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木香分氣丸

    《中國(guó)藥典》:木香分氣丸處方

    木香192g 砂仁48g 丁香48g 檀香48g 香附(醋炙)384g 廣藿香48g 陳皮192g 厚樸(姜炙)384g 枳實(shí)192g 豆蔻48g 莪術(shù)(醋炙)384g 山楂(炒)192g 白術(shù)(麩炒)192g 甘松192g 檳榔96g 甘草192g

    性狀

    為黃褐色的水丸;氣香,味微辛。

    炮制

    以上十六味,粉碎成細(xì)粉,過(guò)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

    寬胸消脹,止嘔。用于肝郁氣滯,脾胃不和,胸膈痞悶,兩脅脹滿,胃脘疼痛,倒飽嘈雜,嘔吐惡心,噯氣吞酸。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注意

    孕婦慎用。

    規(guī)格

    每100丸重6g

    貯藏

    密封。

    摘錄《中國(guó)藥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木香分氣丸處方

    木香 甘松(洗去泥)各30克 炙甘草180克 香附500克 煨莪術(shù)240克

    制法

    上為細(xì)末,水糊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一切氣逆,心胸滿悶,腹脅虛脹,飲食不消,干嘔吐逆,胸膈痞滿,上氣咳嗽冷痰,氣不升降。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陳皮煎湯送下,不計(jì)時(shí)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御藥院方》卷三:木香分氣丸處方

    木香 檳榔 青皮(湯浸,去白)陳皮(湯浸,去白、瓤)姜黃 玄胡 京三棱(濕紙裹炮,香為度,捶碎)蓬莪術(shù)(炮制)干生姜 當(dāng)歸(切,炒)白術(shù) 赤茯苓(去皮)肉豆蔻各等分

    制法

    上十三味,為細(xì)末,白面糊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治脾胃不和,心腹脹滿,兩脅膨脹,胸膈注悶,痰嗽喘息,醋心干嘔,咽喉不利,飲食不化。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食后生姜湯送下,日進(jìn)三服。

    秋、冬加丁香為妙。

    注意

    服藥期間,忌食馬齒莧、生茄子。

    摘錄《御藥院方》卷三《全國(guó)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木香分氣丸處方

    廣木香45克 莪術(shù)(醋制)60克 枳實(shí)(麩炒)公丁香 黑郁金各30克 香櫞45克 檀香30克 豆蔻60克 廣皮 藿香 甘草 甘松各45克 砂仁60克

    制法

    共為細(xì)粉,涼開(kāi)水泛小丸。

    功能主治

    順氣化瘀。治閃腰岔氣,膨悶脹飽,胃痛氣悶,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9克重裝袋。每次服1袋,白開(kāi)水送下。

    摘錄《全國(guó)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更多中藥材
  • 《保嬰撮要》卷三:安神鎮(zhèn)驚丸處方天竺黃(另研)人參 茯神 南星(姜制)各15克 酸棗仁(炒)麥門冬 當(dāng)歸(酒炒)生地黃(酒洗)赤芍藥(炒)各9克 薄荷 木通 黃連(姜汁炒)山梔(炒)辰砂(另研)牛黃(另研)龍骨(煅)各6克 青黛3克(另研)......
  • 《慈航集》卷下:安神飲處方茯神3錢,棗仁8錢(炒,研),遠(yuǎn)志肉5分(炙),麥冬2錢(去心),當(dāng)歸3錢(酒炒),乳香1錢(去凈油),益智仁2錢(鹽水炒)。功能主治痢后心腎受虧,陰虛不寐,神氣不寧,夜夢(mèng)多驚。用法用量桂圓肉5枚,燈心3分為引,水......
  • 處方香附子2兩(去毛,生),牡蠣(煅)2兩,木香半兩(生,不見(jiàn)火),木通(生)半兩,石燕子5對(duì)(火煅,用醋焠白為度),丁香1錢(不見(jiàn)火)。制法上為細(xì)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婦人赤白帶下。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溫酒鹽湯送下。摘錄......
  • 《醫(yī)學(xué)正傳》卷七:安經(jīng)湯處方當(dāng)歸身4. 5克,川芎1.5克,艾葉1.5克,阿膠珠1.5克,甘草1.5克,黃柏1.5克,知母1.5克,白芍2.4克,姜汁炒黃連2.4克,生地黃3克,黃芩3克,香附3克。功能主治養(yǎng)陰清熱,和血調(diào)經(jīng)。主陰虛血熱。用......
  • 處方人參30克 黃耆30克(生用)大熟地30克(九蒸)白術(shù)15克(土炒)當(dāng)歸15克(酒洗)山茱萸15克(蒸)阿膠3克(蛤粉炒)黑芥穗3克 甘草3克 香附1.5克(酒炒)木耳炭3克功能主治益脾補(bǔ)肝,育陰止漏。老年婦女肝脾兩虛,腎水虧耗,月經(jīng)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