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追骨風

    《中藥大辭典》:追骨風拼音注音Zhuī Gǔ Fēnɡ別名

    八里花、八里麻

    出處

    《南京民間藥草》

    來源

    為菊科植物藍刺頭花序。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漏蘆"條。

    功能主治

    泡酒服,治跌打損傷,并有活血、發(fā)散的效能。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追骨風拼音注音Zhuī Gǔ Fēnɡ別名

    八里花、八里麻、藍刺狀

    英文名inflorescence of Broadleaf Globethistle出處

    出自《南京民間藥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禹洲漏蘆的花序。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

    采收和儲藏:8-9月采摘,曬干。

    原形態(tài)

    1.祁州漏蘆多年生草本,高25-65cm。主根粗大。莖直立,單一,密生蛛絲狀毛及白色柔毛?;~有長柄;葉片長橢圓形,長12-25cm,寬5-10cm,羽狀全裂里琴形,裂片常再羽狀深裂或淺裂,兩面均被蛛絲狀毛或粗糙毛茸;中部葉及上部葉較小,有短柄或無柄。頭狀花序頂生,大形,直徑5-6.5cm:總苞廣鐘形,總苞片干膜質(zhì),多列,外列與中列匙形,先端有擴大成圓形撕裂狀的附屬體,最內(nèi)一列狹披針形或線形,較外列為長;花全部管狀花,淡紅紫色;花冠長2-3cm,先端5裂;雄蕊5,花藥聚合;子房下位,花柱伸出,柱頭2裂,紫色。瘦果例圓錐形,長約5-6mm,黑褐色,有宿存之羽狀冠毛?;ㄆ?-7月。果期6-8月。

    2.藍刺頭多年生草本,高35-65cm,全株被白色蛛絲狀氈毛。莖直立。葉互生,近根部葉較大,有柄;莖上部葉無柄;葉片橢圓形,長4-10cm,寬2-6cm,羽狀分裂,裂片三角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銳尖,邊緣有尖刺,上面暗黃綠色,被蛛絲狀毛,下面密被白色蛛絲狀氈毛,呈白色。多數(shù)小頭狀花序集合成圓球形,直徑2.3-3.5cm;小頭狀花序有白色剛毛狀的外總苞,基部聯(lián)合,向上有鱗片狀總苞2輪,內(nèi)輪較外輪長,披針形,長約1cm,寬約2mm,中脈頂端伸出成刺,上部天藍色,下部淡綠白色;總苞內(nèi)有一管狀花,長約1.5cm,先端5裂,天藍色,冠毛不發(fā)達;雄蕊5,花藥聚合;子房倒鐘形,被茸毛,柱頭2裂。瘦果杯狀,被白色長毛?;ㄆ?-9月。果期10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磊多為散落的小頭狀1.5-2cm。外總苞剛毛狀,白色,長約0.5cm,內(nèi)總苞片外層為匙形,長約1cm,先端漸尖,邊緣有篦狀睫毛,內(nèi)層為狹鞭形至長圓形,長約1.5cm,先端銳在,中部以上有睫毛,內(nèi)總苞片的頂端均為淡藍色或天藍色,中部為黃白色或黃綠色,下部色稍深,呈淡棕黃色?;ü谕矤?,長約1.5cm,先端5裂,裂片條形,呈黃褐色或黃棕色,下面筒部淡黃色或白色,子房倒鐘形,被淡黃色茸毛,柱頭2裂。偶見完整的復(fù)頭狀花序,呈球形,直徑2-4cm。氣微弱,味淡。

    顯微鑒別 總苞片表面觀:總苞片表皮細胞多縱向延長,內(nèi)總苞片脊背處分其周圍的細胞壁呈連球狀增厚。氣孔和腺毛多集中于內(nèi)總苞片的下表皮中部以上。氣孔為不定式。腺毛長60-90μm,腺頭由2-4個細胞組成。最內(nèi)層總苞片的上表皮細胞壁較厚,呈纖維狀。各層總苞片的頂端及邊緣細胞均向外突出呈毛狀。

    粉末特征:淡黃色。①花粉粒易見,呈橢圓形或類三角形,長徑55-75μm,短徑約50μm,外壁具稀疏的刺狀突起。②石細胞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成群,呈橢圓形、類圓形、圓形或類長方形,長徑50-60μm,短徑20-40μm,壁較厚,胞腔明顯,具壁孔。③柱頭碎片可見,頂端呈刺狀突起。④遙毛極少見。㈤非腺毛兩種,一種呈長圓錐形,有的變曲;另一種稍長,頂端鈍圓。㈥草酸鈣簇晶和針晶多存在于薄壁細胞碎片中。

    性味

    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主骨折;創(chuàng)傷出血;胞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魚尾果拼音注音Bái Yú Wěi Guǒ出處《閩東本草》來源為馬錢科植物駁骨丹的果實。9~10月采,陰干。功能主治治小兒蛔疳。用法用量白魚尾果一兩加水煎后去渣加米煮稀飯,連服三至四次。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白魚......
  • 《中國藥典》:白鮮皮拼音注音Bái Xiān Pí別名白蘚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鮮草英文名CORTEX DICTAMNI來源本品為蕓香科植物白鮮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及......
  • 《中藥大辭典》:白雞屎藤拼音注音Bái Jī Shǐ Ténɡ別名臭皮藤、臭莖子、迎風子(《植物名實圖考》)。出處《貴州民間藥物》來源為茜草科植物毛雞屎藤的根或全草。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林下、河邊陰濕處。分布廣西、廣東、貴州等地。原形態(tài)藤狀......
  • 拼音注音Bái Jī Zhūn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矩圓葉衛(wèi)矛的根和果。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onymus oblongifolius Loes.et Rehd.采收和儲藏:根,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生......
  • 《中藥大辭典》:白鴨肉拼音注音Bái Yā Ròu別名鶩肉(《千金·食治》)。出處《別錄》來源為鴨科動物家鴨的肉。生境分布我國大部地區(qū)有飼養(yǎng)。原形態(tài)家鴨(陶弘景),又名:鶩(《周禮》),舒鳧(《爾雅》),家鳧(《綱目》)。家禽。嘴長而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