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健脾丸

    《中國(guó)藥典》:健脾丸處方

    黨參200g 白術(shù)(炒)300g 陳皮200g 枳實(shí)(炒)200g 山楂(炒)150g 麥芽(炒)200g

    性狀

    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微苦。

    炮制

    上六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30~16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健脾開胃。用于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

    用法用量

    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小兒酌減。

    規(guī)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貯藏

    密封。

    摘錄《中國(guó)藥典》《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五:健脾丸處方

    白術(shù)(炒)75克 木香(另研)黃連(酒炒)甘草各22克 白茯苓(去皮)60克 人參45克 神曲(炒)陳皮 砂仁 麥芽(炒,取面)山楂(取肉)山藥 肉豆蔻(面裹煨熟,紙包,捶去油)各30克

    制法

    上為細(xì)末,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健脾消食,瀉熱導(dǎo)滯。治脾胃虛弱,食積內(nèi)停,脘腹痞脹,飲食減少,大便溏薄,苔膩微黃,脈濡弱。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時(shí)用陳米湯送下,一日二次。

    備注

    方中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湯,補(bǔ)益脾胃,山藥補(bǔ)中健脾;神曲、麥芽、山檀消食化滯;木香、砂仁、陳皮行氣寬中;肉豆蔻溫中澀腸;黃連清熱燥濕,諸藥相配,補(bǔ)消兼施,并有清化濕熱之效。

    摘錄《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五《醫(yī)方集解》:健脾丸處方

    人參 白術(shù)(土炒)陳皮 麥芽(炒)各60克 山楂(去核)45克 枳實(shí)90克

    制法

    上藥研為細(xì)末,神曲糊丸。

    功能主治

    健脾消食。治脾虛氣弱,飲食不消。

    用法用量

    每次10克,米飲送下,一日二至三次。

    備注

    脾虛氣弱,不能運(yùn)化,故用參、術(shù)補(bǔ)氣,陳皮利氣,氣運(yùn)則脾健而胃強(qiáng);飲食不消,須助共消化,故用山植消肉食,麥芽消谷食,枳實(shí)消積化痞。補(bǔ)消合用,飲食既消,而又不致傷氣。

    摘錄《醫(yī)方集解》《慈幼新書》卷十:健脾丸處方

    白術(shù)(土炒)4兩,扁豆(炒)4兩,蓮肉(去心)4兩,茯苓4兩,薏苡仁(炒)4兩,麥芽4兩,山藥4兩,五谷蟲2兩,白芍(酒炒)2兩,遠(yuǎn)志(去心)2兩,山楂2兩,神曲2兩,陳皮2兩,澤瀉2兩,甘草1兩6錢,砂仁6錢,桔梗1兩2錢。

    制法

    荷葉煎水,老米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食積。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或2錢,食遠(yuǎn)白湯服。

    有積,加雞肫皮。

    摘錄《慈幼新書》卷十《幼科金針》卷下:健脾丸處方

    白術(shù)1兩(土炒),茯苓1兩,人參3錢,木香3錢,神曲5錢,山藥5錢,米仁5錢,楂肉1兩,廣皮5錢,扁豆5錢。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小兒脾疳。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dāng)作“健脾散”。

    摘錄《幼科金針》卷下《痘疹傳心錄》卷十七:健脾丸處方

    人參2兩,白術(shù)4兩,茯苓2兩,山藥2兩,扁豆2兩,蒼術(shù)2兩,芍藥2兩,陳皮2兩,甘草5錢,砂仁5錢,木香5錢,黃連1兩,楂肉1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小兒脾虛身熱。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dāng)作“健脾散”。

    摘錄《痘疹傳心錄》卷十七《育嬰家秘》卷三:健脾丸處方

    胃苓丸加山藥2錢,蓮肉2錢,木香8分,砂仁8分,白術(shù)1錢半,當(dāng)歸1錢,麥芽(炒)1錢,神曲(炒)1錢。

    制法

    棗肉為丸。

    功能主治

    養(yǎng)脾進(jìn)食,調(diào)理胃氣,和養(yǎng)榮衛(wèi)。主

    用法用量

    米飲送下。

    摘錄《育嬰家秘》卷三《普濟(jì)方》卷二十二引《經(jīng)效濟(jì)世方》:健脾丸處方

    厚樸1斤(去皮,切),棗2升(去核,切),生姜1斤(去皮,切)。

    制法

    上藥先入鍋內(nèi),猛火炒勻,攪候紫焦傾出,為祖末;每末1斤,入良姜4兩,干姜4兩(炮裂),神曲4兩,附子2兩(炮,去皮臍),同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暖胃溫脾,增進(jìn)飲食。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十二引《經(jīng)效濟(jì)世方》《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四引《必用全書》:健脾丸處方

    白術(shù)5兩,白茯苓3兩,白芍藥3兩,半夏(姜制)3兩,陳皮2兩,神曲2兩,山楂肉2兩,當(dāng)歸(酒洗)2兩,川芎2兩。

    制法

    上為末,煮荷葉湯,作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健脾胃,進(jìn)飲食,消化水谷。主噯氣。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白湯送下。

    摘錄《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四引《必用全書》《慈航集》卷下:健脾丸處方

    人參2錢(烘),甜白術(shù)1兩(土炒),云苓1兩,五谷蟲5錢(炒),雞肫皮5錢(炒黃),陳皮3錢(炒),須黃連2錢(酒炒),炙甘草2錢,炒麥芽5錢,焦山楂5錢,神曲5錢(炒黑),蝦蟆皮3張(炙)。

    制法

    上藥各為末,煉蜜為丸,如桂圓大;貧人無力用參,以黨參8兩熬膏為丸。

    功能主治

    健脾長(zhǎng)肌,調(diào)補(bǔ)精神。主小兒脾虛腹大,四肢消瘦,一切傷脾疳證。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或早或晚開水化服。

    摘錄《慈航集》卷下《良朋匯集》卷五:健脾丸處方

    白術(shù)、建蓮肉、山藥、白茯苓、山楂肉、麥芽、白茯苓、神曲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健脾。主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白滾水送下。

    摘錄《良朋匯集》卷五《魯府禁方》卷一:健脾丸處方

    枳實(shí)1兩(麩炒),白術(shù)3兩(麩炒),陳皮2兩,神曲1兩(炒),木香5錢,半夏(姜制)1兩,黃連(炒)1兩,黃芩(炒)1兩,厚樸(姜制)1兩,當(dāng)歸(酒洗)1兩,香附子(去毛)1兩,大麥芽(炒)1兩,白芍(酒炒)1兩,白茯苓(去皮)1兩,川芎5錢。

    制法

    上為細(xì)末,用荷葉煮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傷食。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食后白米湯送下。

    摘錄《魯府禁方》卷一《扶壽精方》:健脾丸處方

    白術(shù)(微炒)5兩,陳皮(洗凈,存白)3兩,半夏(泡7次,姜汁拌炒)3兩,神曲(炒)2兩,山楂(去子,蒸,曬)2兩,歸身(酒洗)2兩,白芍藥(炒)2兩,白茯苓(去皮)2兩,川芎(小者佳)1兩半,黃連(姜汁炒)1兩半,香附(童便浸)1兩,枳實(shí)(面炒)1兩,炙甘草1兩。

    制法

    上為末,荷葉包老米飯,慢火上蒸飯為丸,如小赤豆大。

    功能主治

    脾胃病。

    用法用量

    每服80-90丸,食后滾白水送下。

    摘錄《扶壽精方》《準(zhǔn)繩·類方》卷五:健脾丸別名

    大健脾丸

    處方

    白術(shù)(白者)2兩半(炒),木香(另研)7錢半,黃連(酒炒)7錢半,甘草7錢半,白茯苓(去皮)2兩,人參1兩5錢,神曲(炒)1兩,陳皮1兩,砂仁1兩,麥芽(炒,取面)1兩,山楂(取肉)1兩,山藥1兩,肉豆蔻(面裹煨熟,紙包捶去油)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脾胃不和,飲食勞倦。食積。

    用法用量

    大健脾丸(《不居集》下集卷九)。

    摘錄《準(zhǔn)繩·類方》卷五《會(huì)約》卷二十:健脾丸處方

    人參(少者,以山藥2兩炒黃代之)1兩,黃耆(蜜炒)1兩,白術(shù)1兩,當(dāng)歸1兩,茯苓1兩,神曲(炒)5錢,山楂肉5錢,白芍(酒炒)5錢,地骨皮5錢,白扁豆(炒,去皮)1兩,橘紅5錢,陳皮5錢,川黃連(炒)4錢,百合8錢。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麻后失調(diào),體瘦氣虛,或成疳疾,或生泄瀉。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dāng)作“健脾散”。

    肚硬有積,加谷蟲3錢。

    摘錄《會(huì)約》卷二十《墨寶齋集驗(yàn)方》卷上:健脾丸處方

    白術(shù)4兩(土炒),山楂肉2兩,麥芽粉1兩,砂仁1兩,白芍2兩(酒炒),黃連7錢(酒炒黃色),陳皮1兩,蓮肉2兩(去心),甘草3錢,枳實(shí)1兩(麥麩炒),山藥2兩,木香2錢,薏苡2兩(炒)

    制法

    上為末,老米糊為丸。

    功能主治

    健脾。主

    用法用量

    口服。

    摘錄《墨寶齋集驗(yàn)方》卷上《墨寶齋集驗(yàn)方》卷上:健脾丸處方

    半夏曲1兩(炒),白術(shù)2兩(土炒),枳實(shí)1兩(麥麩炒),陳皮8錢,神曲7錢(炒),麥芽粉7錢(炒),卜子7錢(炒),砂仁3錢,白茯苓8錢,厚樸7錢(姜汁炒),木香3錢,白扁豆8錢(炒),白芍8錢(酒炒),山藥1兩(炒),甘草5錢,黃連7錢(姜汁炒),人參5錢,香附7錢(醋炒),山楂7錢,藿香7錢,滑石1兩5錢(如不善飛,六一散代之)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

    功能主治

    飲食多進(jìn),生肌長(zhǎng)肉。主小兒糞后紅。

    用法用量

    每服1-2丸,不拘時(shí)候。

    摘錄《墨寶齋集驗(yàn)方》卷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健脾丸處方

    橘皮48兩,山藥48兩,白術(shù)(炒)72兩,黃耆24兩,厚樸(炙)24兩,甘草24兩,蒼術(shù)(炒)24兩,澤瀉24兩,豬苓24兩,扁豆(炒)24兩,桔梗24兩,白芍24兩,芡實(shí)(炒)24兩,茯苓24兩,苡米(炒)24兩,蓮子肉24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過羅,冷汗水為小丸。

    功能主治

    理氣健脾,和胃祛濕。主飲食不節(jié),停食傷脾,食物不化,體倦神疲。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溫開水送下,每日2次。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醫(yī)學(xué)六要·治法匯》卷一:健脾丸處方

    人參4兩,白術(shù)4兩,枳實(shí)3兩,山楂1兩5錢,麥芽1兩,陳皮1兩。

    制法

    神曲糊為丸。

    功能主治

    食后不便轉(zhuǎn)化,因而食少。

    用法用量

    口服。

    摘錄《醫(yī)學(xué)六要·治法匯》卷一《證治準(zhǔn)繩》:健脾丸組成

    白術(shù)炒二兩半(75g) ,木香另研、黃連酒炒、甘草各七錢半(各22g), 白茯苓去皮二兩(60g),人參一兩半(45g), 神曲炒,陳皮、砂仁、麥芽炒取面,山楂取肉,山藥、肉豆蔻、面裹煨熱,紙包捶去油,各一兩(各30g)。

    用法

    共為細(xì)末,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6g),空心服,一日二次,陳米湯下?,F(xiàn)代用法:糊丸或水泛為丸,每服6~9g,溫開水送下,每日2次。

    功效

    健脾和胃,消食止瀉。

    主治

    脾虛食停證。食少難消,脘腹痞悶,大便溏薄,苔膩微黃,脈虛弱。

    方解

    健脾參術(shù)苓草陳,肉蔻連香與砂仁,楂肉山藥曲麥芽,消補(bǔ)兼施用此方。

    臨床應(yīng)用

    1.用方要點(diǎn):本方為治脾虛食停、生濕化熱的常用方。以食少難消,脘腹痞悶,大便溏薄,苔膩微黃,脈虛弱為辨證要點(diǎn)。

    2.現(xiàn)代應(yīng)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慢性胃炎、慢性腸炎、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等屬脾虛食停者。

    注意

    食積實(shí)證,不宜使用本方。

    摘錄《證治準(zhǔn)繩》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犀角(鎊)半兩,車前子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人參半兩,雄黃(研)1兩。制法上為末;取桃白皮10兩、桃符10兩,水3升,煎1升,去滓,煎成膏,和前藥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兒客忤。用法用量每服3丸,桃柳湯送下。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
  • 《傅青主女科·產(chǎn)后編》卷上:安神生化湯處方川芎3克 柏子仁3克 人參3~6克 當(dāng)歸6~9克 茯神6克 桃仁12粒 黑姜1.2克 炙草1.2克 益智仁2,4克(炒)陳皮0.9克功能主治婦人產(chǎn)后,塊痛未止,妄言妄見。用法用量加大棗,水煎服。摘錄......
  • 處方柴胡、人參、麥門冬、知母、五味子、竹茹、茯苓、遠(yuǎn)志、生地黃、當(dāng)歸、甘草、黃連(姜炒)。功能主治傷寒虛煩,心悸微熱,四肢無力體倦;又治傷寒6-7日,別無刑g癥候,昏沉不知人事,六脈俱靜者,無脈欲出汗者。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摘錄《......
  • 處方朱砂2錢,全蝎1錢,人參1錢,白茯苓1錢,天麻1錢,附子(炮)1錢,川芎1錢,乳香1錢,麝香1字,坯子半錢(一方加琥珀)。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功能主治小兒心虛多驚,恍惚不寧,腹痛便青;及吐瀉之后,欲生慢驚。用法用量每服1丸......
  • 《中國(guó)藥典》:安神補(bǔ)心丸處方丹參300g 五味子(蒸)150g 石菖蒲100g 安神膏560g性狀為棕褐色的濃縮丸或糖衣丸;味澀、微酸。炮制上四味,安神膏系取合歡皮、菟絲子、墨旱蓮各3份及女貞子(蒸)4份、首烏藤5份、地黃2份、珍珠母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