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解酲丸

    處方

    葛花4兩,砂仁2兩,澤瀉1兩,白術(米炒)2兩,人參2兩,茯苓2兩,黃連5錢,陳皮5錢,鹿銜草1兩,枳椇6兩。

    制法

    搗枳椇汁,和酒曲為丸(無枳椇則煮地黃4兩搗和)。

    功能主治

    酒積受傷,及因酒傷嘔吐泄瀉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錢。

    各家論述

    葛花輕虛上浮,以散濕熱之氣而救肺;砂仁辛溫行氣,以消酒食之積而和脾胃;澤瀉微咸瀉水,以通膀胱之道而利小便;白術、人參、茯苓,此即四君子湯,而白術、茯苓皆以燥濕,人參、甘草皆以補中,且人參最能解酒;黃連以去積熱,以厚腸胃;陳皮以疏滯氣,以行濕痰;鹿銜草以強腎氣,以消積水,能固衛(wèi)和榮,益精填髓,《內(nèi)經(jīng)》用此合術及澤瀉以治酒后汗出漏風之證;枳椇甘寒,功專解酒,緩肝和胃,清心保肺,故用此為君。

    摘錄《醫(yī)林纂要》卷六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黃連、烏梅、炮姜、山楂、厚樸、芍藥、使君子肉、枳實、陳皮、川楝子。功能主治蛔蟲動,口吐清涎。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觀聚方要補》卷三引《幼科百效》......
  • 處方人參、白術、干姜、甘草、川椒、烏梅。功能主治理中安蛔。主摘錄《金匱翼》卷七......
  • 處方烏梅肉9克 黃連 蜀椒 藿香 檳榔各3克 胡粉 白礬各1.5克制法上藥為散。功能主治吐蛔。所吐蛔蟲,色赤成團而活,屬熱者。用法用量每服9~12克,水煎如糊,空腹時服。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四......
  • 《回春》卷二:安蛔湯處方人參7分,白術1錢,茯苓1錢,干姜(炒黑)5分,烏梅2個,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銼。功能主治傷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回春》卷二明·《萬病回春》:安蛔湯出處安蛔湯,出自明·《萬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湯”......
  • 《回春》卷二:安蛔湯處方人參7分,白術1錢,茯苓1錢,干姜(炒黑)5分,烏梅2個,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銼。功能主治傷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回春》卷二明·《萬病回春》:安蛔湯出處安蛔湯,出自明·《萬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