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復(fù)方丹參片

    《中國藥典》:復(fù)方丹參片處方

    丹參450g 三七141g 冰片8g

    性狀

    為褐色的片、糖衣片或薄膜衣片,糖衣片和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褐色;氣芳香,味微苦。

    炮制

    上三味,丹參提取三次,第一次加乙醇回流1.5小時(shí),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duì)密度1.30(55~60℃);第二次加50%乙醇回流1.5小時(shí),濾過;第三次加水回流2小時(shí),濾過,合并第二、三次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duì)密度1.40(55~60℃),與第一次的濃縮液合并,混勻,制成相對(duì)密度為1.35~1.39(55℃)的清膏。將三七粉碎成細(xì)粉,與丹參清膏拌勻,干燥,制成顆粒,將冰片研細(xì),與上述顆?;靹颍瑝褐瞥?000片,或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用于胸中憋悶,心絞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

    注意

    孕婦慎用。

    貯藏

    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古今名方》引上海中藥制藥二廠方:復(fù)方丹參片處方

    丹參750g,三七225g,冰片25g。

    制法

    依法制片,共制成1000片。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芳香開竅,理氣止痛。主冠心病胸悶,心絞痛。

    用法用量

    每服3片,1日3次。

    摘錄《古今名方》引上海中藥制藥二廠方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阿魏1分(用面二匙,醋和阿魏作餅子,炙令黃),京三棱(煨,切)1兩半,蓬莪術(shù)(煨,切)1兩半,青橘皮(去白)1兩半,陳橘皮(去白)1兩半,甘草(炙)1兩半,干姜(炮)1兩半,干木瓜1兩半,肉桂(去粗皮)1兩半,白術(shù)1兩半。制法上為細(xì)末,......
  • 處方三棱、莪術(shù)、雄黃、蜈蚣、自然銅、蛇含石、木香、鐵華粉、辰砂、沉香、冰片、蘆薈、阿魏、天竺黃、全蝎。制法上為末,入豬膽汁,煉蜜為丸。功能主治蟲積腹痛,多嗜肥甘,唇紅,脈滑。用法用量口服。摘錄《證治寶鑒》卷九......
  • 《內(nèi)科摘要》卷下:阿魏膏處方羌活 獨(dú)活 玄參 官桂 赤芍藥 川山甲 生地黃 兩頭尖 大黃 白芷 天麻各15克 槐、柳、桃枝各9克 紅花12克 木鱉子20枚(去殼)亂發(fā)(如雞子大)1塊制法上用香油1.12千克,煎黑去滓;入發(fā)煎,發(fā)化仍去滓;徐......
  • 《內(nèi)科摘要》卷下:阿魏膏處方羌活 獨(dú)活 玄參 官桂 赤芍藥 川山甲 生地黃 兩頭尖 大黃 白芷 天麻各15克 槐、柳、桃枝各9克 紅花12克 木鱉子20枚(去殼)亂發(fā)(如雞子大)1塊制法上用香油1.12千克,煎黑去滓;入發(fā)煎,發(fā)化仍去滓;徐......
  • 處方防己1兩5錢,荊芥1兩,白芷1兩,赤芍1兩,當(dāng)歸1兩,黃連1兩,黃柏1兩,風(fēng)子肉1兩,人參1兩,連翹1兩,蓬術(shù)1兩,黑丑1兩,寸香1錢,香油2斤,黃丹8兩。制法桃、槐、柳、榆、桑枝各7條,長(zhǎng)一寸,為膏聽用。另以風(fēng)子肉二兩,川山甲八錢,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