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加味調中益氣湯

    《醫(yī)學正傳》卷四引東垣方:加味調中益氣湯處方

    陳皮 黃柏(酒炒)各0.9克 升麻(去粗皮)柴胡(去蘆)各1.2克 人參 甘草(炙)蒼術各18克(米泔浸)黃耆3克 川芎1.8克 蔓荊子0.9克(杵去皮)細辛0.6克 (一方有木香0.6克,無黃柏)

    制法

    上藥細切,作一服。

    功能主治

    治氣血俱虛頭痛。

    用法用量

    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

    如大便虛坐不得,或了而不了,腹中逼迫,此血虛血澀也,加當歸身1.5克。

    摘錄《醫(yī)學正傳》卷四引東垣方《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六:加味調中益氣湯處方

    人參4.5克 黃耆9克(蜜炙)白術4.5克(炒)炙草4.5克 當歸9克 生地9克 花粉9克

    功能主治

    治勞倦傷脾,心火獨旺,發(fā)熱食少,經閉不行,脈軟數者。(閉經)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溫服。

    備注

    勞倦傷脾,胃氣不化,心火不降,而獨旺于中,乘陽則發(fā)熱;食少新血不生,所以月事衰少不來。方中參、耆補益中氣,善退虛熱;歸、術調補肝脾,能助運化;生地、花粉瀉熱涼血以滋陰;炙甘草緩中益胃以調氣。水煎溫服,使脾胃氣壯,則經脈滋榮而新血自生,發(fā)熱經閉即自愈。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六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好漆半升,醇酒半升,白蜜半升。制法上三味于銅器中和勻,微火熬令可丸。如雞頭大。功能主治蟯蟲在胃,令人漸羸。用法用量每服1丸,宿勿食,空腹溫酒送下,蟲未下再服。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九......
  • 《圣惠》卷五十九:艾葉丸別名伏龍肝丸處方艾葉1兩(微炒),黃連1兩(去須,微炒),木香1兩,地榆1兩(銼),伏龍肝1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當歸1兩(銼,微炒),赤芍藥1兩,黃芩1兩。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赤痢,......
  • 《楊氏家藏方》卷十三:艾葉散處方鶴虱、艾葉、榼藤子、白膠香各等分。制法上銼散。功能主治漏瘡。用法用量用瓦餅子內燒煙,熏患處。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三《圣惠》卷九十三:艾葉散別名艾香散處方艾葉半兩(微炒),黃連半兩(去須,微炒),木香半兩,當......
  • 處方艾葉(挼令碎)。功能主治中惡,遁尸,心腹及身體痛甚不知痛處,手摸按之,即知痛處,短氣不語。用法用量著痛上,令厚2寸,以熨斗納著灰火熨艾上,令熱透,如冷即再熨之。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六,名見《圣濟總錄》卷一○○......
  • 方出《千金》卷二,名見《產孕集》卷上:艾葉湯處方艾葉3兩,阿膠3兩,芎藭2兩,當歸3兩,甘草1兩。功能主治妊娠2-3月至8-9月,胎動不安,腰痛,已有所下。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納膠令消,分3服,日3次。摘錄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