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神犀丹

    《醫(yī)效秘傳》卷一:神犀丹處方

    犀角尖180克 生地500克(熬膏)香豉240克(熬膏)連翹300克 黃芩180克 板藍(lán)根270克 銀花500克 金汁300克 元參210克 花粉120克 石菖蒲180克 紫草120克

    制法

    用生地,香豉、金汁搗爛,余藥研末,和勻?yàn)橥?,每丸?克。

    功能主治

    清營開竅,涼血解毒。治溫?zé)崾钜?,熱毒深重,耗液傷營,熱入心包,神昏譫語,痘庴發(fā)斑,舌色紫絳,口糜咽腐,目赤神煩等。

    用法用量

    開水送下。

    備注

    方中犀角、生地清心涼血;元參、花粉養(yǎng)陰生津;銀花、連翹、黃芩清熱瀉火;紫草、板藍(lán)根、金汁涼血解毒,菖蒲芳香開竅,豆豉宜泄透邪。諸藥合用,共奏清營開竅,涼血解毒之功。

    摘錄《醫(yī)效秘傳》卷一清·《醫(yī)效秘傳》:神犀丹組成

    犀角六兩(180克)、生地黃一斤(500克)、香豉八兩(240克)、連翹十兩(300克)、黃芩六兩(180克)、板藍(lán)根九兩(240克)、金銀花一斤(500克)、元參七兩(210克)、花粉四兩(120克)、石菖蒲六兩(180克)、紫草四兩(120克)。

    用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制成丸,每丸重9克。每服1~2丸,每日1~2次,小兒酌減。亦可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各藥用量須酌減至湯劑常規(guī)劑量。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開竅。

    主治

    溫?zé)崾钜?,邪入營血,熱深毒重,耗液傷陰,癥見高熱不退,痙厥神昏,譫語發(fā)狂,斑疹色紫,口糜咽爛,目赤煩躁,舌質(zhì)紫絳等癥。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痛風(fēng)等病癥。

    痛風(fēng):以本方為主治療痛風(fēng)102例,療效標(biāo)準(zhǔn)以臨床癥狀、體征緩解為有效,治療后總有效率88.2%。(《陜西中醫(yī)》1997年第11期)

    方解

    本方用犀角、紫草清解營分之熱毒;熱甚傷陰,故以地黃、玄參清熱養(yǎng)陰;板藍(lán)根、黃芩、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臨床應(yīng)用以高熱神昏、譫語痙厥、斑疹色紫、舌質(zhì)紫絳為辨證要點(diǎn)。

    本方主要用于治療溫?zé)帷⑹钜咧斑M(jìn)入營血,熱毒深重,耗液傷陰之證。方中原有金汁一藥,現(xiàn)已不用,犀角可用水牛角代替。

    現(xiàn)代研究

    臨床也見于治療紅斑類皮膚病的個案報(bào)道。

    方歌

    神犀丹中犀玄參,芩蒲地銀板藍(lán)根,翹豉金汁天花粉,紫草合治熱毒深。

    摘錄清·《醫(yī)效秘傳》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2兩(湯浸7次,切片,焙干),厚樸4兩(刮去粗皮,銼碎),蒼術(shù)4兩(刮去粗皮,銼令極碎),獨(dú)活2兩(銼碎),草豆蔻15個(去殼,銼碎。以上4味一處杵碎,生姜屑1斤同杵糜爛后,又慢火炒紫色),甘草3兩(炒令紫色)。制法上為粗散。功能主......
  •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半夏丸處方半夏(湯洗七遍去滑)150克 白礬(燒令汁盡)90克 朱砂(細(xì)研,水飛過)90克 黃丹60克制法上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化痰安神。主積痰不散,上沖心臟,變?yōu)轱L(fēng)癇者。用法用量......
  • 別名半夏丸處方半夏1升(制),小麥面1升。制法上搗半夏為散,以水搜面為丸,如彈子大,以水煮令面熟則是藥成。功能主治積冷在胃,嘔逆不下食。用法用量半夏丸(《婦人良方》卷七)。注意忌羊肉、餳。摘錄《外臺》卷六引許仁則方......
  • 處方半夏(湯洗7遍去滑,搗羅為末,姜汁和作餅,曬干)3兩,丁香半兩,沉香(銼)半兩,麝香(研)1錢,龍腦(研)1錢,丹砂(研)1錢,藿香葉半兩,檳榔(尖者)2顆(銼),木香1分,甘草(炙)1分。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功能主治和胃氣......
  • 處方半夏(為末,姜汁搜作餅,焙干)3兩,人參3兩。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霍亂逆滿,心下痞塞。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白蜜1匙,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不拘時候。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