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茯苓飲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四:茯苓飲處方

    白茯苓(去黑皮)半兩,防風(fēng)(去叉)半兩,人參半兩,白術(shù)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生姜半兩,甘草1分(炙)。

    制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妊娠阻病,心中煩悶,頭眩重,憎聞食氣,聞便嘔逆,四肢重不自持。

    用法用量

    分為2劑。每劑以水4盞,煎取1盞半,去滓,分2次食前溫服,如人行3-5里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四《外臺》卷十八引《延年秘錄》:茯苓飲別名

    茯苓飲子

    處方

    茯苓3兩,紫蘇葉3兩,杏仁3兩,橘皮3兩,升麻3兩,柴胡3兩,生姜4兩,犀角2兩(屑),檳榔12枚(并皮子,碎)。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腳氣腫,氣急上氣,心悶熱煩,嘔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茯苓飲子(《雞峰》卷四)。

    注意

    忌醋物。

    摘錄《外臺》卷十八引《延年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五:茯苓飲處方

    白茯苓(去黑皮)2兩半,遠(yuǎn)志(去心)2兩半,芍藥1兩半,防風(fēng)(去叉)1兩半,桂(去粗皮)2兩,甘草(炙)1兩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風(fēng)癇,因虛贏氣弱,驚悸多夢心神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6錢匕,水2盞,加大棗1個,生姜1棗大,拍碎,煎至1盞,去滓,入鐵粉1字,攪勻,食后服,日2夜1。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五《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三:茯苓飲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2兩,鱉甲(去裙襕,醋炙)2兩,地骨皮2兩,柴胡(去苗)1兩半,知母(焙)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

    制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傷寒后,寒熱不退,成瘧時作。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取7分,去滓,入生地黃汁1合,食后良久溫服,如人行5-6里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三《外臺》卷八引《延年秘錄》:茯苓飲別名

    外臺茯苓飲、茯苓飲子、茯苓湯

    處方

    茯苓3兩,人參2兩,白術(shù)3兩,生姜4兩,枳實2兩(炙),橘皮1兩半(切)。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消痰氣,令能食。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水出后,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

    用法用量

    外臺茯苓飲(《金匱》卷中附方)、茯苓飲子(《雞峰》卷十八)、茯苓湯(《校注婦人良方》卷六)。

    注意

    忌酢物、桃、李、雀肉。

    各家論述

    《金鑒》:上、中二焦氣弱,水飲入胃,脾不能輸歸于肺,肺木能通調(diào)水道,以致停積為痰,為宿水。吐之則下氣因而上逆,虛與氣結(jié),滿不能食,當(dāng)補(bǔ)益中氣,以人參、白術(shù)為君;茯苓逐宿水,枳實破諸氣為巨;開脾胃,宣揚(yáng)上焦,發(fā)散凝滯,則陳皮,生姜為使也。其積飲既去,而虛氣塞滿其中,不能進(jìn)食,此證最多。

    摘錄《外臺》卷八引《延年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茯苓飲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2兩,澤瀉1兩,干姜(炮)1兩,白術(shù)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胃反吐逆,發(fā)渴飲水。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空腹頻呷,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四:茯苓飲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2兩,白術(shù)(炒令香)1兩,甘草(炙令赤)1兩,栝樓根(銼碎)1兩,人參1兩,桂(去粗皮)1兩,黃芩(去黑心)2兩,枳殼(去瓤,麩炒令黃)1兩半。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乳石發(fā)動,煩熱,身體微腫,不能食飲,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3盞,煎至1盞半,去滓,空心、晚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四《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八:茯苓飲處方

    白茯苓(去黑皮)1兩1分,人參1兩半,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1兩半,桔梗(炒)1兩,櫸皮(炙)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兒冷痢白膿。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水半盞,煎至3分,分2服,去滓,食前溫服,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八《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七:茯苓飲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2兩,白術(shù)2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1兩,旋覆花1兩,黃芩(去黑心)1兩半。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胎間水氣,子滿體腫。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7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七《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茯苓飲處方

    白茯苓(去黑皮)1兩,當(dāng)歸(微炙)1兩,芍藥1兩,甘草(炙)1兩,桂(去粗皮)1兩半。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婦人月水不調(diào),腰腹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三:茯苓飲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2兩,桑根白皮(炙,銼)2兩,防己2兩,羚羊角(鎊)2兩,郁李仁(湯浸,去皮尖)2兩,木香2兩,檳榔(碎)5枚,紅雪2兩半(旋入)。

    制法

    上藥,除紅雪外,為粗末。

    功能主治

    腳氣。兩腳腫至膝,小腹引痛,膀胱急,宿水不宣,時復(fù)心悶,夜臥恍惚,昏熱驚悸。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取7分,絞去滓,納紅雪2錢匕,空腹溫服。當(dāng)快利2-3行,須隔日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三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陳皮5錢,半夏曲5錢,白茯苓5錢,枳實(麩炒)5錢,厚樸(姜汁炒)5錢,檳榔5錢,萊菔子(炒)2錢5分,木香2錢5分。制法上為末,神曲糊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兒痢疾有積,胃弱不可重下者。用法用量陳米湯送下。摘錄《幼科發(fā)揮》卷三......
  • 處方小柴胡湯加竹茹、枳實、藿香、厚樸。功能主治消導(dǎo)和胃止嘔。主嘔吐有食滯。摘錄《傷寒大白》卷二......
  • 處方楂肉、麥芽、萊菔子、半夏、連翹、香附、枳殼。功能主治痰食胸滿,呃逆。注意若尚有表邪,仍兼表散。摘錄《傷寒大白》卷三......
  • 《修月魯般經(jīng)后錄》引《十藥神書》(錄自《醫(yī)方類聚》卷一五○):保和湯處方知母 貝母 天門冬 麥門冬 款花各9克 天花粉 薏仁 五味子各6克 粉草 兜鈴 紫菀 百合 桔梗各3克 阿膠 當(dāng)歸 地黃各12克 紫蘇 薄荷各4克制法上藥研成粗末。功能......
  • 處方神曲3兩,楂肉3兩(炒),萊菔子3兩(炒),陳皮1兩半,草果1兩(炒)木香1兩(研)。制法上為末,生姜濃汁為丸,收曬7日。功能主治食停中脘,抑遏清陽,胸膈痞滿,惡寒不止,脈沉實者。用法用量每服3錢,生姜湯化開溫服。各家論述方中神曲化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