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黃芩、麥門冬(去心)、地骨皮、車前子、甘草(炙),各半兩;石蓮肉(去心)、白茯苓、黃獸(蜜炙)、人參,各七兩半。
上散。
治心中蓄積,時常煩躁,因而思慮勞力,憂愁抑郁,是致小便白濁,或有沙膜,夜夢走泄,遺瀝澀痛,便赤如血,或因酒色過度,上盛下虛,心火炎上,肺金受克,口舌干燥,漸成消渴,睡臥不安,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婦人帶下赤白;及病后氣不收斂,陽浮于外,五心煩熱。藥性溫平,不冷不熱,常服清心養(yǎng)神,秘精補虛,滋潤腸胃,調(diào)順血氣。
每三錢,麥門冬十粒,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沉泠,空心,食前服。發(fā)熱加柴胡、薄荷煎。
黃芩 麥門冬(去心)地骨皮 車前子 炙甘草各15克 石蓮肉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黃芩、麥門冬(去心)、地骨皮、車前子、甘草(炙),各半兩;石蓮肉(去心)、白茯苓、黃獸(蜜炙)、人參,各七兩半。
炮制上散。
功能主治治心中蓄積,時常煩躁,因而思慮勞力,憂愁抑郁,是致小便白濁,或有沙膜,夜夢走泄,遺瀝澀痛,便赤如血,或因酒色過度,上盛下虛,心火炎上,肺金受克,口舌干燥,漸成消渴,睡臥不安,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婦人帶下赤白;及病后氣不收斂,陽浮于外,五心煩熱。藥性溫平,不冷不熱,常服清心養(yǎng)神,秘精補虛,滋潤腸胃,調(diào)順血氣。
用法用量每三錢,麥門冬十粒,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沉泠,空心,食前服。發(fā)熱加柴胡、薄荷煎。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清心蓮子飲處方黃芩 麥門冬(去心)地骨皮 車前子 炙甘草各15克 石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