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車前子散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車前子散處方

    車前子22.5克 王不留行15克 冬葵子15克 生干地黃30克 桂心15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銼)木通15克(銼)石葦15克(去毛)滑石22.5克

    制法

    上藥搗細(xì)羅為散。

    功能主治

    主虛勞小便淋澀,莖中痛。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空腹時(shí)以麻子粥飲調(diào)下。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八:車前子散處方

    車前子(炒)1兩,牛膝(銼)1兩,桑根白皮(切)3兩,蒲黃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熱淋結(jié)澀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煎蔥湯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八《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六:車前子散處方

    車前子、木通(銼)、澤瀉、當(dāng)歸(切、焙)、桑螵蛸(炙)、桂(去粗皮)、滑石各等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小便赤色,或小便鮮血。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煎冬葵根湯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六《圣惠》卷八十九:車前子散別名

    車前子湯

    處方

    車前子1分,防風(fēng)(去蘆頭)1分,甘菊花1分,甘草(炙微赤,銼)1分,人參(去蘆頭)1分,菥蓂子1分,青葙子1分,梔子仁半兩,黃連半兩(去須)。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肝熱,眼生翳膜,或生血輪。

    用法用量

    車前子湯(《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一)。

    摘錄《圣惠》卷八十九《圣惠》卷九十二:車前子散處方

    車前子1兩,子芩1兩,滑石1兩,木通1分(銼),赤茯苓1兩,琥珀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小便赤澀,服藥即通,無(wú)藥即澀。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九十二《圣濟(jì)總錄》卷一○八:車前子散處方

    車前子1兩,黃連(宣州者,去須)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目受風(fēng)熱,昏暗干澀,隱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食后溫酒調(diào)下,臨臥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九:車前子散處方

    車前子(炒)半兩,木賊(銼、炒)1分,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1分,椒目1兩(微炒)。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虛勞盜汗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用生精豬肉1兩,摻藥散在肉上,炙熟,臨臥嚼吃,以溫水漱口。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九《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三:車前子散處方

    車前子1兩,海金沙1兩,井泉石1兩,滑石(碎)1兩,葶藶(紙上炒)1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順膀胱,利小便,解煩熱。主膀胱實(shí)熱,胞閉不得小便,煩滿而躁,體熱,腰中痛,頭眩。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蜜熟水調(diào)下。未利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三《圣濟(jì)總錄》卷一○三:車前子散處方

    車前子1兩,決明子(微炒)1兩,菥蓂子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食后溫水調(diào)下,臨臥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三《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八:車前子散處方

    車前子1兩,檳榔(銼)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沙石淋。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煎木瓜湯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八《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jiǎn)要濟(jì)眾方》:車前子散處方

    車前子1兩,木通3分(銼),瞿麥3分,生干地黃3分(焙),甘草半兩(炙)。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小腸實(shí)熱,小便赤,澀結(jié)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中盞,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jiǎn)要濟(jì)眾方》《圣惠》卷九十二:車前子散別名

    車前子湯

    處方

    車前子半兩,石燕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諸淋澀,心煩悶亂。

    用法用量

    車前子湯(《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

    摘錄《圣惠》卷九十二《圣惠》卷九十二:車前子散別名

    車前滑石散

    處方

    車前子半兩,滑石半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小兒諸淋澀不通。

    用法用量

    車前滑石散(《醫(yī)統(tǒng)》卷七十一)。

    摘錄《圣惠》卷九十二《直指》卷十六:車前子散處方

    車前子(不炒)半兩,淡竹葉2錢半。

    ,荊芥穗2錢半,赤茯苓2錢半,燈心2錢半。

    功能主治

    諸淋小便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上分作2劑,多用新汲水煎,任意服。

    摘錄《直指》卷十六《圣惠》卷七十六:車前子散處方

    車前子1兩,滑石1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滑胎,令易產(chǎn)。利九竅。主難產(chǎn)。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蜜湯調(diào)下。

    注意

    至生月乃服藥,不可先服。

    摘錄《圣惠》卷七十六《楊氏家藏方》卷十八:車前子散處方

    白茯苓(去皮)、木豬苓(去皮)、車前子、人參(去蘆頭)、香薷葉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小兒伏暑吐瀉,煩渴引飲,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煎燈心湯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八《圣惠》卷五十八:車前子散處方

    車前子1兩,貝齒1兩(燒赤),赤茯苓1兩,白術(shù)1兩,木通1兩(銼),赤芍藥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膏淋。有肥狀似膏,與小便俱出。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圣惠》卷五十五:車前子散處方

    車前子半兩,秦艽半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犀角屑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膽黃。面色青黃,多驚少臥,悲泣不定,嗔怒無(wú)恒,舌上生瘡,唇口干燥。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入生地黃汁半合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五《圣惠》卷三十三:車前子散處方

    車前子半兩,赤茯苓半兩,玄參半兩,防風(fēng)(去蘆頭)半兩,黃芩半兩,川大黃(銼碎,微炒)半兩,犀角屑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梔子仁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眼白睛腫脹裹瞳仁。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夜臨臥再服。

    摘錄《圣惠》卷三十三《圣惠》卷三十三:車前子散處方

    車前子1兩,決明子2分,秦皮3分(銼),黃連3分(去須),赤芍藥3分,芎藭1兩半,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梔子仁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眼卒生翳障,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后以竹葉湯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三《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九:車前子散處方

    車前子(微炒)半兩,榆白皮(刮凈、銼碎)1兩,滑石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瞿麥穗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難產(chǎn)不下經(jīng)日。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用酒調(diào)下;溫湯亦得。如血水未下,用大黃2錢,煎湯1盞,分作3服,調(diào)前藥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九《圣惠》卷二十九:車前子散處方

    車前子3分,王不留行半兩,冬葵子半兩,生干地黃1兩,桂心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木通半兩(銼),石韋半兩(去毛),滑石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虛勞小便淋澀,莖中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麻子粥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九《圣惠》卷三十二:車前子散處方

    車前子1兩,川升麻1兩,羚羊角屑1兩,赤芍藥1兩,黃芩1兩,川大黃(挫銼,微炒)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丹石毒上攻眼黑白睛,腫脹疼痛,開(kāi)張不得,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二《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三:車前子散別名

    車前散

    處方

    車前子(洗、焙)1兩半,五味子(炒),芍藥1兩半,細(xì)辛(去苗葉)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玄參1兩,人參1兩,大黃(銼、炒)1兩,桔梗(銼、炒)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飛塵瞇目,因致生翳暈。

    用法用量

    車前散(《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五)。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三《圣惠》卷三十二:車前子散處方

    車前子1兩,黃芩1兩,黃連(去須)1兩,決明子1兩,玄參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黃耆(銼)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熱毒攻眼疼痛,發(fā)歇不定,心神煩渴,不得睡臥。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后溫服。

    注意

    忌炙煿、酒、面、毒、魚肉。

    摘錄《圣惠》卷三十二
更多中藥材
  • 來(lái)源方論吳昆《醫(yī)方考》卷3:“血?dú)饩闾撜?,此方主之。人之身,氣血而已。氣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養(yǎng)者也。是方也,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甘溫之品也,所以補(bǔ)氣;當(dāng)歸、川芎、芍藥、地黃,質(zhì)潤(rùn)之品也,所以補(bǔ)血。氣旺則百骸資之以生,血旺則......
  • 《中國(guó)藥典》:八珍益母丸處方益母草200g 黨參50g 白術(shù)(炒)50g 茯苓50g 甘草25g 當(dāng)歸100g 白芍(酒炒)50g 川芎50g 熟地黃100g性狀為棕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微有香氣,味甜而微苦。炮制以上九味,粉碎成細(xì)......
  • 《古今醫(yī)統(tǒng)》卷八十四:八珍益母十全丸處方益母草240克(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俱可采,陰干,折去下半截,用上半截連穗葉,石臼杵搗篩,為極細(xì)末)人參(飯上蒸)白術(shù)(飯上蒸)白茯苓(飯上蒸)各30克 甘草(炙)15克 當(dāng)歸身(酒浸)60克 川芎1......
  •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八珍粉處方蓮子肉320兩,生白術(shù)40兩,茯苓64兩,芡實(shí)160兩,山藥160兩,苡米160兩,扁豆64兩,黨參(去蘆)40兩。制法上為細(xì)末,用白米面1600兩,兌以上細(xì)料面64兩,蒸熟晾干后,再研為細(xì)粉,兌白糖640......
  •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八珍糕處方黨參(去蘆)60克 茯苓60克 生白術(shù)60克 扁豆60克 蓮子肉60克 生苡米60克 生山藥60克 芡實(shí)60克 白米面3千克 白糖2.4千克 江米面3千克制法共研為細(xì)粉 過(guò)羅,攪勻蒸糕,每塊重30克。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