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交泰丸

    《脾胃論》卷下:交泰丸處方

    干姜(炮制)0.9克 巴豆霜I.5克 人參(去蘆)肉桂(去皮)各3克 柴胡(去苗)小椒(炒去汗,并閉目去子)白術(shù)各4.5克 厚樸(去皮,銼,炒。秋、冬加至21克)酒煮苦楝 白茯苓 砂仁各9克 川烏頭(炮,去皮、臍)13.5克 知母12克(一半炒,一半酒洗。此一味,春、夏所宜,秋、冬去之)吳茱萸(湯洗七次)15克 黃連(去須。秋、冬減至4.5克)皂角(水洗,煨,去皮、弦)紫菀(去苗)各18克

    制法

    上藥除巴豆霜另入外,余同研為極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升陽瀉陰,調(diào)營和中。治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沉困懶倦。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溫水送下。

    摘錄《脾胃論》卷下《萬病回春》卷三:交泰丸處方

    黃連30克(姜汁浸,黃土炒)枳實(shí)30克(麩炒)白術(shù)(去蘆,土炒)30克 吳茱萸(湯泡,微炒)60克 歸尾(酒洗)39克 大黃(用當(dāng)歸、紅花、吳茱萸、干漆各30克煎水,洗大黃一晝夜,切碎曬干,仍以酒拌曬之,九蒸九曬)120克

    制法

    上為細(xì)末,姜汁打神曲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治胸中痞悶嘈雜,大便稀則胸中頗快,大便堅(jiān)則痞悶難當(dāng),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70~90丸,不拘時,白滾水送下。

    摘錄《萬病回春》卷三《韓氏醫(yī)通》卷下:交泰丸處方

    生川連1.5克 肉桂心15克

    制法

    上二味,研細(xì),白蜜為丸。

    功能主治

    交通心腎,清火安神。治心火偏亢,心腎不交,怔忡,失眠。

    用法用量

    每服1.5~2.5克,空腹時用淡鹽湯下。

    備注

    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xiàn)據(jù)《四科簡效方》補(bǔ)。

    摘錄《韓氏醫(yī)通》卷下《惠直堂方》卷一:交泰丸處方

    文蛤8兩(飯上蒸),熟地(9蒸曬)4兩,五味子4兩,遠(yuǎn)志肉(甘草煮)4兩,牛膝(酒洗,去頭尾)4兩,蛇床子(去土,酒浸,炒)4兩,茯神4兩,柏子仁(炒去油)4兩,菟絲子(酒煮)4兩,肉蓯蓉(酒洗,去鱗甲)4兩,青鹽4兩,狗腦骨1個(煅存性)。

    制法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保神守中,降心火,益腎水。主五臟真氣不足,下元冷憊,二氣不調(diào),榮衛(wèi)不和,男子絕陽無嗣,女子絕陰不育,及面色黛黑,神志昏憒,寤寐恍惚,自汗盜汗,煩勞多倦,遺精夢泄,淋濁如膏,大便滑泄,膀胱邪熱,下寒上熱。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淡鹽湯或酒送下,隨吃干物壓之。

    摘錄《惠直堂方》卷一方出《韓氏醫(yī)通》卷下,名見《四科簡效方》甲集:交泰丸處方

    川黃連5錢,肉桂心5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心腎不交,怔忡無寐。

    臨床應(yīng)用

    失眠:應(yīng)用本方治療神經(jīng)官能癥失眠50例,顯效17例,有效21例,總有效率為76%,無一例惡化。其方法是將黃連、肉桂各等分,或黃連3份、肉桂2份研末和勻裝膠囊,每囊重0.3g,每服4粒,睡前半小時服用。一般熱象不著者用黃連、肉桂各等量所做成的膠囊;熱象較著心火亢盛用3:2所構(gòu)成的膠囊。

    用法用量

    空心淡鹽湯送下。

    摘錄方出《韓氏醫(yī)通》卷下,名見《四科簡效方》甲集《普濟(jì)方》卷二一七引《衛(wèi)生家寶》:交泰丸處方

    石菖蒲1斤(去須,切,無灰好酒浸,冬3宿,夏2宿),乳香1兩(另研),遠(yuǎn)志半斤(酒浸,去心,浸作如上法)。

    制法

    上為細(xì)末,用浸藥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寧心養(yǎng)氣,定魄安魂,療諸虛不足,生元真氣,補(bǔ)精枯髓竭,去夜夢鬼邪;正丹田,久服明目。主男子下元虛,婦人血海冷。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一七引《衛(wèi)生家寶》《雞峰》卷五:交泰丸處方

    消石1兩,硫黃(研細(xì),于銚子內(nèi)炒,令得所,研細(xì)入)1兩,五靈脂1兩,青皮1兩,陳皮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陰陽痞膈,營衛(wèi)差錯,水火不交,冷熱乖適,邪熱炎上,煩躁悶亂,昏塞不省人事,冷氣上沖,胸膈痞塞,霍亂吐瀉,手足逆冷,唇青氣喘,及療傷寒下早,冷熱結(jié)痞,心下脹滿,嘔噦咳逆,陰陽不辨。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五《活人方》卷五:交泰丸處方

    白蔻仁、角沉香、郁金、白芥子、降香、朱砂、沒食子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燒酒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通利清道。主氣郁肺竅不利,失其清肅施化之功,痰凝則胃濟(jì)阻塞,難展容納轉(zhuǎn)輸之力,初則反胃,繼則關(guān)格,精血尚壯,寒多火少者。

    用法用量

    午前百沸湯吞服。

    摘錄《活人方》卷五《御藥院方》卷四:交泰丸處方

    沉香半兩,木香1兩,青皮(去白)2兩,陳皮(去白)2兩,京三棱(煨)2兩,蓬莪術(shù)(煨)2兩,枳殼(麩炒,去瓤)2兩,神曲(炒)1兩,大麥糵(炒)1兩,檳榔1兩,麝香2錢半,阿魏半兩(細(xì)研,白面1錢和作餅子,炙令香熟,用水和)。

    制法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溫中降氣,進(jìn)美飲食。主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食后生姜湯送下。

    摘錄《御藥院方》卷四《普濟(jì)方》卷四○○引《衛(wèi)生家寶》:交泰丸處方

    水銀、生硫黃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不見水銀為度,蒸肉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小兒因驚,飲食失節(jié),致陰陽不和,臟腑生病,中滿氣急,噎塞不通,飲食下咽即成嘔吐。

    用法用量

    每服1歲兒7丸,溫米湯飲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四○○引《衛(wèi)生家寶》《回春》卷三:交泰丸處方

    黃連1兩(姜汁浸,黃土炒),枳實(shí)1兩(麩炒),白術(shù)(去蘆,土炒)1兩,吳茱萸(湯泡,微炒)2兩,歸尾(酒洗)1兩3線,大黃(用當(dāng)歸、紅花、吳茱萸、干漆各1兩煎取,洗大黃1晝夜.功碎曬干,仍以酒拌曬之,9蒸9曬)4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姜汁打神曲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胸中痞悶嘈雜,大便稀則胸中頗快,大便堅(jiān)則胸中痞悶難當(dāng),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白滾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回春》卷三明·《韓氏醫(yī)通》:交泰丸組成

    川黃連五錢(1.5克)、肉掛心五分(1.5克)。

    用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空心淡鹽湯送下?,F(xiàn)代用法:研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服1丸,每日2次。

    功效

    交通心腎。

    主治

    主治心腎不交,心悸怔忡,失眠,口舌生瘡,脈細(xì)數(shù)。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失眠、心律失常、神經(jīng)癥等病癥。

    1.失眠:觀察交泰丸加味治療頭部外傷后頑固性失眠100例,與常規(guī)西藥治療96例對照。結(jié)果:治療組100例,臨床痊愈79例,總有效率為96.0%;對照組96例,臨床痊愈33例,總有效率91.6%。(《河北中醫(yī)》2009年第6期)

    2.心律失常:交泰丸加味治療多種原因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68例。結(jié)果:顯效36例,有效20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82.35%,且一般1~4日即可顯效。(《浙江中醫(yī)雜志》1992年第9期)

    3.血管性癡呆:本方聯(lián)合鹽酸多奈哌開治療血管性癡呆45例,對照組45例僅服用鹽酸多奈哌齊,療程為4周。采用MMSE、ADL量表評價患者用藥前后的認(rèn)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治療后MMSE評分升高大于20%為顯效。結(jié)果:治療組顯效23例,有效16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6.7%;對照組顯效12例,有效17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64. 4%。(《中國醫(yī)藥導(dǎo)報(bào)》2013年第4期)

    方解

    本方清心降火除煩;輕用肉桂補(bǔ)火助陽,重用黃連引火歸元。兩藥配伍,清中有溫,以清為主,使寒而不遏,降心助腎,重在清心降火,相反相成,使心腎相交,水火既濟(jì),則心腎自安,不寐自除。臨床常用于心火亢盛、腎陽虛弱諸證。陰虛火旺的失眠不宜單獨(dú)使用。

    現(xiàn)代研究

    臨床報(bào)道本方可用于抑郁癥、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皮膚病、神經(jīng)癥、口腔疾病等屬于心火亢盛、腎陽虛弱諸證。實(shí)驗(yàn)研究表明本方有抗抑郁、鎮(zhèn)靜安神、增加耐缺氧能力、增加冠脈流量及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降血糖等作用。

    方歌

    心腎不交交泰丸,一份桂心十份連,怔忡不寐心陽亢,心腎交時自可安。

    摘錄明·《韓氏醫(yī)通》
更多中藥材
  • 別名拓痞丸處方桂心3分,曾青(無,代以空青)3分,牡丹3分,鳣頭甲(頭漬,炙令黃色)3分,干姜3分,蜀漆7分,細(xì)辛6分,龍膽5分,附子4分(炮)。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小兒痞,面黃羸瘦,丁奚不欲飲食,食不生肌膚,心中......
  • 處方白芷1兩,白及1兩,白蘞1兩,白附子1兩,白僵蠶1兩,白蒺藜1兩,白丁香1兩,白薇1兩,草烏1兩,杏仁(泡,去皮尖)1兩,甘松1兩,藁本1兩,山楂1兩,豆粉1兩,鷹條1兩,豬牙皂角1兩,兒茶3錢,輕粉3錢,樟腦5錢,密陀僧5錢,豬胰3兩......
  • 《衛(wèi)生寶鑒》卷二十:八白散處方白丁香3兩,白及3兩,白僵蠶3兩,白牽牛3兩,杜蒺藜3兩,新升麻(肉白者佳)3兩,三賴子2兩,白蘞2兩,白芷2兩,白附子半兩,白茯苓半兩。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勞汗當(dāng)風(fēng),郁乃痤。用法用量至夜津調(diào)涂面,明旦以瑩肌如......
  • 處方當(dāng)歸、芍藥、地黃、川芎、鹿茸、阿膠(炒作珠,用干草火燒)、艾葉、續(xù)斷各等分。制法上為細(xì)末,醋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婦人無子。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好酒送下。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三六......
  •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三:八石散處方代赭3兩,凝水石8兩,甘草(炙,銼,別為末)8兩,不灰木8兩,金星石4兩,銀星石4兩,云母4兩,石膏4兩,太陰玄精石4兩,陽起石2兩(別生研)。制法上藥除陽起石、甘草外,余8味固濟(jì)瓷罐中,歇口,約1秤,炭火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