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集香丸

    《奇效良方》卷四十三:集香丸處方

    丁皮1兩,茴香1兩,益智1兩,荊三棱1兩,青皮1兩,莪術(shù)1兩,陳皮1兩,川楝子1兩,巴豆半兩(和皮米炒黑,去米不用)。

    制法

    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傷生冷,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食前生姜湯送下。

    摘錄《奇效良方》卷四十三《御藥院方》卷三:集香丸處方

    附子2個(gè)(各重5錢半以上者,須得正坐好者,炮裂,去皮臍,剜作甕兒),硇砂(水化開,盞子內(nèi)焙干)、木香7錢半,蓽茇(直者)1兩,破故紙1兩(炒)。

    制法

    上將飛過硇砂末分在附子甕內(nèi),卻用剜出附子末蓋口,用和成白面裹約半指厚,慢火內(nèi)燒勻黃色,去面為末,卻將原裹附子面,再為細(xì)末,醋調(diào)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消積磨塊,祛痰療癖。主一切積滯,不拘老弱虛損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食后生姜湯送下。

    摘錄《御藥院方》卷三《局方》卷三(吳直閣增諸家名方):集香丸處方

    白豆蔻仁4兩,縮砂仁4兩,木香(不見火)4兩,姜黃4兩,丁香(不見火)6兩,香附子(炒去毛)4兩8錢,麝香(研)8錢,甘草16兩(納2兩入藥,14兩搗汁煎膏)。

    制法

    上為細(xì)末,入蜃香拌勻,用甘草膏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寬中順氣,消宿酒,進(jìn)飲食,磨積滯,去癥塊。主一切氣疾,胸膈痛悶,脅肋脹滿,心腹疼痛,噫氣吞酸,嘔吐惡心,不思飲食,或因酒過傷,脾胃不和。

    用法用量

    每服1-2丸,細(xì)嚼咽津,不拘時(shí)候。

    摘錄《局方》卷三(吳直閣增諸家名方)《蘭室秘藏》卷上:集香丸處方

    京三棱1兩,廣荗1兩,青皮1兩,陳皮1兩,丁香皮1兩,益智1兩,川楝子1兩,茴香1兩,巴豆(和皮,米炒焦)5錢。

    制法

    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消積滯。主傷生冷硬物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食前溫水、生姜湯任下。

    摘錄《蘭室秘藏》卷上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1兩(搗羅為末),鯸鮧魚脂2兩(煎了者)。制法上藥1處調(diào)如膏。功能主治鼠瘺。用法用量旋取敷瘡上。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 處方蒼術(shù)2錢,白術(shù)1錢半,半夏1錢,南星1錢,酒黃芩1錢,香附1錢,陳皮5分,赤苓5分,威靈仙3分,甘草2分。功能主治痰飲臂痛不能舉。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3片,水煎服。摘錄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見《東醫(yī)寶鑒·外形篇》卷四......
  • 《張氏醫(yī)通》卷十四:半夏蒼術(shù)湯別名柴胡半夏湯(《張氏醫(yī)通》卷十四)。處方升麻 柴胡 藁本各1.5克 茯苓 神曲(姜汁炒)各3克 蒼術(shù)(米泔制)半夏各6克 生姜10片 甘草(炙)1.2克功能主治祛風(fēng)化痰。主素有風(fēng)證,目澀,頭疼眩暈,胸中有痰,......
  • 處方半夏5兩(洗),蘇子1升,生姜5兩,大棗40個(gè)(擘),橘皮3兩,桂心3兩,甘草2兩。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卒上氣,胸心滿塞。用法用量水7升,煮取2升7合。分3服。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摘錄《外臺(tái)》卷十引《深師方》......
  • 《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二:半夏茯神散處方半夏2兩(制),茯神1兩半(去木),棗仁3兩,遠(yuǎn)志1兩半,膽星2兩,天麻2兩(煨),陳皮1兩半,木香1兩,磁石3兩,烏梅3兩。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癲妄,脈弦滑者。用法用量水1盞,煎數(shù)沸,加姜汁1匙,調(diào)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