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花蓯蓉60克 澤瀉30克 五味子30克 紫巴戟天30克(去心)地骨皮30克 磁石45克(研,冰淘去赤汁,曬干)人參45克 赤石脂45克(研)韭子37.5克(熬)龍骨37.5克(研)甘草37.5克(炙)牡丹皮37.5克 干地黃75克 禹余糧22.5克(研)桑螵蛸30枚(炙)栝樓30克
上十六味藥,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治腎消。
空腹時(shí)用牛乳送下20丸,日服二次。
服藥期間,忌食海藻、菘菜、胡荽、蕪荑等物。
花蓯蓉8分,澤瀉4分,五味子4分,紫巴戟天4分(去心),地骨皮4分,磁石6分(研,水掏去赤汁,干之研入),人參6分,赤石脂6分(研入),韭子5分(熬),龍骨5分(研入),甘草5分(炙),牡丹皮5分,干地黃10分,禹余糧3分(研入),桑螵蛸30枚(炙),栝樓4分。
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消渴服鉛丹丸得小便咸苦如常,后恐虛憊者。
每服20丸,空腹以牛乳送下,日2次。
忌房勞、酢、海藻、菘萊、胡荽、蕪荑。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花蓯蓉60克 澤瀉30克 五味子30克 紫巴戟天30克(去心)地骨皮30克 磁石45克(研,冰淘去赤汁,曬干)人參45克 赤石脂45克(研)韭子37.5克(熬)龍骨37.5克(研)甘草37.5克(炙)牡丹皮37.5克 干地黃75克 禹余糧22.5克(研)桑螵蛸30枚(炙)栝樓30克
制法上十六味藥,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消。
用法用量空腹時(shí)用牛乳送下20丸,日服二次。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海藻、菘菜、胡荽、蕪荑等物。
摘錄《外臺(tái)秘要》卷十一引《古今錄驗(yàn)》《外臺(tái)》卷十一引《古今錄驗(yàn)》:花蓯蓉丸處方花蓯蓉8分,澤瀉4分,五味子4分,紫巴戟天4分(去心),地骨皮4分,磁石6分(研,水掏去赤汁,干之研入),人參6分,赤石脂6分(研入),韭子5分(熬),龍骨5分(研入),甘草5分(炙),牡丹皮5分,干地黃10分,禹余糧3分(研入),桑螵蛸30枚(炙),栝樓4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服鉛丹丸得小便咸苦如常,后恐虛憊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以牛乳送下,日2次。
注意忌房勞、酢、海藻、菘萊、胡荽、蕪荑。
摘錄《外臺(tái)》卷十一引《古今錄驗(y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