴者即服白虎湯原方,無事加參知矣。吳氏以為不渴者不可與,顯與經(jīng)旨相背矣”。又“至其第四條,謂汗不出者,不可與也。夫白虎湯三見于《傷寒論》。唯陽明篇中所主之三陽合病有汗,其太陽篇所主之病及厥陰篇所主之病,皆未見有汗也。仲圣當日未見有汗即用白虎湯,而吳氏則未見有汗者禁用白虎湯,此不又顯與經(jīng)旨相背乎?”可見,無汗禁用白虎湯《傷寒論》未見,而只是吳氏自是其說。

    受吳氏之影響,對石膏醫(yī)者畏不敢用,患者懼之如猛虎。就連“平素博極群書,對于醫(yī)書亦恒喜披閱”的前清名進士胡珍簠,也“唯誤信舊說,頗忌生用石膏”。而在遼寧張允孚溫病案中,張氏“方中為開生石膏一兩,張君閱后大驚”。在先生“詳細辨明石膏生熟之異性”后,在介紹人韓玉書的力勸下,張君始敢服藥。袁霖普君夫人溫病并下痢案,先生亦重用生石膏,他在案后云:“若在他富貴之家為開此等方,則決不肯服矣?!笨梢姰敃r臨床使用生石膏之艱辛,為此先生亦頻“而遭謗”或“詆為鹵莽也”。

    在這種情況下,張錫純在治療外感實熱證大劑量單用,或與他藥同用時,“必煎湯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溫服下”。這樣煎藥之目的,可使其藥力留在上焦、中焦,使寒涼不至下侵而致滑瀉,同時也可“免病家之疑懼”。在治療厥陰病白虎湯證時,張錫純亦“恒用鮮白茅根半斤切碎,煮四五沸,取湯一大碗,溫服下,厥回身熱,然后投以白虎湯,可免病家之疑,病人亦敢放膽服藥?!?/p>

    由于當時醫(yī)者畏石膏,懼石膏,便有了“煅用之”的做法。而煅用石膏之目的,一是“緩其大寒之性”,二是“煅不傷胃”。對這種提法和做法,張錫純深惡痛絕:“乃自此語一出,直誤盡天下蒼生矣。”并“擬成石膏生用直如金丹,煅用即同鴆毒一篇,曾登于各處醫(yī)學志報”,列煅石膏之諸多弊端,以糾正俗醫(yī)治外感實熱用煅石膏之陋習。并言“愚生平志愿,深望醫(yī)界同仁盡用生石膏,藥房中亦皆不鬻煅石膏,乃為達到目的”。“世之不敢重用石膏者,何妨若愚之試驗加多,以盡石膏之能力乎?”

    天行時疫 妙使金丹

    張錫純生于1860年,據(jù)《鹽山縣志》(1991年版)載:“鹽山縣歷史上曾多次瘟疫發(fā)生,……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及1918年,1932年。其中以1932年為最甚,出現(xiàn)了無村不戴孝,遍地添新墳的慘景?!毕壬谥委熕烈獠钡奈烈邥r,大量應用了石膏。他認為:“石膏質(zhì)重氣輕,其質(zhì)重也,可以逐熱下行;其氣清也,可以逐熱上出;俾胃府之氣化升降皆湛然清肅,外感之熱自無存留之地矣。”譽“石膏為寒溫實熱證之金丹”,“為寒溫第一要藥”。

    張錫純云“歲在壬寅之孟秋(1902年),邑北境霍亂盛行”,“愚遇其證之劇者,恒于方中加羚羊角三錢(另煎兌服)服者皆愈”。后因其藥昂貴,而偽者甚多,經(jīng)“臨證細心品驗”,以鮮茅根、生石膏、阿司匹林三藥代羚羊角,其療效“且有時勝于羚羊角”,并冠方名為“甘露消毒飲”。后值天津“瘟疹流行,治以此方,皆隨手奏效”,誠可謂圣手妙藥。這也體現(xiàn)了張氏中西藥物配伍應用的特色。

    在治療遼寧大西關馬姓患者之傷寒兼有伏熱證時,先生首次處方用生石膏四兩,“其熱稍退。翌日病復還原”。二診“生石膏加至八兩,病仍如故”。再“為疏方,方中生石膏仍用八兩,將藥煎服后,再用生石膏細末二兩,蘸梨片徐徐嚼服之,服至兩半,其熱全消”,病遂告愈。張氏慨然云:“吾國善用石膏者,除長沙漢方之外,明有繆氏仲淳,清有顧氏松園,余氏師愚,王氏孟英,皆以善治溫熱名,凡治陽明實熱之證,無不重用石膏以奏功。今用石膏由四兩加至八兩,似已駭人聽聞,然連服五六劑,熱仍如故,大便亦不滑瀉,迨外加石膏細末,梨片蘸服又至兩半,熱始全消而病愈。可見石膏為良藥中純良之品,世之畏石膏如虎者,可以放膽而不必懷疑也?!薄坝夼R證四十余年,重用生石膏治愈之證當以數(shù)千計。有治一證用數(shù)斤者,有一證而用至十余斤者”。

    張錫純之用石膏量大效宏,其用巧妙,或大劑量頻服,或另研細面送服,或為細面梨片蘸服,“窮極石膏之功用,恒有令人獲意外之效”。

    承前啟后 勇于創(chuàng)新

    石膏,為硫酸鹽類礦物,《本經(jīng)》言其“味辛,微寒。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產(chǎn)乳,金瘡”。張氏認為:“石膏涼而能散,透表解肌,外感實熱用之,直勝金丹?!?/p>

    先生不但用生石膏治療外感實熱之證,而對內(nèi)傷實熱之證亦多用生石膏。在其所制治療內(nèi)外中風之“搜風湯”、“鎮(zhèn)肝熄風湯”,治肢體痿廢方之“振頹湯”等諸方劑中,皆伍以生石膏,以清臟腑之熱。如治奉天王海山陽痿案,王氏之證為陽盛陰虧之體又兼痰凝氣逆,醫(yī)者治以溫補,致使陽升而陰不降,諸竅閉,陽道痿。先生尊徐氏大椿之意,“亦先重用生石膏以清其痰火,共服藥十余劑痊愈”。

    另如瘡瘍漫腫、痔瘡、眼疾、伏熱夾雜證,產(chǎn)后諸證及孕婦之有實熱者,先生亦用生石膏,而每獲捷效。若“一妊婦,傷寒兩三日,脈洪滑異常,精神昏憒,間作譫語,舌苔白而甚厚”。先生“為開寒解湯方,有一醫(yī)者在座”,質(zhì)疑“此方能汗解乎”?先生云:“此方遇此證,服之只能出汗?!被颊叻帯帮嬒马汈?,汗出而愈,醫(yī)者訝為奇異”。

    可見,張錫純對石膏的應用,已達出神入化之境界。他沖破固禁,力倡生石膏之良能,不拘成見,有是病用是藥;他服方法巧妙,靈活多變,藥量“以勝病為主”;他精研有得,用藥之巧,制方之妙,劑量之大,服藥之變,可謂仲景之功臣。

更多中藥材
  • 第一種是月經(jīng)頻發(fā),如果月經(jīng)周期短于21天,我們稱為月經(jīng)頻發(fā)。第二種情況是月經(jīng)稀發(fā),如果月經(jīng)周期超過35天,甚至幾個月才來一次月經(jīng),我們成為月經(jīng)稀發(fā)。第三種情況是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陰道流血沒有規(guī)律性,可能發(fā)生在兩次月經(jīng)之間,也可能瀝瀝拉拉毫無時......
  • 第一個濕熱型,它的表現(xiàn)呢我們看臉上長痘,油光滿面,便秘或大便糖稀,舌頭紅,或者是舌苔發(fā)黃,這調(diào)理我們需要疏肝利膽,清熱祛濕啊。第二種情況是痰濕型的,它是臨床表現(xiàn)來看就是易胖體質(zhì),痰濕型這個類型一看就是個胖人體質(zhì),同時伴有四肢沉重,習慣躺著或......
  • 第一種類型:心火偏亢,癥狀表現(xiàn)為心煩不寐、煩躁不寧、怔忡、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瘡、舌尖紅、苔薄黃、脈細數(shù),我們調(diào)理的方法是:清心瀉火,寧心安神。第二種類型:肝郁化火,癥狀表現(xiàn)為急躁易怒、不寐多夢甚至徹夜不寐、伴有頭暈頭脹、目赤耳鳴、口......
  • 減肥現(xiàn)在臨床呢,我們中醫(yī)減肥的方法很多。第一個是針灸減肥,就是我們針灸當中的針刺啊,穴位埋線,拔罐,以及我們穴位按摩,這些方法都可以達到減肥的目的。第二個方面,我們是藥食同源的方法,我們中藥中的代餐飲,藥膳這些東西,從飲食和運動方面,以及心......
  • 俗話說這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人體也不例外,人體新陳代謝旺盛,血液循環(huán)加快,呼吸消耗能加強,尤其是處于生長期的兒童來講,生長激素分泌增多,為正處于我們生長發(fā)育期的兒童也創(chuàng)造了黃金條件。因此家長應該抓住孩子生長的這個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