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小陷胸湯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小陷胸湯處方

    半夏(湯泡.五錢) 黃連(二錢) 栝樓實(三錢)

    功能主治

    小結胸病,心下痞滿而軟,按之則痛,脈浮滑者。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鐘,先煮栝樓至一鐘半,后入諸藥,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傷寒論》:小陷胸湯拼音注音Xiǎo Xiàn Xiōng Tāng處方

    黃連6克 半夏12克(洗)栝樓實(大者)30克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寬胸散結。治小結胸病。痰熱互結,胸脘痞悶,按之則痛,或咳痰黃稠,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者。

    用法用量

    上藥三味,以水1.2升,先煮栝樓取600毫升,去滓,再入諸藥,煮取500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備注

    方中黃連清熱瀉火,半夏化痰開結,二藥合用,辛開苦降,善治痰熱內阻。更以栝樓實蕩熱滌痰,寬胸散結。三藥共奏清熱化痰,寬胸散結之功。

    摘錄《傷寒論》漢《傷寒論》:小陷胸湯配方組成

    黃連一兩(6克);半夏洗,半升(12克);瓜蔞實大者一枚(20克)。

    用法用量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瓜蔞,取三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清熱化痰,寬胸散結。

    主治

    痰熱互結證。胸脘痞悶,按之則痛,或咳嗽痰黃稠,口苦,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方解

    小陷胸湯證為痰熱互結,結于心下所致。痰熱互結心下,氣郁不通,故胸脘痞滿,按之則痛;痰熱互結,肺氣不宣,故咳嗽痰黃而稠;痰熱引動膽熱上犯,則口苦;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為痰熱之征。治宜清熱化痰,理氣散結。方中瓜蔞清熱化痰,理氣寬胸散結,為君藥。黃連苦寒,清熱瀉火以除痞;半夏辛燥,化痰降逆以散結;二藥相伍,一苦一辛,辛開苦降,散結消痞,善治痰熱內阻,胸脘痞滿,共為臣藥。藥僅三味,配伍精當,為治痰熱互結,胸脘痞痛之良劑。

    臨床應用

    1.用方要點:小陷胸湯為治痰熱互結的代表方,以胸脘痞悶,按之則痛,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小陷胸湯常用于治療慢性胃炎、胸膜炎、胸膜粘連、急性支氣管炎、肋間神經(jīng)痛等屬痰熱互結者。

    方歌

    小陷胸湯夏連蔞,寬胸開結滌痰優(yōu),痰熱互結胸滿痛,小結胸證此方求。

    摘錄漢《傷寒論》
更多中藥材
  • 處方五倍子2兩,茯苓4兩。功能主治腎虛不固之遺精。用法用量為丸服。各家論述《會約》:凡用秘澀藥能通而后能秘,此方茯苓倍于五倍,能瀉能收,是以盡其妙也。摘錄方出《醫(yī)宗必讀》卷九,名見《會約》卷十三......
  • 處方豬腰子1個,五倍子(末)、輕粉。制法上用豬腰子1個,開作2片,去膜心,將五倍子末用輕粉納入腰子內,同沙糖和面固濟腰子縫,炭火上炙焦為末。功能主治小兒胎風瘡。用法用量清油調涂。摘錄《普濟方》卷三六一引《經(jīng)驗良方》......
  • 處方惡實子(炒)2兩,神曲(炒)半兩,虎杖花1兩,山果子(和核)1兩。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小兒瘡疹倒靨黑色。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8分,入荊芥7穗,紫草10根,煎至4分,去滓,溫服。摘錄《普濟方》卷四○四......
  • 處方陳皮4錢,人參2錢,甘草4分。功能主治胃虛呃逆。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醫(yī)學入門》卷七......
  • 處方五倍子(燒存性)、乳香少許,降真香少許。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痔疾。用法用量用津液調少許,搽痔上。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