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豨桐丸

    《濟世養(yǎng)生集》卷三:豨桐丸處方

    豨薟草 臭梧桐各等分

    制法

    上藥酒制曬干,為細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祛風勝濕,舒筋活絡。治感受風濕,兩足酸軟,步履艱難,狀似風癱?,F(xiàn)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及慢性腰腿痛。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早、晚各一服。

    注意

    服藥期間,忌豬肝、羊血等物。

    摘錄《濟世養(yǎng)生集》卷三清·《集驗良方拔萃》:豨桐丸出處

    豨桐丸,出自清·《集驗良方拔萃》。本方制片,名“豨桐片”。

    組成

    豨薟草、臭梧桐葉。

    用法

    上藥各等分,共研細末,制為丸劑。每服6~9克,每日3次。片劑,每片約含生藥1.25克,每服4片,每日2次。

    功效

    祛風濕,利筋骨。

    主治

    主治風濕痹痛,腰膝酸軟軟,步履不健,舌淡苔白,脈弦細。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骨關節(jié)炎。

    骨關節(jié)炎:將120例膝骨關節(jié)炎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采用豨桐丸口服治療,對照組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療。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1.7%,對照組為85.0%。稀桐丸治療膝骨性關節(jié)炎的療效顯著。(《河南中醫(yī)》2013年第2期)

    方解

    豨桐丸主要用于治療風濕痹痛。原方由豨薟草和臭梧桐兩味藥組成,均能祛風濕、止痹痛,相須為用。臨床應用以風濕疼痛、腰膝酸軟、下肢筋骨痹痛為辨證要點。

    現(xiàn)代研究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豨薟草有較好的鎮(zhèn)痛作用和抗感染作用,對細胞免疫、體液免疫等具有抑制作用,通過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改善局部病理反應而達到抗風濕作用。臭梧桐煎劑有鎮(zhèn)痛和鎮(zhèn)靜作用。

    方歌

    集驗良方豨桐丸,臭梧桐葉豨薟草,二藥等分制為丸,祛風濕還利筋骨。

    摘錄清·《集驗良方拔萃》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牡蠣(煅)1兩,桂心1兩,當歸1兩,龍齒(煅)1兩,益智仁1兩,烏藥1兩,杜仲1兩2錢,石菖蒲1兩2錢,山茱萸1兩2錢,茯神1兩2錢,牛膝1兩2錢,川椒5錢,北細辛6錢,半夏6錢,半姜6錢,人參8錢,當歸8錢,白芍8錢,紫石英8錢。制法......
  • 《中醫(yī)傷科學講義》:寶珍膏處方生地 茅術 枳殼 五加皮 莪術 桃仁 山奈 當歸 川烏 陳皮 烏藥 三棱 大黃 首烏 草烏 柴胡 防風 劉寄奴 牙皂 肉桂 羌活 威靈仙 赤芍 南星 香附 荊芥 白芷 海風藤 藁本 續(xù)斷 良姜 獨活 麻黃 甘松......
  •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寶珠丹處方白硼砂2錢,川連1錢2分,番木鱉(去殼,麻油煠松)5分,黃柏5分,青黛(水飛)5分,薄荷尖5分,水飛雄黃5分,人中白(煅)5分,兒茶5分,膽礬5分,血竭5分,冰片5分,燈心灰3分。制法上為末,收貯,勿泄氣,吹......
  • 處方橄欖核灰、人中白、大紅緯灰、硼砂、冰片、藥珠。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走馬牙疳。用法用量用蘆管抄藥,吹入患處。摘錄《幼科指掌》卷四......
  • 處方赤石脂1兩,天冬1兩,麥冬1兩,生地1兩,熟地1兩,紫梢花1兩,蛇床子1兩,鹿茸1兩,谷精草1兩,防風1兩,元參1兩,厚樸1兩,虎骨1兩,菟絲子1兩,木香1兩,母丁香1錢5分,肉桂1錢5分,川斷1錢5分,赤芍1錢5分,黃耆1錢5分,肉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