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邪正相對存在 可以相互轉化——兼答王強先生

    曹東義 河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

    筆者于5月30日在《中國中醫(yī)藥報》發(fā)表了“邪從正來,攻為復正”一文,主要為了闡述邪正之間的辯證關系,二者不僅互相對立,而且可以互相轉化;治療的時候,促使氣轉變成正氣,才是中醫(yī)大智慧的首選之策。由于未能深入闡發(fā),引起讀者疑惑,6月3日王強先生在該報發(fā)表“邪非‘皆從正來’”一文進行商榷。筆者在此強調,“邪”與“正”是相對存在的一對矛盾,是人體患病過程中才可以見到的斗爭現(xiàn)象,非生命的物體用不著“邪正攻補”。

    王強所引吳又可《瘟疫論》關于戾氣的論述,值得深思。吳又可說:“夫疫者,感天地之戾氣也。戾氣者,非寒、非暑、非暖、非涼,亦非四時交錯之氣,乃天地別有一種戾氣?!边@個戾氣,或者稱之為異氣、疫氣,似乎與后來發(fā)現(xiàn)的微生物致病因素一致,被大家所推崇,稱之為那個時代“世界最先進的病因學說”??墒牵@個病因學說并不被清代的溫病學家所接受,四大家或者其他溫病學者,仍然按照六氣太過成為六淫的認識,進行病因病機辨證論治。也就是說,戾氣說、異氣說,雖然與微生物致病學說相一致,但是與中醫(yī)傳統(tǒng)理論不能“無縫對接”,而被歷史上的中醫(yī)學家所不采納。戾氣、異氣除了無法按照六淫辨證論治之外,其最突出的“缺陷”就是強調外邪致病的關鍵性的“決定作用”,也與中醫(yī)強調內因正氣的傳統(tǒng)不相容?!安赜诰撸翰徊亍?、“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是中醫(yī)學一貫的思想。吳又可說戾氣“此氣之來,無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贝笏龄秩就庑暗摹安豢傻挚埂?,與臨床事實不符。無論多么強烈的傳染病,并不是一律“觸之者病”,病與不病主要取決于正氣而不是邪氣,現(xiàn)代流行病學關于傳染病發(fā)病率、人群隱性感染的數據,也支持中醫(yī)學的傳統(tǒng)理論。

    也就是說,致病性微生物進犯人體,似乎就是邪氣,但是,有的人發(fā)病,有的人不病。不病的人,還有了免疫力、有了抗體,那么,這個致病性的微生物對于這個人來說,就不屬于邪氣,甚至幫助正氣的盟友,是抗擊邪氣的疫苗。人體在注射疫苗的時候,絕對不是在輸入邪氣,而是提高正氣。吳又可的時代,中醫(yī)發(fā)明的牛痘疫苗已經在民間廣泛被采用,這是中醫(yī)免疫思想貢獻給人類的一個碩果。毫無疑問,今天世界范圍內傳染病的控制,得益于疫苗技術的不斷提高,而不是抗生素的普遍使用。這個免疫思想的原始創(chuàng)新,來源于中醫(yī)的“正氣存內”,以及“化毒為藥”的大智慧。當時西方盛行“不接觸”策略,穿隔離服,建隔離病區(qū),而把毒瘡痂“移栽”到健康人的身體上,西方還沒有這樣先進的醫(yī)學思想,因此,也就不會有這樣“化毒為藥”疫苗技術的“原始創(chuàng)新”。

    其實,吳又可畢竟生活在那個時代,是比我們還純正的中醫(yī),他也知道“正氣存內”的重要性,因此,他在《瘟疫論·原病》的總論里說:“凡人口鼻之氣,通乎天氣,本氣充滿,邪不易入;本氣適逢虧欠,呼吸之間,外邪因而乘之。昔有三人,冒霧早行,空腹者死,飲酒者病,飽食者不病,疫邪所著,又何異耶?若其年氣來盛厲,不論強弱,正氣稍衰者,觸之即病,則又不拘于此矣。其感之深者,中而即發(fā);感之淺者,邪不勝正,未能頓發(fā),或遇饑飽勞碌,憂思氣怒,正氣被傷,邪氣始得張溢,營衛(wèi)運行之機,乃為之阻,一身之陽氣,因而屈曲,故為病熱?!彼鶆?chuàng)立的“疫有九傳”、達原飲等理論與治法,都是按照中醫(yī)傳統(tǒng)理論而提出來的。

    另外,“名不正”,是指人所處的地位不恰當,“言不順”也不是和諧之聲;“刑以正邪”,是說通過刑罰使人“改邪歸正”?!靶桃哉啊钡摹罢笔鞘箘臃?,使“邪”轉為正。這樣做與中醫(yī)學化毒為藥,轉邪為正是一樣的道理。中醫(yī)學作為“仁術”與儒家所提倡的“仁心”是一致的,轉化勝于攻逐,教化強過殺戮。即使是有“罪惡”的罪犯,他也是人,也要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而不是一律消滅之。

    劉明武先生說:“天上的規(guī)律在地上”,通過日晷測影可以研究太陽與地球的關系,可以制定歷法;張英棟先生說過“體內的規(guī)律在身外”,是說通過取象比類,可以闡明人體內部的道理。因此,很多看似無關的事物,它們蘊含的道理是很接近的,不要輕易判定“相去甚遠”,或者認為毫無關系。肝屬木、配東方,其氣溫,其色青,其味酸等等這些人與天地萬物廣泛聯(lián)系的思想,就是中醫(yī)學整體時空觀創(chuàng)立的基礎。

更多中藥材
  • 脾虛呢,大家在臨床都比較熟悉了,患者去看病的時候,大夫都會說脾虛,脾虛包括氣血不足,包括脾氣虛,包括胃陰虛,包括脾氣虛是不是夾有濕盛,這個呢,在臨床上大家要多了解一些,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脾虛就補脾,就補氣血,平常日吃點黃芪,是不是氣血就會......
  • 這個患者呢,是一個42歲的男性,他來找我的時候主要表現(xiàn)就是這個,怕冷,乏力,腹部胸部一個脹悶,還有呢就是平時工作的時候容易生氣,心煩,晚上睡覺呢也是特別容易做噩夢。我看了一下他的脈象呢,是弦滑脈,苔是白膩,有齒痕。從上面這些表現(xiàn)呢,中醫(yī)就給......
  • 它分三種吧,一種是潰瘍性結腸炎,一種是克羅恩病,還有一種呢,腸鏡經常打出這樣的報告的,慢性結腸炎,結腸炎癥改變,結腸表面不光滑啦,有充血,水腫啊,甚至有一點點滲血了,重的呢可能會有糜爛,這個就是結腸炎在腸鏡下的表現(xiàn)。對于患者來講呢,一般患者......
  • 就是這個濕啊,主要是從我們脾胃來的啊,因為中醫(yī)講究脾胃是來運化水濕的,脾胃的功能減弱啊,也就是脾胃氣虛了,運化水濕的功能下降,就會導致這個水濕之氣在人體內積聚,積聚以后成為這個濕邪,我們一般就叫做寒濕。濕邪呢分為寒濕,也分為這個濕熱,就這兩......
  • 在我們脾胃病科,就失眠患者其實非常之多,由于失眠導致我們的胃腸功能紊亂患者也特別多,這個失眠的癥狀包括我們胃腸功能紊亂的癥狀,包括胃脹啊或咽干,口部粘痰啊,胸悶吶,這些癥狀每一個人都不一樣,這個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所以說我們的中醫(yī)就講究辨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