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惺惺散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惺惺散處方

    瓜蔞根、人參、細(xì)辛(去葉)、茯苓(去皮)、白術(shù)、甘草(炙)、桔梗,各一兩半。

    炮制

    上件同杵,羅為末。

    功能主治

    治小兒風(fēng)熱瘡疹,傷寒時(shí)氣,頭痛壯熱,目澀多睡,咳嗽喘粗,鼻塞清涕。

    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薄荷三葉,同煎至四分,溫服。

    如要和氣,即入生姜煎服,不計(jì)時(shí)。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惺惺散處方

    瓜蔞根 人參 細(xì)辛(去葉)茯苓(去皮)甘草(炙)桔梗各45克

    制法

    上藥同杵羅為末。

    功能主治

    治小兒風(fēng)熱瘡疹,傷寒時(shí)氣,頭痛壯熱,目澀多唾,咳嗽喘粗,鼻塞流清涕者。

    用法用量

    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薄荷3片,同煎至60毫升,溫服。如要和氣,即生姜煎服,不拘時(shí)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六:惺惺散處方

    石膏 甘草(生)麻黃(去節(jié),湯浸)各等分

    制法

    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

    治傷寒發(fā)熱,頭疼腦痛。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茶1.5克,蔥白10厘米,擘碎,煎三五沸,先嚼蔥白,然后將藥汁服下,去枕仰臥。如發(fā)熱再投一服,出汗立愈。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六《直指小兒方》引王氏方:惺惺散處方

    人參 茯苓 木香(焙)天麻 白扁豆(制)陳米(炒)全蝎(焙)各等分

    制法

    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

    治吐瀉屬脾困內(nèi)虛者。

    用法用量

    每次1.5克,加生姜、大棗,略煎服。

    摘錄《直指小兒方》引王氏方《活幼心書》卷下:惺惺散處方

    人參(去聲)15克 桔梗(銼破)白茯苓(去皮)白術(shù) 天花粉各30克 細(xì)辛(去葉)6克 防風(fēng)(去蘆)川芎 南星(生用)各7.5克 甘草(半生、半炙)21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治傷風(fēng)傷寒;痰嗽咳逆。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薄荷3葉,慢火煎至160毫升,不拘時(shí)溫服。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更多中藥材
  • 處方艾葉(挼令碎)。功能主治中惡,遁尸,心腹及身體痛甚不知痛處,手摸按之,即知痛處,短氣不語(yǔ)。用法用量著痛上,令厚2寸,以熨斗納著灰火熨艾上,令熱透,如冷即再熨之。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六,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
  • 方出《千金》卷二,名見《產(chǎn)孕集》卷上:艾葉湯處方艾葉3兩,阿膠3兩,芎藭2兩,當(dāng)歸3兩,甘草1兩。功能主治妊娠2-3月至8-9月,胎動(dòng)不安,腰痛,已有所下。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納膠令消,分3服,日3次。摘錄方出《......
  • 處方艾葉62g,雄黃6g,防風(fēng)62g,花椒6g。功能主治慢性濕疹、過(guò)敏性皮炎、泛發(fā)性神經(jīng)皮炎。用法用量煎水熏洗。摘錄《中醫(yī)皮膚病學(xué)簡(jiǎn)編》......
  • 《圣惠》卷二十八:艾葉煎丸處方艾葉4兩(微炒),白頭翁1兩。制法上為末,用米醋3升,先熬藥末一半成膏,后入余藥末相和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冷勞,臍腹疼痛,或時(shí)泄痢;兼治婦人勞后帶下。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摘錄《圣惠》卷二十......
  • 處方艾葉15克 生姜25克 雞蛋2個(gè)制法將上3味加水適量同煮;待雞蛋熟,剝?nèi)ぃ瑥?fù)入原湯中煨片刻。功能主治溫經(jīng),止血,安胎,散寒。適用于崩漏及胎動(dòng)不安、習(xí)慣性流產(chǎn)。用法用量吃蛋飲湯,每日2次。摘錄《民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