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雞蘇湯

    《圣濟(jì)總錄》卷一四四:雞蘇湯處方

    雞蘇2兩半,地黃汁5合,桑根白皮(銼)1兩,生姜汁5合,葛根(銼)2兩,小薊根(切)2兩,淡竹茹2兩。

    制法

    上除地黃、生姜汁外為粗末。

    功能主治

    墜墮撲損,內(nèi)傷吐血,及暴熱,胸背上煩熱,心中欲吐,喉內(nèi)先覺血腥氣。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取1盞,去滓,入地黃汁、生姜汁各半合,更煎3-5沸,去滓溫服,每食后1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四《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八:雞蘇湯處方

    雞蘇1兩半,石膏(碎)1兩,淡竹葉(切)1兩,木通(銼)1兩,甘草(生,銼)1兩,滑石(碎)1兩,小薊根1兩,生地黃半斤(銼,焙)。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血淋。

    用法用量

    每服6錢匕,水2盞,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八《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四:雞蘇湯處方

    雞蘇1握(去根,銼,曬),石膏(碎)2兩,竹葉1握(切),蜀葵子(別為末)1兩,葵子(為末,每服旋入)1錢。

    制法

    上除葵子外為粗末。

    功能主治

    乳石發(fā)動(dòng),血淋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下葵子末1錢匕,更煎至8分,溫服,1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四《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六:雞蘇湯處方

    雞蘇(去土)2兩,石膏2兩,竹葉(銼)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小便出血不絕。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六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川烏5錢,白附子5錢(生用),大南星2錢,陳半夏2錢(生用)。制法上銼,以井花水拌濕,瓦器中浸之,日曬夜露,春5、夏3、秋7、冬10日,1日一換新水,日足,曬干為末。功能主治小兒急慢驚風(fēng),腹痛嘔瀉,胎驚夜啼,傷風(fēng)咳嗽等。用法用量以好大粒......
  • 處方荊芥穗、槐花、制枳殼、甘草各等分。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小兒因熱便血。用法用量蜜湯調(diào)服。摘錄《永類鈐方》卷二十一......
  • 處方白豆3兩,赤豆3兩,綠豆3兩(俱連殼,甘草煎汁浸1宿,曬、研),蟬蛻(去頭足,凈水飛)2兩,銀花2兩,元參2兩,生地2兩,荊芥穗3兩,生耆3兩,人中黃1兩5錢,歸身1兩。制法上為末,用胡荽1兩,酒浸1宿,煎汁為丸,如黍米大,辰砂5錢為衣......
  • 處方瀝青2斤半,威靈仙1兩,蓖麻子120枚(去殼,研),黃蠟2兩,乳香1兩(另研),沒藥1兩(另研),真麻油(夏)2兩(春秋3兩,冬4兩),木鱉子(去殼)28斤(切碎,研)。制法上先將瀝青同威靈仙下鍋熬化,以槐柳枝攪勻,須慢慢滴入水中,不粘......
  • 《痘疹金鏡錄》卷四:保嬰百補(bǔ)湯處方當(dāng)歸、芍藥、地黃、白術(shù)、人參、茯苓、山藥、甘草。功能主治調(diào)補(bǔ)氣血,資養(yǎng)脾胃。主痘疹9日漿足,無他癥。實(shí)熱血熱痘,8-9日無他癥。用法用量本方改為丸劑,各“保嬰百補(bǔ)丸”(見《痘學(xué)真?zhèn)鳌罚馓撟C,加黃耆1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