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鉤藤膏

    《閏氏小兒方論》:鉤藤膏別名

    釣藤膏、鉤藤湯

    處方

    沒藥(研)4錢,好乳香(水中坐乳缽研細(xì)稱)4錢,木香4錢,姜黃4錢,木鱉仁12個(gè)。

    制法

    先將后3味為細(xì)末,次研入上2味,煉蜜和成劑收之。

    功能主治

    小兒盤腸內(nèi)釣,腹中極痛,干啼后偃。小兒服寒胃冷,肚腹(疒丂)痛,夜間啼哭,嘔吐乳食,大便瀉青,狀若驚搐,時(shí)有冷汗。

    用法用量

    釣藤膏(《幼幼新書》卷十引漢東王先生方)、鉤藤湯(《嵩崖尊生》卷十五)。

    摘錄《閏氏小兒方論》《痘疹傳心錄》卷十五:鉤藤膏處方

    沒藥4錢,乳香4錢,木香4錢,僵蠶4錢。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豆大。

    功能主治

    盤腸內(nèi)釣。

    用法用量

    鉤藤湯化下。

    摘錄《痘疹傳心錄》卷十五《普濟(jì)方》卷三六一:鉤藤膏處方

    乳香(用燈心研末)1錢,五靈脂1錢,沒藥1錢,當(dāng)歸1錢,麝香1字。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內(nèi)釣夜啼,仰身叫哭,唇面青冷。

    用法用量

    100日內(nèi)兒每服1丸,煎鉤藤湯化下,饑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六一《幼科指掌》卷三:鉤藤膏處方

    鉤藤、木香、檳榔、姜黃片子、五靈脂、乳香、沒藥、縮砂仁。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小兒內(nèi)釣腹痛,咬奶多啼,唇烏如囊,腰曲頭垂,四肢、額上有汗,面白黃慘,眼內(nèi)紅筋,斑斑血絲,腳冷肚脹,哭聲細(xì)小,關(guān)紋隱隱不明,眼慢流涎者。

    用法用量

    每服3-5錢,鉤藤湯送下。

    摘錄《幼科指掌》卷三《活幼心書》卷下:鉤藤膏別名

    鉤藤丸

    處方

    鉤藤(和鉤)5錢,玄胡索5錢,當(dāng)歸(酒洗)5錢,粉草(炙)5錢,乳香5錢,肉桂(去粗皮)2錢,麝香1字。

    制法

    前4味焙干,桂不過火,同為末。乳香箬葉裹,熨斗盛火熨透,候冷,入乳缽?fù)晗阊屑?xì),后入前藥末,再和勻,煉蜜為丸,如芡實(shí)大。

    功能主治

    百日內(nèi)嬰孩唇面青冷,腹痛夜啼,及周歲以上者盤腸內(nèi)釣,諸疝氣疾。小兒陰囊腫。

    用法用量

    鉤藤丸(《幼科折衷》卷下)。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癥因脈治》卷三:鉤藤膏處方

    鉤藤、當(dāng)歸、川芎、生地、白芍藥。

    功能主治

    肝血少生風(fēng),皮膚干揭,遍身燥癢,手足難于舉動(dòng),漸至肌肉黑瘦,筋脈攣縮。

    摘錄《癥因脈治》卷三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牛黃(別研)半兩,真珠(別研)半兩,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安息香(酒化)半兩,胡黃連半兩,龍膽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遠(yuǎn)志(去心)半兩,丹砂(別研)1兩,瑇瑁(鎊)1兩,犀角(鎊)1兩,龍腦(別研)1分,龍齒1分,鐵粉(......
  •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四:冰壺散處方不灰木半兩(燒),玄精石半兩(生研),金星石半兩,銀星石半兩,馬牙消(生)半兩,甘草(炙,銼)1兩,消石1分。制法上各為散,先將甘草鋪在銚內(nèi),次入諸藥,炒良久,移放地上,以銚冷為度,重研過。功能主治解暑毒。主......
  • 處方高良姜(生銼)。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霍亂嘔吐不止。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大棗1枚(去核),煎至5分,去滓用水沉冷,頓服。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八......
  • 處方冰片3分,黃柏5分,白礬7分,燈草1錢(燒存性)。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少陰水虧,不能上濟(jì)君火,致陰火沸騰,咽喉生瘡,聲音不出。用法用量吹。摘錄《喉科種?!肪砦?.....
  • 處方硼砂(研)、黃柏(曬干)、薄荷葉各等分。制法上為末,生蜜為丸,如龍眼大。功能主治口瘡、舌瘡。用法用量每服1丸,津液噙化。瘡甚者,加腦子(研)。摘錄《醫(yī)方大成》卷八引《澹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