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香砂枳術(shù)丸

    《中國藥典》:香砂枳術(shù)丸處方

    木香150g 枳實(shí)(麩炒)150g 砂仁150g 白術(shù)(麩炒)150g

    性狀

    為黃棕色的水丸;氣微香,味苦、略辛。

    炮制

    上四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

    健脾開胃,行氣消痞。用于脾虛氣滯,脘腹痞悶,食欲不振,大便溏軟。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g,一日2次。

    注意

    忌食生冷食物。

    規(guī)格

    每袋裝10g

    貯藏

    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景岳全書》卷五十四:香砂枳術(shù)丸處方

    木香 砂仁各15克 枳實(shí)(麩炒)30克 白術(shù)(米泔浸,炒)60克

    制法

    上藥為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健脾消痞,理氣開胃。治脾虛食少,或宿食不消,胸脘痞悶。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白術(shù)湯下。

    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四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香附5兩(分4份:1童便,1米醋,1人乳,1鹽酒浸),蘄艾(醋煮)2兩,當(dāng)歸2兩,川芎1兩半,白芍1兩半,熟地黃(酒蒸)1兩半,黃芩1兩半,阿膠(酒蒸)1兩,臭椿根皮1兩。制法上為末,搗地黃、阿膠和勻,加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婦......
  • 《中國藥典》:艾附暖宮丸處方艾葉(炭)120g 香附(醋制)240g 吳茱萸(制)80g 肉桂20g 當(dāng)歸120g 川芎80g 白芍(酒炒)80g 地黃40g 黃芪(蜜炙)80g 續(xù)斷60g性狀為深褐色至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氣微,味甘而后......
  • 處方大附子2兩(炮,去皮臍,切片),熟白艾1兩,川姜7錢(炮,洗)。功能主治臟寒,大便下血。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半,煎7分,去滓,食前溫服。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七......
  • 處方干姜末、熟艾各等分。制法以白面作餛飩,如酸棗大。功能主治脾虛有寒,瀉痢。用法用量每服40-50個,煮熟,空心服;腹脹者,炒厚樸煮汁熟,即煮餛飩食之。摘錄《雞峰》卷十四......
  • 處方艾葉(糯米糊蘸過,大火焙干)、麥糵(炒)各等分。制法上為細(xì)末,米醋打糯米粉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虛羸,久不進(jìn)食,臟腑不固,小便常多。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醋湯、溫酒或米飲送下。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