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保和湯

    《修月魯般經(jīng)后錄》引《十藥神書》(錄自《醫(yī)方類聚》卷一五○):保和湯處方

    知母 貝母 天門冬 麥門冬 款花各9克 天花粉 薏仁 五味子各6克 粉草 兜鈴 紫菀 百合 桔梗各3克 阿膠 當(dāng)歸 地黃各12克 紫蘇 薄荷各4克

    制法

    上藥研成粗末。

    功能主治

    主勞證久嗽,肺燥成瘺者。

    血盛,加蒲黃、茜根、藕節(jié)、大薊、小薊、茅根;痰盛,加南星、半夏、橘紅、茯苓、枳殼、枳實(shí);熱盛,加大黃、山梔、黃連、黃柏、黃芩、連翹;風(fēng)盛,加防風(fēng)、荊芥、旋復(fù)、甘菊、細(xì)辛、香附子;寒盛,加人參、芍藥、桂皮、麻黃、臘片;喘甚,加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蘇子、卜子、葶藶子。

    用法用量

    用水7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去滓,加飴糖1匙入藥汁內(nèi),食后服??膳c保真湯相間服之。

    備注

    《十藥神書》(陳修園注本)中此方有杏仁、百部,無麥門冬。

    摘錄《修月魯般經(jīng)后錄》引《十藥神書》(錄自《醫(yī)方類聚》卷一五○)《修月魯般經(jīng)》引《勞證十藥神書》(見《醫(yī)方類聚》卷一五○):保和湯別名

    保肺湯、保真湯

    處方

    知母3錢,貝母3錢,天門冬3錢,麥門冬3錢,款花3錢,天花粉2錢,薏仁2錢,五味子2錢,粉草1錢,兜鈴1錢,紫菀1錢,百合1錢,桔梗1錢,阿膠1分半,當(dāng)歸1分半,地黃1分半,紫蘇半分,薄荷半分。

    制法

    上各味依常法修制成粗末。

    功能主治

    止嗽寧肺,潤(rùn)肺清火。主勞證久嗽,肺燥成痿者;咳血、嘔血、吐血。

    用法用量

    保肺湯(《杏苑》卷五)、保真湯(《證治寶鑒》卷六)。本方改為丸劑,名“保和丸”(見《血證論》)。《十藥神書》(陳修園注本)有杏仁、百部,無麥門冬。

    血盛,加用蒲黃、茜根、藕節(jié)、大薊、小薊、茅根;痰盛,加用南星、半夏、橘紅、茯苓、枳殼、枳實(shí);熱盛,加用大黃、山梔、黃連、黃柏、黃芩、連翹;風(fēng)盛,加用防風(fēng)、荊芥、旋復(fù)、甘菊、細(xì)辛、香附子;寒盛,加用人參、芍藥、桂皮、麻黃、五味、臘片;喘盛,加用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蘇子、卜子、葶藶子。

    各家論述

    《血證論》:方用飴、膠、地、歸、百合、百部、甘草、紫菀、花粉、款冬,大生津液以潤(rùn)肺;五味、天冬、知母以清肺火;猶恐外寒閉之,則火郁而不清,故佐以姜、蘇、薄荷以疏解其郁;痰飲滯之,則火阻而不降,故用貝母、苡仁以導(dǎo)利其滯。郁解滯行,火清肺潤(rùn),咳嗽愈而痿燥除。

    摘錄《修月魯般經(jīng)》引《勞證十藥神書》(見《醫(yī)方類聚》卷一五○)《鎬京直指》:保和湯處方

    制川樸1錢(炒),炒萊菔子4錢(包),炙枳殼3錢,姜半夏2錢,炒神曲3錢,赤苓3錢,山楂肉3錢,陳皮1錢5分。

    功能主治

    調(diào)中消食。主痢由食積,脾胃不運(yùn),飽悶噯腐。

    摘錄《鎬京直指》《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保和湯處方

    麥芽1錢,山楂1錢,卜子1錢,厚樸1錢,香附1錢,甘草5分,連翹5分,陳皮1錢5分。

    功能主治

    傷食心痛。

    用法用量

    本方改為丸劑,名“保和丸”(見《筆花醫(yī)鏡》)。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保和湯處方

    知母(蒸)5分,貝母2錢,天冬(去心)3錢,麥冬(去心)1錢,苡仁5錢,北五味10粒,甘草8分,桔梗8分,馬兜鈴8分,百合8分,阿膠(蛤粉炒成珠)8分,薄荷2分。

    功能主治

    清火降痰。主肺痿久咳不已,時(shí)吐白沫如米粥者。肺津不足,痰凝火郁,肺痿咳嗽。

    用法用量

    方中天冬用量原缺,據(jù)《血證論》補(bǔ)。

    虛者,加人參。

    各家論述

    《血證論》:肺經(jīng)之津足,則痰火不生,而氣沖和。若津不足,則痰凝火郁,痿咳交作,而氣失其和矣。方用飴糖、甘草、阿膠,補(bǔ)胃以滋肺津;復(fù)加清火、祛痰、斂浮、解郁之品,凡以保護(hù)肺金,使不失其和而已。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惹崖尊生》卷九:保和湯處方

    蒼術(shù)、厚樸、白術(shù)、山楂、神曲、麥芽、半夏、茯苓、陳皮、甘草。

    功能主治

    停食積火,腹痛而瀉,瀉后痛減。

    摘錄《惹崖尊生》卷九《證治寶鑒》卷六:保和湯處方

    生地、人參、茯苓、熟地、五味子、當(dāng)歸、白芍、知母、黃柏、地骨皮、黃耆、赤芍、赤苓、炙草、陳皮、柴胡、萸肉、天冬、麥冬。

    功能主治

    止嗽寧肺。主虛勞咳嗽。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證治寶鑒》卷六《簡(jiǎn)明醫(yī)彀》卷四:保和湯處方

    知母2錢,貝母2錢,天冬2錢,麥冬2錢,冬花蕊2錢,天花粉1錢,苡仁1錢,五味子1錢,當(dāng)歸1錢,生地1錢,桔梗1錢,甘草5分。

    功能主治

    嗽痰肺痿諸證。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1片,水煎,化入阿膠1錢,飴糖數(shù)匙服。

    嗽甚,加紫菀、百合;潤(rùn)肺,加瓜蔞仁、杏仁;火盛,加黃芩、黃連、薄荷、梔子、竹茹;失血,加蒲黃(炒黑)、茜根、藕節(jié)、小薊;喘,加真蘇子、桑皮、橘紅、沉香。

    摘錄《簡(jiǎn)明醫(yī)彀》卷四《醫(yī)統(tǒng)》卷七十六:保和湯處方

    厚樸(姜制)8分,大腹皮(黑豆水洗)8分,半夏(制)8分,陳皮(去白)8分,柴胡5分,枳殼5分,甘草5分,生姜3錢(煨)。

    功能主治

    中瘴氣,發(fā)熱嘔吐,腹?jié)M不食。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七十六《杏苑》卷四:保和湯處方

    橘皮(去白)1錢5分,茯苓1錢5分,半夏1錢2分,南星1錢,山梔仁(炒)、白術(shù)1錢,黃芩(炒)1錢,甘草5分,生姜5片。

    功能主治

    嘈雜或食后腐作酸臭,心中煩雜者。

    用法用量

    方中山梔仁用量原缺。

    如熱甚,加青黛5分。

    摘錄《杏苑》卷四《醫(yī)方簡(jiǎn)義》卷二:保和湯處方

    神曲3錢,茯神3錢,北沙參3錢,白芍1錢,廣皮1錢,山楂炭3錢,藿香1錢半。

    功能主治

    霍亂愈后調(diào)養(yǎng)脾胃。主

    用法用量

    上加荷葉1角,水煎服。

    摘錄《醫(yī)方簡(jiǎn)義》卷二
更多中藥材
  • 處方薊茅根60g,雞內(nèi)金6g,女貞子12g,旱蓮草12g,柏子仁12g,生地15g,冬瓜皮9g,陳葫蘆9g,車前子9g。功能主治養(yǎng)肝滋陰,利水消腫。主肝硬化腹水。摘錄《老中醫(yī)臨床經(jīng)驗(yàn)選編》......
  • 處方當(dāng)歸1錢,川芎1錢,枸杞1錢,蒼術(shù)(米泔制)1錢,白術(shù)(去蘆)1錢,密蒙花1錢,羌活1錢,天麻1錢,薄荷1錢,柴胡1錢,藁本1錢,石膏1錢,木賊1錢,連翹1錢,細(xì)辛1錢,桔梗1錢,防風(fēng)1錢,荊芥1錢,梔子5分,白芷5分,甘草1錢。制法上......
  • 《中醫(yī)皮膚病學(xué)簡(jiǎn)編》:保膚膏處方煅石膏31g,白及粉15g,密佗僧3g,輕粉3g,枯白礬6g。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慢性濕疹。用法用量有膿水淋漓者,可用藥粉干撒創(chuàng)面;慢性濕疹,可加紅粉0.6g,研細(xì)加入,臨用時(shí)以香油或凡士林調(diào)成50%軟膏外......
  • 《陳素庵婦科補(bǔ)解》卷三:保肺丸處方木香5錢(麩皮汁浸3日),當(dāng)歸2兩,川芎2兩,益母草3兩,枳殼1兩,冬葵子1兩,廣皮1兩,甘草5錢。功能主治妊娠口厭肥甘,憂樂不常,飲食不節(jié),飽則即臥,貪閑久坐,血多飲溢,氣壅痰生,胞胎肥厚,或偏或側(cè),任其......
  • 《幼科直言》卷四:保肺健脾湯處方白術(shù)7分(炒),白芍7分(炒),苡仁1錢,白扁豆1錢(炒),黃耆7分,沙參8分,陳皮6分,甘草6分,當(dāng)歸6分,白茯苓7分。功能主治小兒因肺經(jīng)受傷,或久咳后而成肺疳,面多青白,或泄瀉肚痛,或朝涼暮熱;或病中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