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加減四君子湯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四君子湯處方

    白扁豆(蒸熟.焙干)、藿香葉、甘草(炙)、黃蓍(去苗),各一兩;人參、茯苓(去皮.焙)、白術(shù),各四兩。

    炮制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治小兒吐瀉不止,不進(jìn)乳食,常服調(diào)胃進(jìn)食。

    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入鹽點(diǎn)服,或用水七分盞,煎五分,溫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加減四君子湯處方

    白扁豆(蒸熟,焙干)藿香葉 甘草(炙)黃耆(去苗)各30克 人參 茯苓(去皮,焙)白術(shù)各120克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治小兒吐瀉不止,不進(jìn)乳食。

    用法用量

    每服3克,入鹽點(diǎn)服;或用水150毫升,煎至l00毫升,溫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醫(yī)部全錄》卷四九四:加減四君子湯處方

    人參半兩,白茯苓半兩,肉豆蔻半兩,黃耆半兩,甘草(炙)2錢。

    功能主治

    瘡疹不渴,臟寒下利。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1錢,水半盞、加生姜5片,大棗1個(gè),煎3分,乳母倍服。大便不固,痘漸黑陷,小兒乳母同服。

    若大瀉,手足厥冷,加附子。

    摘錄《醫(yī)部全錄》卷四九四《醫(yī)方類聚》卷二四四引《澹寮方》:加減四君子湯處方

    白茯苓(去皮)1兩,人參1兩,白術(shù)1兩,白扁豆(蒸熟,焙干)半兩,甘草(炙)半兩,黃耆(去蘆)半兩,藿香葉半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調(diào)脾胃,進(jìn)乳食。主小兒吐瀉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鹽湯點(diǎn)服;或用水7分盞,煎至5分,溫服亦可。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四四引《澹寮方》《醫(yī)方類聚》卷二四三引《局方》:加減四君子湯處方

    白茯苓(去皮)1兩,人參(去蘆)1兩,白術(shù)1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和胃調(diào)心,怡神養(yǎng)氣。主小兒諸疾。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鹽湯調(diào)服;或(口父)咀,加生姜、大棗水煎尤妙,常服。

    調(diào)氣,加山藥;吐瀉腹痛煩渴,加黃耆、白扁豆、藿香、干葛;和氣,加生姜;心神不定,加辰砂、棗子;心忪心煩,心神不定,加茯神;驚啼,手足瘈疭,睡臥不安,加全蝎、鉤藤、白附子;脾虛胃弱,生風(fēng)多困,加半夏曲、沒食子、冬瓜仁;發(fā)渴,加干葛、木瓜、枇杷葉(去毛);煩渴,加黃耆;胃冷,嘔吐涎味,加丁香;嘔逆,加藿香;脾胃不和,倍加白術(shù)、姜、棗;脾困,加人參、木香、縮砂仁;脾弱腹脹,不思飲食,加扁豆、粟米;傷食,加炒神曲;胸滿喘急,加白豆蔻;涎嗽,加杏仁、桑白皮、半夏曲;風(fēng)壅邪熱,加生姜、荊芥;經(jīng)絡(luò)蘊(yùn)熱,頭面生瘡。加瓜根、桔梗;有寒及遇天寒發(fā)熱,去瓜蔞根、桔梗;瘡疹已出未出,大便閉澀,發(fā)渴,加瓜、桔;勞熱往來,加川芎;盜汗,加陳浮麥;虛汗多,夜喘,加犀角、麥門冬;小腑赤澀,加麥門冬;大腑閉,去白術(shù),加陳皮;溫中和氣止瀉,加陳皮、棗子;吐逆、四肢厥逆,腦門低陷,加藿香、丁香;吐利過多,脾胃虛乏,欲生風(fēng)候,加白附子;泄瀉,加陳皮、制樸、姜、棗;大腑瀉痢,加炒罌粟,赤痢,加赤芍藥、當(dāng)歸、粟米;白痢,加炮姜、粟米;臟腑滑泄,加煨訶子肉。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四三引《局方》《魏氏家藏方》卷五:加減四君子湯處方

    人參(去蘆)1兩,白術(shù)(炒)1兩,茯苓(白者去皮)1兩,枳殼半兩(去瓤,麩炒黃)。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寬胸膈,消食。主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3片,棗子1個(gè),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五
更多中藥材
  • 處方蘄艾4錢,烏梅1個(gè)(上鉆1孔)。功能主治大便下血。用法用量以蘄艾包烏梅,用線扎定,水2鐘,煎8分,空心溫服。摘錄《內(nèi)經(jīng)拾遺》卷一......
  • 處方生艾(搗,取汁)。功能主治下蛔。主蛔蟲,或心如刺,口吐清水。用法用量取肥香脯1方寸片,先吃,令蟲聞香,然后即飲1升。摘錄方出《證類本草》卷九引葛氏方,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九......
  • 處方艾1兩(銼細(xì))。功能主治一切癬。用法用量以釅醋半升,煎取濃汁,去滓,涂摩癬上,日3-5次。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七......
  • 《外臺(tái)秘要》卷三引阮河南方:艾湯別名葶藶苦酒湯(《類證活人書》卷十六)。處方苦酒(即米醋)300毫升 葶藶(熬,杵膏)9克 生艾汁(無生艾,以熟艾,或用艾根搗取汁)100毫升功能主治傷寒七八日,內(nèi)熱不解,發(fā)狂煩躁,面赤嚼痛。用法用量上藥煎取......
  • 處方艾不拘多少。制法燒灰細(xì)研。功能主治吐血。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新汲水調(diào)下。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