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脾胃治療不可忽視“脾陰”

    王金亮 侯紅霞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yī)院

    脾胃病者,醫(yī)者多倡導東垣之論,一部《脾胃論》集脾胃學術(shù)之大成,其論述詳于溫補而少于清滋,往往忽略脾陰治療,后世醫(yī)家也多遵其說。然脾與其他臟腑一樣,也有陰陽之分。縱觀古今立說,論脾陰者頗多?!鹅`樞·五邪》篇云:“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余,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饑?!奔词轻槍ξ戈栍杏嗥㈥幉蛔懔⒀浴h代張仲景制“麻子仁丸”治脾陰不足大便難,創(chuàng)脾陰虛治療之先河?!兜は姆ā芬苍疲骸捌⑼林幨軅斐膳蛎?。”方書《癥因脈治》也指出:“脾虛有陰陽之分,脾血消耗,虛火上炎,脾雖虛而仍熱,若服溫補,則火愈甚而陰愈消,必得滋補脾陰,則陽退而無偏勝矣?!眳浅卧凇恫痪蛹分幸舱J為“古方理脾健胃,多補胃中之陽,而不及脾中之陰”是片面的,對脾陰虛的癥狀,醫(yī)家也指出:“脾陰虛,手足煩熱,口干不欲飲,煩渴不思食?!币陨纤摼崾玖似㈥幪撛谂R床的重要性,也豐富了脾胃學說內(nèi)容。

    對于脾陰的生理功能,《養(yǎng)生四要》明言:“受水谷之入而變化者,脾之陽也,散水谷之氣,以成營衛(wèi)者,脾胃之陰也?!薄渡鼾S遺書》也云:“胃不得脾氣之陰,則無運轉(zhuǎn),而不能輸于五臟?!碧迫荽ā堆C論》更直言:“脾陽不足,水谷不化,脾陰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譬如釜中煮飯,釜底無火固不熟,釜中無水也不熟。”可見水谷入胃,將其腐熟,蒸化,輸布五臟六腑,除脾陽的作用外,必須依賴脾陰的資助,脾之陰陽缺一不可。

    水谷入胃化為營陰,脾陰包括營血,津液之類是濡養(yǎng)人體臟腑、四肢百骸的重要物質(zhì),脾陰是各臟腑津血的源泉,脾陽充足則:“諸經(jīng)恃此而長養(yǎng)”“臟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氣”,脾陰不足,不能滋養(yǎng)肺金則癥見口干咽燥,干咳少痰。下不能充養(yǎng)腎精則見頭目眩暈,腰膝酸軟。心失所養(yǎng)則心悸怔仲,失眠健忘,木失所養(yǎng)則眼干目澀,肢麻震顫,可見脾陰一虛則五臟疾病互作,諸病生焉。故《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云:“脾為太陰,乃三陰之長,故治陰虛者,當以滋脾陰為主,脾陰足自能灌溉臟腑也。”

    導致脾陰虛弱的原因很多,常見有燥濕暑熱,醫(yī)藥誤治,汗吐下利,飲食偏嗜,積滯生熱,憂思勞倦,情志所傷,以及五臟虛損等等,皆可致脾陰虧損。脾陰可滋養(yǎng)五臟,然五臟津液亦通乎脾,臟氣虛損,陰液不足,諸如腎陽不足,肝血虧虛,心營血少,肺津不布,皆可致脾陰虛。此外,過用溫燥辛熱之品也可傷及脾陰。

    脾陰不足當治以甘平,《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脾欲甘。”然甘有甘寒、甘涼及甘溫、甘平之別,脾陰不足治以甘平育陰,使受傷之脾陰有修養(yǎng)生息之機,甘平育陰補而不燥,滋而不膩最為合適?!端貑枴ご谭ㄕ摗芬苍啤坝钇崱烁实病保S盟幬镉袘焉剿?、黃精、甘草、茯苓、芡實、蓮肉、薏苡仁、扁豆、玉竹、甘草、太子參、石斛、沙參、花粉、竹葉等。

更多中藥材
  • 例如清淡飲食就是水煮青菜,葷腥不吃、油鹽不進等極端做法,非但不利于營養(yǎng)均衡,還會導致體質(zhì)下降,讓人更容易被疾病侵擾。清淡飲食的一個標準是少油、少糖、少鹽忌重口味,以及盡可能多的采用蒸的方式烹飪。......
  • 夏天濕氣重,氣候是一個大因素,為什么很多人一直去濕,濕氣還源源不斷呢?甚至在干燥的秋季也是濕氣滿滿。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脾胃比較弱,運化能力不足,很多食物進入身體沒有變成氣血精液,而是變成痰濕。所以對于脾虛的人而言,在祛濕的同時還要健脾......
  • 預(yù)防濕氣加重,這三種食物一定要少吃。一、甘味的食物。干入脾,雖然能補脾益氣,但同時也會助濕。因此,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類多的食物要少吃,比如桔子、葡萄、菠蘿等,還有山藥、紅薯等健康食材也要注意吃法和適量使用。二、生冷的食物。天氣逐漸......
  • 日常飲食要根據(jù)體質(zhì)掌握好大方向,比如寒性體質(zhì)要多吃溫性和平性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虛寒體質(zhì)都不能吃涼性的食材呢?不能這么絕對,可以適量吃一點應(yīng)季的食材來調(diào)和氣候?qū)τ谏眢w的影響。比如夏天吃點空心菜,冬瓜,絲瓜清熱解毒,可以加入生姜,蒜甚至胡椒粉來......
  • 有些朋友寒濕重,頭面容易出油,小肚子大,平時還容易乏力,人昏昏沉沉的,精神不好,通常是因為脾胃的運化功能不好,吃進去的食物,水液不能轉(zhuǎn)化成人體需要的精華和能量,而是變成了廢物堆積到身體,不能很好的排出去,形成了痰濕淤阻的情況。我們可以用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