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石淋亦可用溫通

    趙某,男,37歲,漢族,2008年4月21日初診。既往曾患有泌尿系結(jié)石史,5點許晨練時,右腎區(qū)突發(fā)疼痛,痛扯少腹,惡心欲嘔。其痛呈陣發(fā)性,時作時休,排尿不暢,時有中斷。尿檢:白細胞+,潛血+。雙腎輸尿管B超提示:右腎積水,右腎輸尿管上端擴張伴結(jié)石??滔聲r呈痛苦貌,捧腹彎腰則舒,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四肢不溫,大便稀薄,小便清長,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水滑,脈細。筆者辨證屬虛寒之石淋。

    治宜溫陽化氣,排石通淋。藥用白術15克,茯苓20克,澤瀉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干姜10克,附子10克,小茴香6克,炙甘草10克,王不留行20克,皂角刺10克,牛膝15克。5劑,水煎服。

    5劑后疼痛消失,四肢知溫,諸癥大減,守原方繼服。服至第六劑時,小腹突然有墜脹感,繼而急迫欲小便,尿道刺痛艱澀窘迫,時現(xiàn)中斷,幾經(jīng)努力,自感有物排出,移時排尿通暢。次日來院B超復查:腎盂積水消失,輸尿管不擴張,未現(xiàn)結(jié)石聲影。遵“脾陽根于腎陽”之說,予金匱腎氣丸以善其后。

    醫(yī)家多謂“腎虛而膀胱生熱”、“濕熱下注,尿液煎熬成石”。治亦多用清熱利濕通淋之劑,而臨證亦非盡然。《中藏經(jīng)》曾云:“五臟不通,六腑不和,三焦痞澀,營衛(wèi)耗失”,皆可導致本病發(fā)生。本案乃系陽虛陰盛之患,其癥畏寒肢冷,四肢不溫,大便稀薄,小便清長,以及舌脈皆為其征。脾虛氣陷,腎虛水寒,陽氣虛不能溫煦寒水,水氣不化,寒凝濁結(jié)成為砂石,淤阻水道,而為石淋。

    方集“四逆湯”、“苓桂術甘湯”、“真武湯”,意在溫腎健脾,溫陽化氣,更佐以澤瀉助白術升清降濁,利水健脾;協(xié)茯苓以清肺氣,滋水之上源;伍辛溫之小茴香,取散寒、溫通經(jīng)絡之功;皂角刺行氣血,溫經(jīng)通絡,活血祛瘀,開關導滯;王不留行、牛膝性主下行、走而不守,通利血脈,利水通淋,諸藥相伍,辛溫可溫陽化氣,氣化水行,辛溫可溫通血脈,開關導滯,血脈暢,關隘通,陽得化,水氣行,結(jié)石得排,諸癥悉平。

    可見臨床對石淋的治療,須觀其脈證,察其虛實,論其寒熱以證立法,方隨法變,藥因證異,有的放矢,不可膠柱鼓瑟,其效乃彰。(劉寶恒 張哲浩 汪清)

更多中藥材
  • 其實并不是這樣,中醫(yī)有一部經(jīng)典《黃帝內(nèi)經(jīng)》,它所談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什么意思?也就是說人體的五臟六腑有問題,有疾病,它都有可能引發(fā)咳嗽的癥狀,不單單是肺臟的問題才引起咳嗽。那么在臨床的工作當中,我跟大家舉一個例子,就是有很多患者......
  • 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已經(jīng)83歲高齡了。說起這位患者她真的是我的一位鐵桿粉絲,因為在近兩三年,她每年都要好幾次來找到我進行口服中藥來調(diào)理身體,現(xiàn)在她狀態(tài)非常不錯,每天都能夠生活自理,活動,鍛煉都非常的自如。當時這位老者來找到我的時候,表現(xiàn)......
  • 當時她就告訴我說,最近一段時間我只要一活動大勁兒了,我就是有的時候胃疼,疼一陣就過去了,有的時候表現(xiàn)出來牙疼,疼一陣也過去了。通常是前胸有一些疼痛的感覺,悶痛的感覺,上不來氣兒,然后一會兒也過去了。這個地方疼的時候,家里就告訴我說,你這有可......
  • 他來找到我的時候,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就是重度的乏力,整個人特別沒有精神頭,我躺那兒或者是我坐那一會兒我就能睡著,什么事兒都不想干。再有就是消化系統(tǒng)的癥狀也是非常的典型,就是胃脹,有的時候會是胃疼,反酸,燒心,打飽嗝,感覺口干口苦,口里邊有異味兒......
  • 我們中醫(yī)概括為這種叫里急后重,然后,吃東西也不容易消化,總感覺容易打嗝,口里邊總是有這種酸腐的氣味。舌體胖大,邊有齒痕,但是顏色是淡暗的,苔黃白而膩,脈沉緩無力。就是這樣一位慢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的患者,這一段時間病情比較重,那么今天我通過這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