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脾腎雙補丸

    《先醒齋醫(yī)學廣筆記》卷二:脾腎雙補丸處方

    人參(去蘆)500克 蓮肉(去心,每粒分作八小塊,炒黃)500克 菟絲子(如法研細末)750克 五味子(蜜蒸,烘干)750克 山茱萸肉(揀鮮紅肉厚者,去核,烘干)500克 真懷山藥(炒黃)500克 車前子(米泔淘凈,炒)360克 肉豆蔻300克 橘紅180克 砂仁180克(炒,最后入)巴戟天360克(甘草汁煮,去骨)補骨脂(圓而黑色者佳,鹽水拌炒,研末)500克

    制法

    上藥為細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治脾腎兩虧,陰陽不固,以致虛寒飧泄,腹痛瀉痢,食少神倦者。

    用法用量

    每次15克,空腹時服之。

    如虛而有火或火盛肺熱者,去人參、肉豆蔻、巴戟天、補骨脂。

    注意

    服藥期間,忌食羊肉、羊血。

    摘錄《先醒齋醫(yī)學廣筆記》卷二明·《先醒齋醫(yī)學廣筆記》:脾腎雙補丸組成

    人參(500克)、蓮肉(500克)、菟絲子(750克)、五味子(750克)、山茱萸肉(500克)、真懷山藥(500克)、車前子(360克)、肉豆蔻(300克)、橘紅(180克)、仁(180克)、巴戟天(360克)、補骨脂(500克)。

    用法

    上藥共制細末,煉蜜為丸。每服9克,每日2次。

    功效

    補腎健脾,澀腸止瀉。

    主治

    主治脾腎虛弱,腹痛久瀉,以及帶下,脾腎兩虧導致虛寒飧泄,腹痛瀉痢,食少神倦者。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腹瀉、帶下病、貧血、胡蘿卜素血癥等病癥。

    1.泄瀉(個案)某男性患者,德國人,52歲,腹瀉26年,診斷為克隆病。現(xiàn)大便每日12次左右,大便有不消化食物,有時便中有鮮血,腹脹,食欲一般,無淚,毛發(fā)全無,口干喜飲;腹部壓痛(+),舌暗紅,少津,少苔,兩尺脈沉細、寸弦,有時為結代脈。以脾腎雙補丸加減(太子參、蓮子肉、山藥、炒車前子、砂仁、橘紅、菟絲子、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巴戟天、山茱萸)。此患者易過敏,故從小劑量開始,亦可代茶飲。關于劑量問題,施老認為甘平補脾藥可量大,熱補之品量宜,補腎藥可稍大劑量。如仍腹脹,砂仁、橘紅可加至6克。(《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7年第7期)

    2.再生障礙性貧血(個案):患者陳某,女,34歲,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純紅再障)8年,服用強的松無效,每周需輸血1次。外周血象Hb70g/L,WBC4×10?/L,N0.86,L0.03,血小板110×10?/L,網(wǎng)織血球0.002。骨髓象:粒系增生活躍,紅系增生減低,早幼紅0.5,中幼紅3(),晚幼紅2~3。經(jīng)歸脾湯合脾腎雙補丸3個月,激素逐步減量。后藥歸脾丸和六味地黃丸交替服用,激素停用,Hb維持在110g/L。(《現(xiàn)代中醫(yī)》1999年第2期)

    3.胡蘿卜素血癥:本方加減治療胡蘿卜素血癥12例,7日為1個療程。其中3例服藥3個療程,5例服藥4個療程,4例服藥5個療程。結果:經(jīng)治療后,全部病例均黃染消退,自覺癥狀消失,復查肝功能、甲狀腺功能無異常。(《湖南中醫(yī)雜志》2000年第5期)

    方解

    本方主要用于治療脾腎虛弱引起的久瀉,全方補而不膩,澀而不滯。臨床應用以久瀉伴神疲倦怠、腰膝膝軟、舌淡苔白、脈沉細為辨證要點。改作湯劑,臨床如見面色萎黃、食后脘悶不舒之脾虛證者,加神曲、山楂、萊菔子;黎明前臍腹作痛、腸鳴即泄之腎虛證者,加赤石脂、訶子肉、淡附片。

    水飲留腸或瘀阻腸絡引起的慢性泄瀉,不宜應用。

    現(xiàn)代研究

    早期臨床報道本方可治療慢性結腸炎、小兒泄瀉、腸結核等病癥。

    方歌

    脾腎雙補人參菟,蓮肉五味萸山藥,車蔻橘砂戟骨脂,脾腎虛弱早煎嘗。

    摘錄明·《先醒齋醫(yī)學廣筆記》
更多中藥材
  • 處方五倍子1兩,白芷半兩,石灰3兩,堇泥1分。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止血,生肉,排膿。主刀斧傷,惡瘡。用法用量滴水為丸,作餅,晾干,刮下,摻。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八五引《吳氏集驗方》......
  • 處方熟石膏24克 升丹6克制法研極細末。功能主治提膿祛腐。潰瘍膿洗不暢。用法用量摻于瘡面,或制成藥線插人瘡中,外用膏藥或油膏蓋貼。摘錄《外傷科學》......
  • 《串雅補》卷二:八仙串處方干漆(炒令煙盡)5錢,丁香3錢,廣木香5錢,檀香5錢,檳榔5錢,防己1兩,黑丑(取頭末)3兩,白丑(取頭末)2兩(黑、白丑頭末和勻,分一半生用,一半炒熟用),楝樹根皮(為末)1兩(楝樹須要白皮而生子者用之,無子者不......
  • 《楊氏家藏方》卷九:八仙丸處方肉蓯蓉 牛膝 天麻(去苗)木瓜(去子,切)各120克(用好酒浸三日,焙干)當歸(洗,焙)60克 附子(炮,去皮、臍)60克 鹿茸30克(火燎,去毛,涂酥炙)麝香0.3克(別研)制法上藥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
  • 《洞天奧旨》卷六:八仙丹處方大黃6克,金銀花120克,當歸尾30克,玄參60克,柴胡9克,炒梔子9克,黃柏9克,貝母9克。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痰行氣。主濕熱下注。(陰囊皮炎)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摘錄《洞天奧旨》卷六《傷科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