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大辭典》:鷃拼音注音Yàn別名

    鳸(《爾雅》),老扈(《左傳》賈逵注),鴳雀(《爾雅》郭璞注),鷃雀(《禽經(jīng)》),籬鷃(《禽經(jīng)》注),田雞、水雞(《醫(yī)林纂要》)。

    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三趾鶉科動(dòng)物黃腳三趾鶉。

    生境分布

    分布東北北部與中部、河北、山東、長(zhǎng)江中下游、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體長(zhǎng)約16厘米。形似鵪鶉而較小。虹膜淡黃白色;上嘴微黑,嘴峰黃色。上體大都具褐色與栗黃色相雜的羽毛,胸部?jī)蓚?cè)及肋部有黑褐色的圓點(diǎn)。腳黃色,只有三趾。雌鳥頭頂和枕黑褐色,羽綠綴以淡黃色或栗色,從頭頂中部至后頸基部,有一灰黃白色的帶斑;頰及耳羽下方淡橙黃色;眼先及眼周淡黃色;耳羽淡黃褐色,上有黑色細(xì)紋;下頸及頸側(cè)具栗紅色斑塊;背和兩肩灰褐色,羽端有一黑色大斑,上貫棕色斑紋,四周密布纖細(xì)的黑色斑點(diǎn)或波狀細(xì)紋;腰部至尾羽灰褐色,有黑色或栗色的小波狀細(xì)斑。翼形尖,翼上覆羽淡橄欖黃色,羽端淡黃色并具黑色圓斑;初級(jí)和次級(jí)飛羽橄欖褐色,外翈綴以淡黃色的羽緣。喉淡黃色,或白色而略沾栗色;胸橙栗色,下胸及下脅均呈麥稈黃色;胸側(cè)及上脅有黑色圓斑;腹部淡黃白色;尾下覆羽栗黃色;翼下覆羽橄欖褐色。雄鳥和雌鳥相似而小;下頸的栗色塊斑不顯著;頭側(cè)及眼上方淡黃色,雜以纖細(xì)的黑斑;上體有淡黃色斑點(diǎn)或條紋。下體較雌為淡。

    常見于山坡灌叢、草原等處。行走迅速,不能遠(yuǎn)飛。食物主要為野生植物的種子,亦吃小型的動(dòng)物。

    性味

    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

    治諸瘡陰匿,煮食去熱。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鷃拼音注音Yàn別名

    鳸、老雇、老扈、鴳雀、鷃雀、籬鷃、田雞、水雞、水鵪鶉、三斑鶉、黃地悶子、三爪爬

    英文名Button quail出處

    1.出自《本草綱目拾遺》;鷃不木處,可謂安寧自如矣。《莊子》所謂騰躍不過數(shù)切,下翔蓬篙之間者也。鷃,候鳥也。常晨鳴如雞,趨民收麥,行者以為候。

    2.《春秋運(yùn)斗樞》云:立春雨水鶉鵪鳴是矣。鵪與鶉兩物也,形狀相似,俱黑色,但無斑者為鵪也。今人總以鵪鶉名之。(性味以下出《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三趾鶉科動(dòng)物黃腳三趾鶉的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Turnix tamki(Blyth)

    采收和儲(chǔ)藏:捕捉后,去除羽毛,剖腹去內(nèi)臟,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山坡灌叢,草原等處。性畏人,善隱蔽。行走迅速,少飛行。以雜草種子、軟體動(dòng)物、昆蟲等為食。巢營于草叢灌木間。每窩產(chǎn)卵4枚,梨形,呈暗淡黃白色,并有紅棕色及紫色或暗黃色斑點(diǎn)。

    資源分布: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

    原形態(tài)

    黃腳三趾鶉,體長(zhǎng)約16cm。頭頂和枕黑褐色,羽緣綴以淡黃色或栗色,有一灰白色帶斑從頭頂中部延伸到頸基處;頰及耳羽下方淡橙黃色;眼先及眼周淡黃褐色,有時(shí)略帶黑色細(xì)斑;耳羽淡黃褐色,其上有黑色細(xì)紋;下頸及參側(cè)具栗紅色塊斑;背和兩肩灰褐色,羽端有一黑色大斑,這黑斑有棕色斑橫過或圍繞著,四周更滿布以纖細(xì)黑色斑點(diǎn)或波狀細(xì)紋;自腰部至尾羽暗灰褐色,有黑色或栗色的波狀細(xì)斑。翼上覆羽淡橄欖黃色,羽端淡黃色并具有黑色圓斑;初級(jí)或次級(jí)飛羽橄欖褐色;下胸及與脅均呈麥桿黃色;胸側(cè)及上脅有黑色圓斑;腹部淡黃白色,尾下覆羽栗黃色;翼下覆羽橄欖褐色。雄鳥較雌鳥體形小。虹膜淡黃白色;上嘴微黑,嘴峰黃色;腳黃色。

    歸經(jīng)

    脾;胃經(jīng)

    性味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諸瘡腫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1只。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Huā é Zhǎnɡ Chái別名漢桃葉、廣西鵝掌柴、七葉蓮、七多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白花鵝掌柴的根或莖、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cheffter leacantha Vig.[Schef-flera kwangs......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花龍膽拼音注音Bái Huā Lónɡ Dǎn來源龍膽科龍膽屬植物高山龍膽Gentian algida Pall.,以全草入藥。7~9月采挖帶根全草,洗凈曬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肝膽,除濕熱,健胃。用于流行性腦脊髓......
  • 《中國藥典》:白芷拼音注音Bái Zhǐ英文名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來源本品為傘型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 Benth. et Hook.f.或杭白芷Ang......
  • 《中藥大辭典》:白芷葉拼音注音Bái Zhǐ Yè別名蒚麻(《別錄》)。出處《別錄》來源為傘形科植物興安白芷或川白芷或杭白芷的葉片。功能主治《綱目》:“浴丹毒、癮疹風(fēng)瘡。“復(fù)方①治風(fēng)瘙隱軫:白芷根、葉煮汁洗之。(《千金方》)②治小兒身熱:白......
  • 《中藥大辭典》:白莧拼音注音Bái Xiàn別名糠莧,細(xì)莧(《別錄》),野莧、豬莧(《本草圖經(jīng)》),假莧菜(《廣州植物志》),綠莧(《拉漢種子植物名稱》)。出處《別錄》來源為莧科植物皺果莧的全草或根。春、夏采收。生境分布生田野間。分布我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