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丹參300g 五味子(蒸)150g 石菖蒲100g 安神膏560g
為棕褐色的濃縮丸或糖衣丸;味澀、微酸。
上四味,安神膏系取合歡皮、菟絲子、墨旱蓮各3份及女貞子(蒸)4份、首烏藤5份、地黃2份、珍珠母20份,混合,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1(80~85℃)。將丹參、五味子、石菖蒲粉碎成細(xì)粉;按處方量與安神膏混合制丸,干燥,打光或包糖衣,即得。
養(yǎng)心安神。用于陰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頭暈耳鳴。
口服,一次15丸,一日3次。
每15丸重2g
密封。
丹參30兩,五味子(炙)15兩,石菖蒲10兩,珍珠母(煅)200兩,夜交藤50兩,旱蓮草30兩,合歡皮30兩,生地黃25兩,菟絲子30兩,女貞子(炙)40兩。
取丹參、石菖蒲為細(xì)末,取部分細(xì)末與五味子同軋碎,干燥后,為細(xì)末,與丹參等細(xì)末和勻;將菟絲子軋碎;取珍珠母等七味,用煮提法提取2次,約制稠膏65兩,制丸,每兩約200粒。
養(yǎng)心安神。主由于思慮過度、神經(jīng)衰弱引起的失眠健忘、頭昏耳鳴、心悸。
每服15丸,日3次;或遵醫(yī)囑,溫開水送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丹參300g 五味子(蒸)150g 石菖蒲100g 安神膏560g
性狀為棕褐色的濃縮丸或糖衣丸;味澀、微酸。
炮制上四味,安神膏系取合歡皮、菟絲子、墨旱蓮各3份及女貞子(蒸)4份、首烏藤5份、地黃2份、珍珠母20份,混合,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1(80~85℃)。將丹參、五味子、石菖蒲粉碎成細(xì)粉;按處方量與安神膏混合制丸,干燥,打光或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養(yǎng)心安神。用于陰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頭暈耳鳴。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丸,一日3次。
規(guī)格每15丸重2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中藥制劑手冊》:安神補心丸處方丹參30兩,五味子(炙)15兩,石菖蒲10兩,珍珠母(煅)200兩,夜交藤50兩,旱蓮草30兩,合歡皮30兩,生地黃25兩,菟絲子30兩,女貞子(炙)40兩。
制法取丹參、石菖蒲為細(xì)末,取部分細(xì)末與五味子同軋碎,干燥后,為細(xì)末,與丹參等細(xì)末和勻;將菟絲子軋碎;取珍珠母等七味,用煮提法提取2次,約制稠膏65兩,制丸,每兩約200粒。
功能主治養(yǎng)心安神。主由于思慮過度、神經(jīng)衰弱引起的失眠健忘、頭昏耳鳴、心悸。
用法用量每服15丸,日3次;或遵醫(yī)囑,溫開水送下。
摘錄《中藥制劑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