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臭橘散

    《圣濟總錄》卷一四一:臭橘散處方

    臭橘、皂莢子各不拘多少。

    制法

    每一臭橘,扎眼子7個,每眼子內(nèi),安皂子1枚,放在藏瓶內(nèi),燒存性取出,于土內(nèi)培,出火毒1宿,為細末,入麝香少許。

    功能主治

    痔疾。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食前米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一《圣濟總錄》卷一四一:臭橘散處方

    臭橘不拘多少。

    制法

    上藥用瓷瓶子1枚,紙數(shù)重,磚1片壓口,次用炭火籠作火爐燒臭橘,候煙去九分存性,只置瓶內(nèi),急以紙并磚子壓口,候冷,為細散。

    功能主治

    痔疾。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麝香溫酒或陳米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一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香附子2兩(去毛,生),牡蠣(煅)2兩,木香半兩(生,不見火),木通(生)半兩,石燕子5對(火煅,用醋焠白為度),丁香1錢(不見火)。制法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婦人赤白帶下。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溫酒鹽湯送下。摘錄......
  • 《醫(yī)學(xué)正傳》卷七:安經(jīng)湯處方當(dāng)歸身4. 5克,川芎1.5克,艾葉1.5克,阿膠珠1.5克,甘草1.5克,黃柏1.5克,知母1.5克,白芍2.4克,姜汁炒黃連2.4克,生地黃3克,黃芩3克,香附3克。功能主治養(yǎng)陰清熱,和血調(diào)經(jīng)。主陰虛血熱。用......
  • 處方人參30克 黃耆30克(生用)大熟地30克(九蒸)白術(shù)15克(土炒)當(dāng)歸15克(酒洗)山茱萸15克(蒸)阿膠3克(蛤粉炒)黑芥穗3克 甘草3克 香附1.5克(酒炒)木耳炭3克功能主治益脾補肝,育陰止漏。老年婦女肝脾兩虛,腎水虧耗,月經(jīng)已......
  • 《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上冊:安肺寧嗽丸處方嫩桑葉30克 兒茶30克 硼砂30克 蘇子30克(炒,搗)粉甘草30克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功能主治肺郁痰火或陰虛肺熱所致之咳嗽,兼治肺結(jié)核。用法用量早、晚各服1丸,開水送下。摘錄《醫(yī)學(xué)衷......
  • 《衛(wèi)生寶鑒》卷十二:安肺散處方麻黃(不去節(jié))2兩,甘草(炒)1兩,御米殼4兩(去頂,炒黃)。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咳嗽無問新久。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烏梅1個,煎至7分,去滓,臨臥溫服。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二《普濟方》卷一六三:安肺散處方......