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六郁湯

    《醫(yī)學(xué)正傳》卷二:六郁湯處方

    陳皮,(去白)3克 半夏(湯泡七次)蒼術(shù)(米泔浸)撫芎各3克 赤茯苓 梔子(炒)各2.1克 香附6克 甘草(炙)1.5克 砂仁(研細)1.5克

    功能主治

    治諸郁。

    用法用量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3片,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溫服。

    如氣郁,加烏藥、木香、檳榔、紫蘇、干姜,倍香附、砂仁;如濕郁,加白術(shù),倍蒼術(shù);如熱郁,加黃連,倍梔子;如痰郁,加南星、枳殼、小皂角;如血郁,加桃仁、紅花、牡丹皮;如食郁,加山楂、神曲、麥蘗面。

    摘錄《醫(yī)學(xué)正傳》卷二《古今醫(yī)鑒》卷四:六郁湯處方

    香附(童便浸,炒)蒼術(shù)(米泔浸,炒)神曲(炒)山梔仁(炒黑)連翹 陳皮 撫芎 貝母(去心)枳殼(炒)白茯苓 蘇梗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

    治諸郁。

    用法用量

    上銼一劑。水煎服。

    有痰,加南星,半夏;有熱,加柴胡、黃芩;血郁,加桃仁、紅花;濕郁,加白術(shù)、羌活;氣郁,加木香、檳榔;食郁,加山楂、砂仁。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四《醫(yī)學(xué)集成》卷一:六郁湯處方

    香附、蒼術(shù)、川芎、炒梔、神曲、半夏。

    功能主治

    氣閉耳聾。

    摘錄《醫(yī)學(xué)集成》卷一《醫(yī)學(xué)正傳》卷二引丹溪方:六郁湯處方

    陳皮(去白)1錢,半夏(湯泡7次)1錢,蒼術(shù)(米泔浸)1錢,撫芎1錢,赤茯苓7分,梔子(炒)7分,香附2錢,甘草(炙)5分,砂仁(研細)5分。

    功能主治

    解諸郁。主郁證。

    用法用量

    上切細,作1服,加生姜3片,水2盞,煎至1盞,溫服。

    如氣郁,加烏藥、木香、檳榔、紫蘇、干姜,倍香附、砂仁;如濕郁,加白術(shù),倍蒼術(shù);如熱郁,加黃連,倍梔子;如痰郁,加南星、枳殼、小皂莢;如血郁,加桃仁、紅花,牡丹皮;如食郁、加山楂、神曲、麥蘗面。

    摘錄《醫(yī)學(xué)正傳》卷二引丹溪方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ān Shén Jiě Yù Tāng組成茯苓30g,九節(jié)菖蒲30g,郁金15g,牡丹皮15g,炒梔子10g,仙茅10g,淫羊藿15g,合歡皮30g,五味子15g,女貞子15g,蓮子心10g。主治更年期綜合征。以烘熱汗出、心煩焦躁、......
  • 處方南星末5兩,川加末1兩5錢(先以姜汁拌浸半日,入南星末調(diào),和勻成餅,于飯甑內(nèi)蒸半日),人參末1兩5錢,制遠志末1兩5錢,飛過辰砂(研)7錢5分,琥珀7錢5分,酸棗仁(炒,研末)1兩。制法上用雄豬心血3個,入竹瀝,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金......
  • 處方石菖蒲1兩,遠志1兩,人參1兩,獲神1兩,川芎1兩,山藥1兩,麥門冬1兩,鐵粉1兩,天麻1兩,半夏1兩,南星1兩,茯苓1兩,細辛5錢,辰砂5錢。制法上為末,生姜5兩取汁,入水煮糊為丸,如綠豆大,另以朱砂為衣。功能主治消風(fēng)痰。主驚悸。用法......
  • 處方琥珀1兩(細研),真珠1兩(細研,水飛過),牛黃半兩(細研),天竹黃1兩(細研),鐵粉1兩,光明砂3分(細研,水飛過),金箔50片(細研),銀箔50片(細研),龍齒1兩(細研如粉),膩粉半兩(研入),麝香1分(細研),犀角屑3分,露蜂房......
  • 《保嬰撮要》卷三:安神鎮(zhèn)驚丸處方天竺黃(另研)人參 茯神 南星(姜制)各15克 酸棗仁(炒)麥門冬 當(dāng)歸(酒炒)生地黃(酒洗)赤芍藥(炒)各9克 薄荷 木通 黃連(姜汁炒)山梔(炒)辰砂(另研)牛黃(另研)龍骨(煅)各6克 青黛3克(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