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開胸順氣丸

    《中國藥典》:開胸順氣丸處方

    檳榔300g 牽牛子(炒)400g 陳皮100g 木香75g 厚樸(姜制)100g 三棱(醋制)100g 莪術(shù)(醋制)100g 豬牙皂50g

    性狀

    為淺棕色至棕色的水丸;味微苦、辛。

    炮制

    上八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低溫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

    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用于飲食內(nèi)停,氣郁不舒導(dǎo)致的胸脅脹滿,胃脘疼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9g,一日1~2次。

    注意

    孕婦禁用;年老體弱者慎用。

    貯藏

    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蘭州方):開胸順氣丸處方

    檳榔1斤,廣木香1斤,山楂1斤,神曲(麩炒)1斤,炒麥芽1斤,厚樸(姜制)1斤,枳實(麩炒)1斤,烏藥1斤8兩,青皮(醋炒)1斤8兩,熟軍1斤8兩,甘草8兩,炒萊菔子1斤8兩。

    功能主治

    開胸順氣,健胃消食。主胸腹脹滿,消化不良,嘔吐惡心,停食蓄水,紅白痢疾。

    用法用量

    上為細(xì)末,水丸:涼開水泛為小丸,2錢重裝袋。每次服1袋;蜜丸;煉蜜為丸3錢重,蠟皮或蠟紙筒封固,每次服1丸,白開水送下。

    注意

    孕婦及氣虛者忌服。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蘭州方)《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開胸順氣丸處方

    檳榔(炒)6兩,二丑(炒)8兩,陳皮2兩,木香1兩5錢,三棱(炒)2兩,莪術(shù)(炙)2兩,牙皂1兩,厚樸(炙)2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過羅,茵陳熬水,泛為小丸。

    功能主治

    消積化滯。行氣止痛。主停食停水,氣郁不舒,膨悶脹滿,胃脘疼痛,紅白痢疾,瘧疾。

    用法用量

    每服1至2錢,溫開水送水。

    注意

    孕婦忌服。年老體弱勿服。服藥后過3小時再飲食。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開胸順氣丸處方

    木香80兩,黑牽牛(炒)160兩,黃芩40兩,香附(炙)120兩,五靈脂(炒)80兩,大黃160兩,莪術(shù)(炙)40兩,橘皮80兩,豬牙皂40兩,三棱(炒)40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過羅,用冷開水泛為小丸,滑石為衣,闖亮。

    功能主治

    消食逐水,調(diào)氣化滯。主食積氣聚,膨脹痞滿,氣滯停水,胃脘刺痛。

    用法用量

    每服1至2錢,每日1至2次,溫開水送下。

    注意

    年老氣虛者及孕婦忌服。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現(xiàn)代·《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開胸順氣丸組成

    檳榔300克,炒牽牛子400克,陳皮100克,木香75克,姜制厚樸100克,醋制三棱100克,醋制莪術(shù)100克,豬牙皂50克。

    用法

    上藥研細(xì)末,煉蜜為丸,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低溫干燥,即得。每服6~9克,每日1~2次口服。孕婦禁用;年老體弱者慎用。

    功效

    消積化滯,行氣止痛。

    主治

    氣郁食滯所致的胸脅脹滿、胃脘疼痛,暖氣嘔惡,食少納呆。噯腐吞酸,不思飲食,或有惡心嘔吐,吐后痛減,大便不爽,舌苔厚或白或黃,脈弦滑或沉滑有力。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飲食不節(jié)所致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急性胃腸炎、細(xì)菌性痢疾,以及腹腔鏡術(shù)后肩部疼痛、骨科挫傷所致氣滯脹痛等病癥。

    1.食積氣滯證:對具有飲食不節(jié)史以及胸脅脹滿、胃脘疼痛、噯腐吞酸、納呆、惡心嘔吐等癥狀的食積氣滯證患者,以開胸順氣膠囊(根據(jù)開胸順氣丸原方采用現(xiàn)代制劑技術(shù)制成)治療100例、開胸順氣丸治療60例,3日為1療程。結(jié)果:開胸順氣膠囊組治愈34例、顯效35例、有效28例。總有效率97.00%;開胸順氣丸組治愈13例、顯效23例、有效23例,總有效率98.33%。(《中國藥業(yè)》2000年第8期)

    2.胸、腰、腹部挫傷所致氣滯脹痛:開胸順氣丸加跌打丸治療胸、腰、腹部挫傷所致氣滯脹痛患者246例,其中腰部挫傷61例、胸部挫傷148例、腹部挫傷37例,6日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觀察,臨床癥狀消失為治愈,癥狀明顯減輕或僅在勞動時有輕微悶痛、不適者為好轉(zhuǎn),兩個療程不減者為無效。結(jié)果:治愈1 59例,好轉(zhuǎn)53例,無效52例,有效率80.3%。(《中國醫(yī)藥指南》2 012年第18期)

    3.腹腔鏡術(shù)后肩部疼痛:以開胸順氣丸治療腹腔鏡術(shù)后肩部疼痛患者45例,并與用吲哚美辛治療的45例作對照,采用視覺模擬評分尺(0~10分)進(jìn)行疼痛評分。結(jié)果:治療組45例,顯效12例,有效27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6.7%;對照組45例,顯效4例,有效24例,無效17例,總有效率為62.2%。(《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04年第11期)

    方解

    開胸順氣丸載于《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包括北京、天津、沈陽、蘭州、大同、濟南等多地處方,其組成、作用基本一致。方中,檳榔、牽牛子消積導(dǎo)滯逐水;木香、陳皮、厚樸行氣止痛;三棱、莪術(shù)活血行氣止痛;豬牙皂寬胸利膈,合奏消積、順氣、寬胸、止痛之功。

    現(xiàn)代研究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本方主要有助消化、調(diào)節(jié)胃腸功能和抑菌等作用?!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對開胸順氣丸、開胸順氣膠囊均予收錄。

    方歌

    缺。

    摘錄現(xiàn)代·《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更多中藥材
  • 《圣濟總錄》卷一一九:半夏酒處方半夏10枚。功能主治舌腫滿口,氣息不通,須臾殺人,急以手指刺破,潰出惡血,亦可用微針決破,次用此藥。用法用量以苦酒1升,煮取8合,稍稍漱口,熱含冷吐。半夏動人咽喉,以生姜汁解之。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九《圣惠......
  •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半夏飲處方半夏(湯洗)、麥門冬(去心)、赤茯苓(去皮)、白術(shù)、桔梗、青皮(去白)、前胡,各三分。厚樸(生姜制.炙.一兩)。枇杷葉(去毛.炙)、防風(fēng),各半兩。大腹皮(三分)。功能主治治風(fēng)痰,心腹煩滿嘔吐,不欲飲食。用法......
  • 《外臺秘要》卷八引《萬全方》:半夏飲子處方制半夏12克 厚樸(炙)人參 白術(shù) 生姜(切)大棗各9克 粳米10克 橘皮6克制法上八味,細(xì)切。功能主治益氣補中,降逆止嘔。主胃反,飲食吐逆,水谷不化。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煎取400毫升,去滓,......
  • 《金匱要略》卷中:半夏麻黃丸處方半夏 麻黃各等分制法上二味,研末,煉蜜和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通陽化飲。主水飲內(nèi)停,心陽被遏,心下悸動者。用法用量飲服3丸,日三服。備注方中麻黃通太陽以泄水氣;半夏蠲飲消水。二味相配,共奏通陽化飲之功,陽通飲......
  • 處方半夏三枚,生用厚樸二錢,茯苓二錢,生姜三片,加【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蘗、黃芩、山梔,各二錢半。功能主治治傷寒雜病,熱毒煩悶,干嘔口燥,呻吟喘滿,陽厥極深,畜熱于內(nèi),傳為陰毒,腹?jié)M嘔吐或欲作利者。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煎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