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青麟丸

    《中藥成方配本》:青麟丸處方

    大黃10千克 黃柏250克 黃芩250克 豬苓250克 赤苓250克 澤瀉250克 木通250克 車前子250克 米仁250克 粉萆薢250克 生側(cè)柏250克 玄參250克 廣皮250克 薄荷250克 制香附250克

    制法

    上藥除大黃外,煎汁去滓,將汁拌大黃蒸黑曬干,將蒸余之汁加黃酒2.5升,再拌大黃,蒸三小時(shí)曬干;將鍋內(nèi)余汁拌大黃,再曬干研末。每500克凈粉用白蜜120克,煉熟化水泛丸,如椒目大,約成丸9.5千克。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治濕毒瘡瘍,目赤口碎,頭痛齒痛,二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日二次,每次3克,開水吞服。

    注意

    孕婦忌服。

    摘錄《中藥成方配本》現(xiàn)代·《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青麟丸組成

    當(dāng)歸、生地黃、黃柏、連翹、薄荷、橘皮、青鹽、石斛、豬苓、茯苓、玄參、牡丹皮、地骨皮、薏仁米、澤瀉、車前子、知母、側(cè)柏、木通、甘草、鮮藕、甘蔗、韭菜。

    用法

    上藥煎汁,拌蒸大黃至黑,制成丸劑。每服1~3克,每日1~2次。

    功效

    清泄?jié)駸?,通利二便?/p>主治

    胃火旺的口臭,頭痛;或濕熱中阻,腹脹,大便失常;或濕熱下注,小便淋痛,以及黃疸、痢疾、皮膚濕疹等病證,癥見舌暗苔黃或黃膩脈滑或滑數(shù)。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燥熱便結(jié)型肛裂。

    肛裂(經(jīng)驗(yàn)):本病是肛管下端的慢性梭形潰瘍,肛門周期性劇烈疼痛是其特點(diǎn)。對(duì)于新形成的肛裂未角化的燥熱便結(jié)型以清寧丸每次6克,每晚1次口服。裂口可用京萬紅、魚肝油、氧化鋅等軟膏,也可用消毒生肌藥水棉塊鎮(zhèn)壓裂口,或肛門內(nèi)外敷消炎止痛藥,一般3~7日可愈。(《實(shí)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臨床》2003年第3期)

    方解

    此方以滋陰泄熱滲濕,使三焦?jié)駸岱肿叨?。方中無“硝、黃”之軟堅(jiān)攻下、亦無“枳、樸”之通腑泄熱。二便若燥熱不甚,或藥后通而不爽者,用之通腑緩下,存津補(bǔ)液以免再秘。如濕熱中阻之黃疸、痢疾則需中病即止,以免苦寒傷胃。

    方歌

    青麟丸將熱秘通,通而不爽須緩攻,緩攻之法防再秘,大黃再加諸藥蒸。

    摘錄現(xiàn)代·《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更多中藥材
  • 《中國藥典》:八珍益母丸處方益母草200g 黨參50g 白術(shù)(炒)50g 茯苓50g 甘草25g 當(dāng)歸100g 白芍(酒炒)50g 川芎50g 熟地黃100g性狀為棕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微有香氣,味甜而微苦。炮制以上九味,粉碎成細(xì)......
  • 《古今醫(yī)統(tǒng)》卷八十四:八珍益母十全丸處方益母草240克(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俱可采,陰干,折去下半截,用上半截連穗葉,石臼杵搗篩,為極細(xì)末)人參(飯上蒸)白術(shù)(飯上蒸)白茯苓(飯上蒸)各30克 甘草(炙)15克 當(dāng)歸身(酒浸)60克 川芎1......
  •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八珍粉處方蓮子肉320兩,生白術(shù)40兩,茯苓64兩,芡實(shí)160兩,山藥160兩,苡米160兩,扁豆64兩,黨參(去蘆)40兩。制法上為細(xì)末,用白米面1600兩,兌以上細(xì)料面64兩,蒸熟晾干后,再研為細(xì)粉,兌白糖640......
  •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八珍糕處方黨參(去蘆)60克 茯苓60克 生白術(shù)60克 扁豆60克 蓮子肉60克 生苡米60克 生山藥60克 芡實(shí)60克 白米面3千克 白糖2.4千克 江米面3千克制法共研為細(xì)粉 過羅,攪勻蒸糕,每塊重30克。功能主......
  • 處方梨汁1碗,蘿卜汁1碗,藕汁1碗,柏枝(搗爛,用童便熬)濃汁1碗、稀汁各1碗,乳汁1碗。制法共熬成膏,再入知母2兩,黃柏2兩,為末,入膏攪勻。功能主治勞瘵。用法用量每服2茶匙,白水送下。摘錄《魯府禁方》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