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白術(shù)9克 附子6克 干姜6克 茯苓9克 厚樸6克
溫中祛寒,健脾燥濕。治脾陽不振,寒濕中阻,自利腹?jié)M,小便清長,脈濡而小者。
用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溫服。
炙附子3錢,炮姜3錢,木香3錢,焦檳榔3錢,吳茱萸5錢,枳實3錢,廣陳皮3錢,厚樸4錢,丁香3錢,桂心3錢。
陳寒結(jié)氣,合脾濕凝聚而成繞臍腹痛,大便順利,脈沉緊者。
竹葉1捻為引,水煎服。
其病因寒凝氣滯,用附子、炮姜、吳萸、厚樸、桂心祛寒;木香、檳榔、丁香、廣皮、枳實破氣,少佐竹葉引藥下行,其凝滯一開,疼痛自止矣。
淡附子2錢,元黨參3錢,炮姜8分,制香附2錢,澤瀉3錢,白芍1錢5分,天仙藤(即青木香藤)1錢半,川椒3分。
溫以和氣。主脹癥將起,胸腹微滿,食物不運,身重足腫,不耐走動,早間腫消,午后腫甚,屬氣虛不行于脾者;亦治木乘土而作脹。
加通草8錢,煎湯代水煎藥。
忌食生冷水果等物。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白術(shù)9克 附子6克 干姜6克 茯苓9克 厚樸6克
功能主治溫中祛寒,健脾燥濕。治脾陽不振,寒濕中阻,自利腹?jié)M,小便清長,脈濡而小者。
用法用量用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溫服。
摘錄《溫病條辨》卷二《醫(yī)學(xué)探驪集》卷五:加減附子理中湯處方炙附子3錢,炮姜3錢,木香3錢,焦檳榔3錢,吳茱萸5錢,枳實3錢,廣陳皮3錢,厚樸4錢,丁香3錢,桂心3錢。
功能主治陳寒結(jié)氣,合脾濕凝聚而成繞臍腹痛,大便順利,脈沉緊者。
用法用量竹葉1捻為引,水煎服。
各家論述其病因寒凝氣滯,用附子、炮姜、吳萸、厚樸、桂心祛寒;木香、檳榔、丁香、廣皮、枳實破氣,少佐竹葉引藥下行,其凝滯一開,疼痛自止矣。
摘錄《醫(yī)學(xué)探驪集》卷五《醫(yī)方簡義》卷四:加減附子理中湯處方淡附子2錢,元黨參3錢,炮姜8分,制香附2錢,澤瀉3錢,白芍1錢5分,天仙藤(即青木香藤)1錢半,川椒3分。
功能主治溫以和氣。主脹癥將起,胸腹微滿,食物不運,身重足腫,不耐走動,早間腫消,午后腫甚,屬氣虛不行于脾者;亦治木乘土而作脹。
用法用量加通草8錢,煎湯代水煎藥。
注意忌食生冷水果等物。
摘錄《醫(yī)方簡義》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